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2344|回复: 8

小学升中学,家长们,你们准备好了吗?(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12-2010 16:51:3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春满月圆 于 15-12-2010 15:10 编辑

(资料转自国内网站,由于体制不同,请领会精神,酌情参考)         

                                (一)小学升入初中,有哪些需要适应的地方?


初中一年级:迈好中学第一步
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中学阶段的第一个重要转型期,由于自身生理心理上的明显变化和客观环境的改变,以及主观条件不适应客观环境,接踵而来的问题往往会令刚踏进中学大门的同学困惑不解、应接不暇。尤其是在人际交往方面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令有些学生会感到不适应,影响学业。为此,作为家长和刚升入初中的同学有必要了解一些转型期常识,家长帮助孩子或自己自助迈好中学第一步。小学升入初中,有哪些需要适应的地方?
  
1.课目增多,分科更细:
除了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小学已经接触过的学科外,将增加历史、地理、心理健康、生物、校本课程、阅览、综合实践、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学数学学科细分为代数和几何。
  
2.老师增加,要求不同:
随着学科的增加,上课的老师也增多了,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要求,这要求同学们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适应他们。
  
3.集体管理,自主自觉:
小学都是班主任独当一面的看管式、家长式管理,而初中是教师集体管理加上学生自主管理,被无微不至关心惯了的同学,进入初中,突然会觉得“无依无靠”;习惯了班主任一个人管理的同学,如今面对着七八位任课老师、领导和学生会、班委会的集体管理,或许会感到有点不适应。
  
4.角色变化,从零开始:
一些到了热点学校就读的同学刚开始会沉浸在一种优越感中,甚至有点沾沾自喜,不经意间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或犯了错误被老师批评教育后心理难以承受而从此一蹶不振,或不知不觉中荒废了学业。能到一些热点学校就读的绝大部分同学在小学都是极优秀的学生,有不少都是老师的得意弟子,这么多优秀的同学集中到一起令老师难以顾及到每一位本来是很优秀的同学。而另一些同学因种种原因进不了热点学校就读,到了一般学校甚至有点自卑。
  
5.活动频繁,正确对待:
与小学相比,中学会安排更多的活动,中学生活会更加绚丽多彩,也给每位同学带来崭新的发展平台。
  
6.热点中学,要求更高:
热点中学,面对家长的期望和同学们就读的真正目的,会有许多严格的、具体的要求,让初来乍到的同学或许会有点不适应。

发表于 13-12-2010 16:52:3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本帖最后由 春满月圆 于 15-12-2010 15:12 编辑

                                      (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少男少女们由依附服从变成独立反叛、由温顺平和变成倔强好胜、由喜欢父母变成喜欢同伴、由喜欢幼稚变成渴望成长、由忽视性别变成重视性别、由排斥异性变成亲近异性、由追随美德变成耻笑美德、由坦率老实变成狡诈自私、由心无杂念变成心事重重、由无所追求变成追逐明星、由尊敬老师变成鄙视老师、由生活在真实生活中变成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由习惯平淡无奇变成喜爱绚丽多彩。

少男、少女们从踏上初中之们开始就在寻找、扮演各自心仪的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并从丰富杂乱的影视、书刊、传闻中贪婪地吸收他(她)们压抑已久而又兴奋快意的敏感信息,在图案、照片、歌词、剧情、韵律、文字、语言中舒畅地体验他(她)们倍受压抑而又追求已久的心灵共鸣,在追逐青春偶像中感受青春的骚动、幻想未来的生活、延伸自己的欲望,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现原来个个如此、发现竟有知音朋友、发现存在广阔市场,从而卸掉背负已久的罪责,从而形成“众志成城”的群体,从而对抗“神经可恶”的老师,从而排斥唠叨烦恼的父母。

中一学生心理特点:

  1、个人意识开始出现
  2、群体意识日益增强
  3、青春欲望渐渐萌发
  4、童心玩念依旧旺盛
  5、厌学情绪渐渐滋生
  6、自我管理逐渐变难

中二学生心理特点:

  1、思维能力大为提高
  2、理想志向更为远大
  3、青春欲望更为炙热
  4、自尊反叛更加强烈
  5、厌学情绪更加激化
  6、自我管理更加困难

中三学生心理特点:

  1、思维能力空前提高
  2、理想压力空前增大
  3、理想热情大打折扣
  4、青春欲望稍受冷落
  5、自私叛逆日益强烈
  6、厌学情绪继续激化
  7、自我管理两极分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2-2010 16:53:24|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满月圆 于 13-12-2010 17:26 编辑

                                     (三)中一学生家长必须了解的几点

常听家长抱怨:我的孩子小学学得好好的,怎么一到初中就像变了一个人?很多教师也认为:学生学业掉队,大多发生在初中阶段。究其原因,就是孩子的学习模式必须从记忆型转换成分析型,学生生理、心理上的变化也同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初中学习和小学有很多不同之处。初中生在校时间长了,课程多了,作业更多了,很多孩子感觉还未反应过来,半个学期就糊里糊涂过去了。这就要求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加强。小学学得好,不能成为骄傲放松的资本,学得不好,也不能气馁。要定出学习守则,孩子在井然有序的环境中成长得快。如“作业不做完,不出去玩耍”。孩子也许不喜欢这样的守则,但必须坚持。要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在家学习需要父母的帮助。但帮助的目的是为了使孩子不再需要帮助。他若不知道这个字怎么写,应找词典,而不是找你。你要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出其中错处,要求孩子自己得出正确答案。 
 
