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4358|回复: 15

金刚经 ~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6-2010 14:00:3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圣王 于 12-6-2010 14:23 编辑

转帖 ~ 作者: 元音老人
     
真空妙有

佛在,金刚经、中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人理解为凡所有相都是空。其实空并不是没有相,这一点大家要注意。对于空的理解有很多种:凡夫认为是相对空,也叫顽空;外道认为是断灭空;二乘认为是析法真空,也叫偏空;初入门菩萨认为是体法真空;而佛所证得的是妙有真空。下面我们分别解释:

凡夫认为空是针对有来讲的。杯子放在这里是有,拿走了就是空;杯子里装水是有,水倒掉了就是空;人活着就是有,人死了就是空。机械地将空和有对立起来,这就是凡夫对空的理解,就是相对空。外道认为凡有相的都是虚妄,任何相都不要,认为这就是空,死在那里了。要是这样的话,房子不要烧掉算了,衣裳不穿脱掉算了,连饭也不用吃了,都空掉好了。所以这样理解是错误的,这就是断灭空。二乘人所证的空是析法真空(析就是分析)。他们经过分析认为:所有事相都是假的,只有我们的法身是真的。离开了相另外有个法我在,这样就把色法和心法分成两个部份。认为色法是色法,心法是心法,要证成妙体,就要离开色相。这就好比镜子和影子,他们要避开影子而执取镜光,实际是偏空了。我们知道色法有形体、颜色、有相可见,心法没有形体、无相可见(比如我们的思想)。两者可以分别,但不可分开。他们不知道色法就是心法所显现的,偏执心法,执取法我,这样就偏空了。所以二乘人逃避世法,躲到深山里修行,这样就不能圆满。

初地菩萨(又称初入门菩萨。天台宗和华严宗均分五教。天台宗分:小乘、藏、通、别、圆;华严宗分:小乘、始、终、顿、圆。天台宗的通教和华严宗的始教都是指初地菩萨。)认识到任何事相本来没有自体,当下即空。不用离开事相就是空。杯子放在这里,不需要把杯子拿掉就是空。因这个杯子本身并没有,它是由因缘合和而成。比如这个保温杯是由塑料壳和玻璃胆合起来做成的。杯子本身并没有,房子本身也没有,就连我们的身体本身也没有(也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一切相都是因缘合成的。所以不用离开事相就能修行,事相本身就是空。虽然理解了这一点,不需要离开世间就能修行圆满,但他们还不知道这个色相妙用无边,这就叫体法真空。佛所证得的是妙有真空。

初入门菩萨虽然知道色法与心法不二,但还不知道有妙用。如能知道色相妙用无边,利用色相就是真空妙有了,比如五蕴(色、受、想、行、识)是遮蔽我们本性光明的坏东西,所以要“照见五蕴皆空”。但反过来五蕴又是妙用。成所作智就是利用五蕴来成就一切事业。比如,释迦牟尼佛降生,投胎王子,现了一个妙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色身(这就是色)。他为救度众生,不离开众生,不放手众生,就要摄受广大众生(这就是受)。众生的根基不同,要说不同的法,所以他要思考怎样说法能才对机(这就是想)。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去度脱众生,就要具体去做。还有的众生与佛无缘,佛就让另外有缘的众生与他说法。有一个城东老母,佛给她说法(佛说法说的最好),她却不听。还把耳朵捂起来说:“不听,不听”。佛说:“那我现神通给你看”。她把眼睛闭起来说:“不看,不看”。佛知道与她无缘,就叫一个同她有缘的童子来给她说法,她倒接受了。所以佛为救度众生行持也有所不同(这就是行)。

识就是知识,积累的经验,对我们来说就是要转识成智,识和智其实是一个东西,就好比水起波浪,水就是波浪,波浪就是水。波浪就象识,水就象智。佛的智慧最圆满,知识最渊博,他识得各种众生的根基(这就是识)。佛正是利用色、受、想、行、识来度脱众生,这样五蕴反过来就成妙用了。初入门菩萨对空的理悟上还差这么一层,所以还不究竟。要到佛所证得的妙有真空,真空妙有,有就是空,空就是有,这才究竟。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12-6-2010 14:25:04|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本帖最后由 jokesong 于 12-6-2010 18:13 编辑

