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401 个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23-1-2013 09: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配合小六英文会考新模式 高小英文教师接受培训
(2013-01-23)


教育部去年宣布,未来两年落实的英文考试模式将在说和写两方面,让学生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以及测试学生分析综合图像和文字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拥有这些语文技能,全国小学2010年起从小一阶段推行英文学习与阅读策略计划(STELLAR)。

陈能端 报道


在英文学习与阅读策略计划下,新华小学小五生上英文课时看图“预测”作文情节,
通过互相分享意见刺激想象力和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配合2015年落实小六英文会考新模式,教育部今年会培训115所学校的小四教师,以协助他们有效推行“英文学习与阅读策略计划”。未来两年,教育部会陆续为指导小五和小六生的英文教师提供培训。

  教育部去年宣布,新的英文考试模式将在说和写两方面,让学生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以及测试学生分析综合图像和文字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拥有这些语文技能,全国小学2010年起从小一阶段推行英文学习与阅读策略计划(STELLAR)。

  这项计划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侧重点,因此教学策略也有差别。教师利用这套框架助低年级学生打好认字、阅读、发音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进入高年级,学生则要培养独立阅读、推理、分析文本和写作能力。

高小教师参与六工作坊
  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项目主任(读写能力发展)冯惜花博士受访时说,教育部会安排小学高年级的教师参与六个工作坊,掌握阅读、写作和差异教学的指导技巧。由于教师的反馈一般指出传授写作策略最具挑战性,教育部接下会在这方面给予他们更多援助。

目前,由退休教师和课程策划专才组成的导师团队每年会探访前线教师三次,协助他们改进教学。冯惜花认为,导师团队可利用这个交流平台,为前线教师提供更多教导写作的支援。她还补充说:“我们也要协助教师了解写作教学的调整是和会考新模式相辅相成的。”

  除了这组专人,现在每所学校至少有一名教师曾获教育部培训,在校园里担任低年级英文学习与阅读策略计划导师的角色。从前年起,教育部已培养24所小学的约50名教师成为高年级的计划导师。今年年中,有另外50多名教师会完成培训。

  在最新公布的2011年国际阅读能力进展研究(PIRLS),新加坡小四生的表现和上一轮的不相上下,排名第四,领先所有以英语进行测试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学生在理解、综合与分析的“高层次”(high order)评估中,平均积分从2006年的557增加到2011年的570。冯惜花以这个研究结果为例说,针对高年级学生实施的英文学习与阅读策略计划,正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

  新华小学是首批试行英文学习与阅读策略计划的学校之一,并在2009年开始把这套教学框架推展到高年级的班级。出掌学校三年的张忠山校长告诉记者,他刚到新华小学时,发现每周阅读课的铃声一响,学生都会乖乖拿出书本来阅读,令他印象深刻。他认为,除了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英文学习与阅读策略计划的成效也在于从小培养学生喜爱阅读的习惯。

  新华小学小五生郭泉森(11岁)说:“以前我写作文,常常都想直接写结果,不懂得怎么多形容一些情节。可是现在老师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教我们多思考作文情节怎么发生,人物有什么想法,所以我现在作文进步了。”

新华小学是首批试行英文学习与阅读策略计划的学校之一,并在2009年开始把这套教学框架推展到高年级班级。


sp028.jpg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23-1-2013 09: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放缓和外国大学联办课程 科技学院将自办学位课程
(2013-01-23)



学院计划在2015年前,自行开办两三个有关可持续基础设施工程、物流工程、款待业或其他工商课程。学院目标是增聘四五十名职员,并已展开招聘工作。

王珏琪 报道

  新加坡科技学院在准备升格为大学的同时,将放慢跟外国大学联办课程,转而探讨新模式,如自行开办大学学位课程或开办部分跟其他大学联合颁发文凭的学位课程。

  科技学院预计最早可在明年升格为第五所公费大学,目前它都是跟外国大学联办课程,学生考试合格将获得以外国大学名义颁发的文凭。学院计划在2015年前,自行开办两三个有关可持续基础设施工程、物流工程、款待业或其他工商课程。学院目标是增聘四五十名职员,并已展开招聘工作。

