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135|回复: 3

认识肖像摄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半年前|来自:贵州黔西南州兴义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肖像摄影在1836年便于达盖尔式摄影法中开始,那是在一块铜版上覆盖银版成像,成本较高,所以被称为贵族的“永久镜子”。到了1854年,摄影家安德烈·迪斯德里注册了能一次成像8张小照片拍摄方法的专利,并用这种便宜的肖像制作名片,肖像随之平民化。随着肖像摄影的不断发展,如果从摄影师角度来分析,大致可分为两大脉络,一个是主观肖像摄影,另一个是客观肖像摄影。主观肖像摄影家通常诱导被摄者产生他们想要捕捉的表情;客观肖像摄影家则让观众自己去揣摩被摄者的形象。以下分别介绍这两种脉络发展的主要线索。

主观肖像摄影

    1850年代主观肖像摄影开先河。



    法国摄影家纳达尔和英国摄影家卡梅隆,开始主张肖像摄影应捕捉人物的性格甚至灵魂,开创主观肖像摄影的先河。


19世纪末“画意摄影”肖像



    许多摄影师开始模仿绘画肖像作品,被称做“画意摄影”的肖像,涌现出一批出色的肖像摄影家,如爱德华·斯泰肯等。

20世纪初“纯粹摄影”肖像



    施蒂格利茨领导的“分离主义运动”主张摄影应与画意摄影划清界线,强调应追求焦点清晰、摒弃加工的“纯粹摄影”。



1920年代环境肖像



    1924年,35mm相机带来肖像摄影的新契机:环境肖像。1945年后,阿诺德·纽曼使用大画幅相机将环境肖像推向新高潮。

20世纪中期主观肖像摄影巅峰



    摄影家尤素夫·卡什是最杰出的主观肖像摄影家,拍摄了20世纪几乎所有最著名的人物,声称捕捉到这些人物的灵魂。



客观肖像摄影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客观”运动。



    德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出现“新客观”摄影运动,强调要让相机客观地再现世界和人物。德国摄影家桑德为代表人物。

1960年代“反魅力”客观肖像



    美国女摄影家黛安·阿勃丝专门拍摄社会边缘人物,她的照片被称作“反魅力”的肖像,无疑是对现实提出反问。
发表于 半年前|来自:贵州黔西南州兴义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第一次看到这么有内涵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半年前|来自:贵州黔西南州兴义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好好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半年前|来自:贵州黔西南州兴义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资料,真的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