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华仁尚穆根同声呼吁
不要让690万预估数字模糊焦点 (2013-02-04)
陈能端 报道 nengduan@sph.com.sg
国会今天下午开始就《人口白皮书》展开辩论。在这个背景下,总理公署部长易华仁和外交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昨天分别吁
请民众,不要让690万人口的预估数字模糊焦点。他们强调政府此时公布白皮书,是希望人民能思考人口政策背后的重要议
题,从而进行有意义的讨论。
自政府上周二宣布酝酿多时的人口白皮书后,舆论焦点几乎都离不开到了2030年,本地人口可能多达690万人的课题。
也是内政部及贸工部第二部长的易华仁昨天与裕廊中区居民进行对话时指出,白皮书提出的人口政策规划,是以新加坡人
的长远利益为中心考量。
他说:“请大家接受并了解,政府在(筹备白皮书)整个过程,以新加坡人为中心,我们要尽所能为国人创造未来的机
遇。如果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清楚我们主要面对人力资源和人口方面的限制,如人口老龄化,所以我们现在就得开始为将来
打算。”
易华仁说,白皮书所提到的690万人口并非目标而是政府在进行全面策划时,就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提出的“上界”
(upper bound)。
他说:“即便不是目标,‘上界’也在有可能发生的范围里,因此我们必须趁现在做出兴建基础设施的决定。若我们希望
有更多地铁线,或是展开不同的工作,如房屋建设、土地规划,现在就得做出许多抉择,为将来做好准备。”易华仁进一步补
充,白皮书提到的人口预估和未来的情形是根据一些假设而定,包括生育率、劳动队伍的生产力、国内和外在经济展望等。政
府对未来五到七年的预测有一定的把握,但是在那之后,可能出现的变数会更多,某些原有的假设会需要修改。不过,政府得
参考“上界”以展开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后才有根据人口需求变通的空间。
他以地铁系统为例解释,地铁车厢和地铁穿梭不同车站的频率都可以调整,但是首先必须建设好地铁线。假如在有需要的
时候才意识到设施匮乏,公共交通系统就毫无伸缩性可言。
除了690万人口这一数字受到争议,有些人也不明白政府为何一边呼吁企业减少对外来劳动力的依赖,却又预测日后还需
要大量引进外劳来填补人力资源。
易华仁对此做出回应时说,一方面,到了2030年,公民劳动队伍当中,专业人士、经理、执行人员和技师(PMET)将占
三分之二,其余的专业领域即便还有其他新加坡人参与,仍须有其他工作人士支援。另一方面,随着银发族人数增加,新加坡
对帮佣、医疗人员和社区服务人员方面的需求也会提高。而扩建基础设施也意味着建筑业需要人手资源。
他说:“我们必须解构这些信息,所以这并非只是和头条数字有关,我们得超越数字,才能看清细节,对课题有更深入的
了解。这个课题太重要、太复杂,不能只专注于一个数字。”
另一方面,尚穆根昨天出席忠邦民众俱乐部的活动时接受记者采访,他表示部分民众对人口增幅有不能谅解的情绪是“完
全可以理解的”。这些民众觉得日常生活已面对设施、交通房屋的不便,所以很难想象人口继续增加的情况。
在尚穆根看来,政府得进一步向人民阐明两个重点:“首先,我们必须,也一定会解决现有的基础设施问题。第二,以长
远计划而言,无论将来的人口多少,690万人并非目标。基础建设必须恰当,且达到高水平,而政府的立场是必须要兑现,也
一定会兑现承诺。”
尚穆根指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有必要展望未来,考虑有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形。有些年轻人向他反映了他们对国家未来
发展的顾虑。随着人口迅速老龄化,这意味劳动队伍人数将减少,影响经济。经济没有增长动力,每一届约40%的大学生和另
外30%的理工学院毕业生就会面对就业挑战。年轻人也担心,为了照顾年长人口,他们税务负担会加大。
尚穆根说:“所以人口政策包含了几个课题,我们最好还是坦诚面对。关键的问题是,政府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公布人口白
皮书?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有必对此展开严肃的讨论。”
预料将有超过40名议员会在国会发表有关人口白皮书的讲话,这场辩论预料将进行至少三天。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
及内政部长张志贤今天将为辩论拉开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