作者: 元音老人 (2 )                                                                  

    真空妙有就是说既然有佛性,就应该起妙用,妙用就是指所现的各种差别相;妙有真空就是说这些相都是由法身所显现的,本身并没有,本身就是空。所以体(佛性)、相(色相)、用(妙用)三者不可分割,有体必现相,有相必起用。比如,没有房子我们怎么遮蔽风雨呢?没有相,法性又在什么地方体现呢?所以理体(法性身)是成就万物的根本,也是成佛的根本。这就叫“事以理成(理体成功其事相),理以事显(理体由事相显现出来)”。所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即是真空;而《弥陀经》讲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妙相,即是妙有。有人不懂就认为这不是矛盾吗?其实并不矛盾。真空者正是妙有,妙有者正是真空。镜子里总是有影子,没有影子就不称其为镜子。不能现相起用就不是佛性,所以,佛性有种种的妙用。双身、饮 血、裸 体、愤怒等形象都是我们的心所显现的,不是心外另有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我们的佛性本来就具足一切妙用,既不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也不会在什么地方灭掉。它无始无终,本来如此。但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而迷于色相,向外追求,造业受报,而枉受六道轮回无有了期。我们现在应该马上觉醒,不要再迷误了。既然我们本性有如此广大之妙用,为什么只捞取外面一点点假相而忘记我们博大的佛性呢?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大家就不要再去追求外面的境界,随缘任运就好。由于前世造的因不同,这一世所受的果就不同。这就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都逃不脱因果法则。所以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缘份、业力、身体条件等等都不相同。只要我们随缘度日就好,今天的因缘如此,今天就这样过。明天的因缘如彼,明天就那样过。心里不要有芥蒂,不要去追求,不要着实惠,做一个“绝学无为闲道 人”。只要能一切放下,就一切无碍了,那就是佛了!

六祖慧能大师讲得很清楚:我们前念着相、前念迷就是凡夫,后念觉悟了就是佛。就这么快,不需要怎么修,只要能觉悟、一切放下、不着相就行了。韶国师做的一首四句偈就很好。他说:“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通玄峰顶,就是说又妙又高的山,表示我们的佛性。不是人间,就是说人间万物都是假象,都不可得,不要着相。我们坏就坏在着相,物欲高涨没有满足的时候。心外无法(佛教里的法字用得很广,可以说一切事事物物乃至于抽象的思想都属于法),就是说法就是心,心就是法。一切事事物物都是我的心所显现的,都是我自己。所以“会万物归己者,其为圣人乎?”一切都是我,一切都是佛。桌子也是佛,椅子也是佛,房子也是佛……无一不是佛。因为都是我们自性所显现的。明白这个道理就不要再追逐色相了。放下来随缘度日,这样很轻松,很愉快,很自在。该多好啊!所以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小人就是常常患得患失:哎哟,这下我不成功,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整日忧愁啊,烦恼啊。所以学佛就有这个好处,能使我们快乐轻安,能使我们得大自在,可见佛教对于我们人类真是太好了,满目青山啊!

在佛教经典上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三界我们前面讲了,就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因为我们有淫 欲心所以有欲界,欲界里有六欲天,淫 欲心就有六种:受欲、交、抱、握、笑、视。天界越高淫 欲越淡。到了笑也不用笑,看也不用看的时候,淫 欲心就完全没有了。这样就到了色界,色比欲要微细一些。这时虽没有淫 欲心,但仍然执着在色相上。好看的就喜欢,不好看的就厌恶,这就没有出色界。假如没有什么美,也没有什么丑都平等就出色界到了空界。如果住在空界上认为有空可得,那么就出不了空界。所以“三界唯心”就是说三界都是由我们的心所创造的。万法唯识就是说一切事事物物、思想都是我们的识所变现的。一切事事物物、思想就是法,我们的分别心就是识。