  科技学院和其中一个合作伙伴——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大学(UNLV)日前表示,它们合作开办酒店管理课程的合约,在2015年到期后将不再续约。学院跟其他外国大学的合作,令人关注。

  科技学院昨天为位于南洋理工学院的新校舍举行动土仪式。候任校长陈添顺教授在仪式举行过后受访时说:“我们会继续巩固和增强目前跟外国大学的合作,但这方面的发展会放缓。我们将来会转型到新的模式,开办全是自行发出的文凭课程,或部分是跟一些大学合作联合颁发的文凭课程。”

  不过,陈添顺强调,无论教育模式如何改变,科技学院办学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理工学院毕业生;跟其他针对A水准毕业生设计课程的本地大学不同的是,科技学院的课程是参考工院课程后,为工院毕业生而设计的。

2020年提供约3500学额

另外,政府去年宣布要增加大学学额,在2020年达到同龄生中有40%进入政府资助的大学修读学位课程。科技学院原定在2015年达到收生2000人的目标,但为了配合这项计划,将在2020年进一步提高到提供约3500个学额。

  科技学院原本计划在五个理工学院设立校舍,并把总部搬迁到杜佛路的前工艺教育局总部。陈添顺说,为了应付在2020年新增的学额,他们目前探讨杜佛校舍是否能容纳新增人数,还有那区可否负荷科技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理工学院和多所学校的人流量,因此科技学院总部是否需要搬迁到另一个地点。

  不过,他也说,五个校舍和一个总部应该足以应付学院未来四到六年的需求,他们只是探讨未来是否需要搬迁到新地点,目前没有正式的计划。

  接下来,科技学院希望加强灌输学生有关“在职学习、从工作中学习和工作时学习”的观念。陈添顺致词时说,随着科技日新月异,毕业生要能迎接新未来和挑战,要成功就要“懂得如何学习、忘却之前所学的和重新学习”,学习变通、改变和学习新技能。

  科技学院位于南洋工院的校舍是第四个进行动土仪式的校舍,所开办的课程包括物理治疗、职能治疗、护理、食物与营养、电力工程学等。校舍有七层楼高,可容纳约900名学生。科技学院位于五个工院的校舍,预计明年竣工,2015年开课。


春满月圆 LV15

发表于 23-1-2013 20: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jjrchome 发表于 23-1-2013 09:16
放缓和外国大学联办课程 科技学院将自办学位课程(2013-01-23)

没看明白
从长远来看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30-1-2013 14: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满月圆 发表于 23-1-2013 20:14
没看明白
从长远来看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肯定是好事, 本地大学文凭对本地人来说更具吸引力。

另外一方面, SIT需要开设自己的学位课程,以区别于那些提供外国大学课程的的私立教育机构。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30-1-2013 14: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威胜获音乐比赛冠军
30/01/2013 on 联合早报





16岁的郭威胜5岁学钢琴,7岁接触古筝。今年,他以古筝获得“本杰明—南艺少儿艺术学校音乐比赛”冠军。他说:“钢琴和古筝都让我抒发情绪,表达丰富的感情,两者的区别不那么大。”

西方古典乐界的钢琴与东方乐界的古筝弹法迥然不同,但16岁的郭威胜弹这两门乐器却得心应手,并且对两者爱不释手。

5岁起开始学钢琴,7岁时开始接触古筝的他,对音乐充满热爱。就是这股对中西方古典音乐的热忱,让他赢得今年的“本杰明—南艺少儿艺术学校音乐比赛”(F J Benjamin-NAFA SYT Music Competition)冠军荣衔。

意外的惊喜
郭 威胜在比赛中弹奏古筝名曲《木卡姆散序与舞曲》和《溟山》,在本月19日于南洋艺术学院举行的决赛中脱颖而出,赢得冠军并获得1万5000元奖金。对此, 他表示既开心又荣幸。“这实在是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不仅仅是个古筝比赛,也包括其他华乐如二胡、琵琶、笛子等,所以没有把握能不能获胜。这次的比赛水平 可说是非常高,连评审团都认为每名参赛者的表现非常突出,所以很庆幸能够脱颖而出得奖。”

