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2013|回复: 0

【新加坡圈2】兹卡病毒被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可能随时传入新加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2-2016 14:01:14|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加坡圈 于 3-2-2016 14:04 编辑

由伊蚊传播的兹卡病毒迅速蔓延,现已达到警戒水平。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兹卡病毒的蔓延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总干事陈冯富珍说,南美地区近来头部发育畸形的新生儿大量出现,已经对其他地区的公众健康造成威胁。但她不认为目前有必要禁止去当地旅游和进行贸易。世界卫生组织强调说,兹卡病毒由孕妇传给胎儿的可能性还未经科学实验证实。但是专家们认为这种传播方式极有可能。其严重等级相等于前年在西非肆虐的伊波拉病毒。
Screenshot at Feb 03 13-46-55.png
背景资料:
• 兹卡病毒最早出现在1947年,在乌干达一只猕猴体内。隔年,出现在非洲伊蚊体内。
• 1952年,确认出现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人类之中。
• 病毒1977年曾传入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过后再传到法属玻利尼西亚和巴西等国。
• 专家推测,病毒在2014年世界杯期间,由当时的疫情高发区法属波利尼西亚的游客带到巴西,引发大规模传播。
简介&症状:
• 类型:黄病毒
  媒介:伊蚊
  潜伏期:不详
• 症状: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头痛(症状往往较轻,可持续2-7天)
• 八成病患没有出现特别症状
诊断:
• 孕妇只有受染首周做检测,才能准确检测出病毒。
• 可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方法(PCR)和血样病毒分离做诊断。
感染后果:
• 孕妇会产下小头畸形症婴儿(小头症)。不清楚是否会影响婴儿视力、听力,或出现走路、说话等障碍。
• 病毒可能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
治疗:
• 病毒温和,所以不用特别处理。
• 充分休息、喝足够液体、按时吃药以治疗疼痛和发热。
• 症状若加重,应就医。
预防:
• 使用驱虫剂
• 尽量减少身体的曝露面积(穿长袖长裤)
• 尽量少穿深色衣服
• 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
• 在蚊帐内睡觉
• 确保家中无积水处,去除伊蚊滋生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容器实施)
• 目前没有可用疫苗




专家:兹卡病毒可能随时传入新加坡
由于本地从未出现兹卡病例,我国没有群体免疫能力,加上伊蚊的存在、国人又经常出国,专家认为,兹卡病毒有可能随时传入我国。
陈笃生医院传染病与流行病学研究所主任梁玉心表示,兹卡病毒与骨痛热症病毒属于同一家族,也是通过伊蚊传播,是种过滤性病毒。
专家说,大部分患者不会出现症状。而病毒的潜伏期大约是一周,症状包括发烧、肌肉酸疼、关节酸疼和红眼等。
现有的诊断方式,是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检查是否出现相关病毒基因。但病患必须在发病或发烧的阶段接受检测,否则一旦过了这个阶段或痊愈了之后,医生要做出诊断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不过患者一旦痊愈,就会有免疫能力,下一次再面对兹卡病毒,就不会有太大的危险,因为他们已产生抗体。
Screenshot at Feb 03 13-50-26.png
由于兹卡病毒可能造成小头症,孕妇若染上兹卡病毒,婴儿可能患上小头症。专家表示,婴儿的脑部一旦受染,后遗症是长期的,而严重性因人而异。
至于是否会人传人,梁玉心表示,孕妇传给未出生婴儿的情况已获得证实,但是否会人传人,还有待确认。针对兹卡病毒可能在[关键词屏蔽]过程中,传染给另一人的说法,专家表示,至今还无法确认。
Screenshot at Feb 03 13-47-20.png
全球目前没有疫苗或治疗兹卡病毒的方法。所以梁玉心认为,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控制伊蚊的传播、减少蚊虫滋生。
梁玉心说,我国有很多对兹卡病毒传播的有力因素。原因有三:
1)兹卡病毒从未在我国发生,所以居住在本地的人,都没有这方面的免疫能力。我国完全没有群体免疫能力。
2)本地出现伊蚊,而伊蚊是主要的病毒传播媒介。
3)国人经常出国,可能在不知觉的情况下受染,再把病毒带进我国。
梁玉心说,基于这些因素,我国存在一定风险。
梁玉心建议孕妇或打算怀孕的妇女,应尽量避免高风险地区。如果已经到过出现兹卡病毒的地方,应即时告诉妇产科医生,并定期为胎中的婴儿做扫描。
234104n7b3qxxztatufwtf.jpg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