从前憨山大师入定到兜率内院问弥勒菩萨:“什么是识?什么是智?”(智是智慧,识是知识。)弥勒菩萨说:“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讲得既简单又清楚。我们人总是在分别这个好那个坏,这个大那个小,这就是识。所以一切事事物物、思想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只要我们能“舍染归净,转识成智”(此语见法相宗、唯识论、)就能成佛了。“舍染归净”就是说把染过的东西(即着相的东西)都舍弃掉,都放下,归无所得。净是指无所得,而不是指清净。有个清净在还是有所得。所以这里的“净”就是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此语后边有说明)。

“转识成智”就是要把我们的八识转成四智,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只要能转识成智,就能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重现我们的妙明真心。这个妙明真心不是我们胸腔里的肉团心,而是我们能起见闻觉知的性能。这就是佛!所以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们只要修心,时时处处不着相,就必定能成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6-2010 14:00:0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Monkey菩萨,
      四祖到六祖用金刚经印心
      初祖到四祖用愣严经印心
      读完金刚经,是不 ...
managing 发表于 14-6-2010 11:54


菩提达摩 ~ 楞伽经 ~达摩所教授的禅法 ~ 二入四行说
初祖到四祖用愣严经印心 ~ 楞伽经
  楞严经
第九卷
二十五有之相。次明奢摩他中微细魔事,即五阴十魔等
第十卷
五阴的行阴魔中十种外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6-2010 14:21:43|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圣王 于 14-6-2010 14:29 编辑
Monkey 菩萨,什么是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还有四智~请讲白一些。 ...
managing 发表于 14-6-2010 13:43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 六根收回来,不要向外去攀缘

四智 ~
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google;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6-2010 14:45:5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智】佛學次第統編



  凡夫有八識,至如來轉為四智:



  一、大圓鏡智 轉第八識者。如有漏之第 ...
managing 发表于 14-6-2010 14:41




  什么叫“净念相继”?这句话是讲念佛的要领,净是清净心,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万缘放下,这个心是清净心,用这个心来念,这叫净念;换句话说,清净心里决定没有夹杂,心里头只有一句佛号,除一句佛号之外不夹杂任何东西。我们平常开口念佛也好,心里头默念也好,大声念也好,小声念也好。所以这地方不是讲无相念佛,它是讲念佛的总纲领、总原则。无论大声小声,有念佛不出声,嘴巴在动叫金刚持,有完全默念,都可以,决定不夹杂。“相继”是一句接一句,不间断。实在说这两句话,就是《西方确指》里面所讲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是这个意思。如何保持我们的念佛功夫?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样“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果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因,修这个因,一定得到“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的果报。所以这是念佛最重要的纲领,无论是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相念佛、持名念佛,都不能离开这个原则。(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6-2010 14:55:3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白 ,明白, 老实念佛。 一点也不假。 哈哈
managing 发表于 14-6-2010 14:50



     永明延寿《念佛四料简偈》:“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为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6-2010 15:33:2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念佛,我念佛,你我念佛为什么?

了生死,化娑婆,处处极乐阿弥陀。

无你我,有什么,万物静观皆自得。 ...
managing 发表于 14-6-2010 15:02


誰念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6-2010 16:03:0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问 我 !! ??
    哈哈哈
managing 发表于 14-6-2010 15:37



     未起心動念前,妄念未起,你瓦的心~是一样的。:lovelines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6-2010 14:46:39|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念佛,我念佛,你我念佛为什么?==什么是佛~

了生死,化娑婆,处处极乐阿弥陀。==什么是生死~

无你我,有什么,万物静观皆自得。==得什么~

烦恼断,无明破,跳出三界大爱河。==什么是三界~


什么是什么~[今天我忘了吃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6-2010 15:14:0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出自那位大师的? 宣化上人?
managing 发表于 18-6-2010 15:11



    宣化上人~是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