为本地华乐学生提供最高额奖金的“本杰明—南艺少 儿艺术学校音乐比赛”,自去年首次创办以来,以培养和支持本地音乐人才为目的。去年的比赛为西洋乐器比赛,有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今年的比赛则转向华 乐,包括二胡、琵琶、笛子、古筝和扬琴。比赛前三名所能获得的总奖金为3万元,是本地所有华乐比赛中颁发的奖金数额最高的。

梦想:成为专业音乐家或指挥家
郭 威胜目前师从南艺少儿艺术学校的尹群,已参加过多项古筝比赛并多次获奖,包括2010年新加坡全国华乐比赛古筝青年组亚军,2011年于香港举行的第二届 国际古筝比赛海外组金奖,去年于哈尔滨举行的第30届哈夏音乐会——“桐筵杯”国际古筝艺术周业余青年组一等奖中第一名,以及2012年新加坡全国华乐比 赛古筝青年组冠军。

此外,他在小六那年考获钢琴八号文凭,并在去年顺利考获钢琴的音乐专业文凭。他在中学时也曾担任华乐团副主席,目前依然是高中华乐团的活跃成员。除了在音乐方面取得一定的造诣,他在学业方面同样是表现优异,就读于本地知名的莱佛士书院(高中部)。

谈 到自己学习音乐的过程,郭威胜指出钢琴虽然是他最早接触的乐器,但近几年来古筝已成为他专注于练习的乐器。他认为,两门乐器发出的声音和弹法虽迥然有异, 但各有各的魅力,能让他自由发挥和体会不同的音乐境界。他也指出:“音乐是国际语言,两门乐器都让我在音乐中抒发情绪,表达出丰富的感情,所以两者的区别 其实不那么大。更何况从西乐的钢琴学起,也对华乐的理解和发挥有帮助。”

郭威胜希望把比赛中获得的1万5000元奖金用在进修音乐方面上,也希望将来能到国外深造和专攻音乐。他透露自己的一个梦想,就是成为专业音乐家或指挥家。至于这次能够在比赛中获胜,他说感激古筝导师尹群、南艺少儿艺术学校校方,以及多年来支持他的父母亲。

今年一共有15人入围比赛决赛,亚军由来自南洋女中、弹奏古筝的林媛媛(14岁)获得,季军则由弹奏琵琶的9岁小学生陈欣宇获得。他们将分别得到1万和5000元的奖金。


vivocity2010 LV5

发表于 30-1-2013 16: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jjrchome 发表于 30-1-2013 14:30
郭威胜获音乐比赛冠军
30/01/2013 on 联合早报

再来支持RI的大牛!威胜!你是最强的!

Fiona2004 LV15

发表于 17-2-2013 14: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校际辩论赛 我国获第三  (2013-02-17)

新闻30秒

由莱佛士书院、华侨中学和英华初级学院五名学生组成的新加坡辩论队,在第25届世界校际辩论锦标赛中从50个国家的代表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三名。来自华


中和莱院的两名辩论员也凭借优异的个人表现,分别获得世界排名第四和第13的殊荣。


  本届辩论赛于1月27日至2月6日于土耳其安塔利亚(Antalya)举行,参赛选手的年龄介于14至19岁。新加坡队伍向来在该比赛中表现不俗,曾在2011年获得冠


军、在2003年和2007年获得亚军以及在2009年和2010年获得季军。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18-2-2013 10: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Fiona2004 发表于 17-2-2013 14:53
世界校际辩论赛 我国获第三  (2013-02-17)

新闻30秒

第四名是华中的Darion Jin Hotan, 第13名是RI的Tan Teck Wei。近几年国家辩论队的成员都是本地孩子,真希望有一天中国孩子也能在英文辩论会上大放异彩!

我儿子中一时曾报名参加学校辩论队,结果在最后一轮惨遭淘汰。 他的英文算是比较强的,可是和本地高手一比马上就看出差距来了。。。

点评

可惜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8-2-2013 10:56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18-2-2013 10: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直跳工院及工教院 升学新渠道受欢迎
胡洁梅 (2013-02-17)


有些人对工艺教育学院或许有负面印象,去年刚考完N水准会考的陈勇吉与蔡芷宁却自愿选择报读工教院,成为“理工学院直接入学计划”的首届学生,两年后可升上理工学院。他们很珍惜这条新升学渠道,想证明只要肯努力,不同升学管道同样可通往成功之路。  

  去年N水准会考成绩优异的普通(学术)源流学生,可申请新的工院基础课程( Polytechnic Foundation Programme,简称PFP)或工院直接入学计划(Direct-Entry-Scheme to Polytechnic Programme,简称DPP),免考O水准直“跳”理工学院或工教院。  
  这两条新升学渠道获首批合格考生的欢迎,申请人数超出学额。  

  教育部受询时说,直接入学计划收到1300份申请,200人无法获得学额;工院基础课程则有1100份申请,所有申请者都获得学额。不过,不是所有申请到基础课程或直接入学计划的学生都接受学额,约八成的基础课程申请者接受学额,直接入学申请者则有75%接受学额。放弃学额的学生可继续升中五,在年底参加O水准会考。  

  除了考虑课程学额,教育部也评估学生是否达到课程的合格标准,以确保学生能应付。基础课程和直接入学计划分别可提供约1200个和1000个学额。  

  首届直接入学计划学生已在上个月开始10周的预备班,将在4月正式开始高级国家工艺教育局证书课程(Higher Nitec)。他们在预备班学习沟通技巧、数学、科学或商科等科目,并能根据兴趣学舞蹈、戏剧和音乐等艺术。

毕业自永青中学的陈勇吉(19岁)在N水准会考的英文、数学和成绩最佳的三个科目(ELMAB3)总分为13分,他通过直接入学计划在工艺教育中区学院修读资讯科技课程。他认为,实践式学习比较适合他,先在工教院学习,再升上理工学院对他有帮助。 
 
  他说:“工教院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多,学生参与更多的讨论,升学过程的长短不重要,关键是终点。只要肯用功,确保成绩符合标准,我就可在理工学院获得学额,以后上大学。”   

  蔡芷宁(17岁)也认为工教院的学习方式比较适合她,毕业自马西岭中学的她希望将来能升上义安工院修读数码法证课程。  
  她说:“升上中五后得应付接下来的O水准会考,我担心跟不上学习步伐。在工教院,我有两年时间根据兴趣学习。我在预备班已学习网站程序开发的基本知识。”   

  教育部提供新课程选择是为了满足普通(学术)学生的多元需求,提供更多应用学习方面的升学途径。ELMAB3总分在19分或以下的普通(学术)考生能申请直接入学计划。学生先到工教学院修读两年的高级国家工艺教育局证书课程。若平均成绩达2.5分,可直接升上工院继续相关课程;平均成绩达3.5分的学生更可直接升到工院二年级。  

  工院基础课程则供总分为11分或以下的考生申请,首批基础课程学生在4月开课,先修读一年的基础课程,再继续修读专业文凭课程。  

  虽然课程很新且无前例参考,但考获总分5分的陈美霞(16岁)决定把握机会,通过基础课程将在淡马锡工院修读大众传播。这名思励中学毕业生说:“我不想浪费一年的时间,到时才与其他快捷源流学生争夺工院的学额。”   

  去年有1万2510名普通(学术)学生参加N水准会考,有6900名普通(学术)源流学生今年升上中五。另外,有400名学生获准免考N水准直接升中五。

Fiona2004 LV15

发表于 18-2-2013 11:00: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jjrchome 发表于 18-2-2013 10:48
第四名是华中的Darion Jin Hotan, 第13名是RI的Tan Teck Wei。近几年国家辩论队的成员都是本地孩子,真 ...

看好你家公子。继续努力,成为未来的律师或外交家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