随着孩子责任感的加强,家长要逐步放手,不必再每天检查孩子的功课。但考试卷和作文之类还是要不定期地看一看。对于费时较多的作业、作文,可以让孩子把大项目分解成许多小项目。要与教师合作,了解一段时间教什么,要达到什么要求,多少家庭作业等等。有什么问题要向老师提出的,不一定要等到家长会,可约时间与教师联系。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生活安逸。可以教孩子学会洗刷杯盘碗碟、铺床叠被等,结合实际给孩子灌输责任感和感恩教育,培养孩子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性。时刻留心孩子的表现,多留意孩子的心理、生理、交友、行为变化,帮助分析原因,查找问题,有的放矢加以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2-2010 16:54:29|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满月圆 于 13-12-2010 17:28 编辑

                                                             (四)家长如何应对初中孩子的三大变化

初一学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在于学习自信心、交往能力和情绪控制等方面不足。

                                                                 一、学习遭受挫折,导致畏难情绪

进入初中,课程增加,书变厚了,作业量加大了。各科都有较高要求。新鲜感很快就会被“课业负担”代替,显得眼花缭乱,甚而手忙脚乱。一扫往日无忧无虑的快乐,多了几份郁闷和焦虑。

在小学阶段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对初中的学习成果期望值较高,如果开头不能尽快适应,受到挫折就会影响学习的信心。针对不同的孩子,我们可从以下某个方面入手:
1.告诉子女中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和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会听课和主动预习、及时复习。
2.告诉子女必须全力以赴,勤奋、扎实,随意、散漫,靠小聪明是绝对不行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加强方法辅导,特别是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如语文坚持阅读和练笔、数学解题尝试举一反三、英语的听力和阅读训练等,订阅相关书报杂志获取方法指导是好一个好办法。
4,不要太看重考试分数,不同试卷的分数没有可比性,偶尔没有考好,也不能打击自信心。要鼓励并帮助孩子分析错例原因,既而发现学习或考试中的缺陷。

                                                                  二、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导致行为障碍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如果家境较好而且父母又比较娇惯,或自认为长得好看,或家长跟老师的关系比较密切,这样的孩子往往有很强烈的优越感。凡事都以我为中心。但班级是一个集体,唯我独尊必然要遭受挫折,主要是来自同学的不买账和老师的批评。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可能形成孤芳自赏,远离集体,甚至会激化矛盾,打架闹事,可见学会与同学相处十分重要。我们希望家长能坚持教育子女以“宽容、互助、自省、交流”处理好同学关系,以期培养一种合作意识,树立一种团队精神,协助班主任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大家庭氛围。要提倡自我批评、团结互助、得理让人和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这会使人受益一生。

与教师相处,大部分学生阳光自然,懂礼貌、善交流。也有比较内向的,不与老师多话,把自己裹的很紧。这类学生可能有一定的自卑感或受到过老师不当批评指责。我想说,有自卑感的人其实大多数较优秀,只是有某种心理暗示他不要出头显露自己。我还想说,教师有时也被情绪左右,批评孩子时,事实不清,道理不透,处罚过当。当然教师要主动关心有交往障碍的孩子,纠正自己工作失误,但家长的思想疏导其实更重要。因为您比我们更了解孩子自卑的诱因,比我们更清楚孩子对老师的不满。我们要肯定孩子的长处,比如他可能板报出的不好,但劳动很认真。增强其自信心。要肯定教师的批评动机是关爱,是期待。促进其大胆与老师交流,这样就可以消除误会,缓解孩子的焦虑。因为教师工作繁杂,难免有疏漏或不当。

其实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人的幸福感很多时候并不来源于财富或功名,而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共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为你的子女营造一个没有暗礁的心灵大海,搏击知识海洋的风帆也将驶得更轻快。

                                                                  三、叛逆心理导致放纵情绪

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都保持着相当的权威,而进入中学,由于学生的独立性增强,都会有较多的民主。比如自己支配更多的钱和时间,能部分参与大人的而有些学生有时会错误地理解这种民主,会渐渐滋生叛逆心理。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出勤、清洁、课堂纪律、作业、预习、复习等环节出现漏洞。教师同样的要求,可在不同学生身上的效果往往大相径庭,如同样要求诚信考试,但有人考场作弊;同样布置卫生扫除,有人中途溜掉;同样要求完成作业,有人抄袭、拖欠。这就不能不反思我们家庭教育的差异。任何时候,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都是大树的根,而学习成绩只是树叶、花果。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才有果实。考察学习好的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因此,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培养,才是育人的根本。我想,孩子在真正成熟之前,家长还是要保持适度的权威,要立规矩,要真督促。反对棍棒教育(当然不是完全不动手)、反对贿赂孩子、反对盲目家教辅导。
家长应对法:

一、掌握教育提前量和保持亲子氛围的问题。

细心的家长从子女言谈举止中也许会发现孩子渐渐跟某个异性同学交往过密,其实这是生理趋于成熟导致的微妙心理变化。家长一定要以恰当的方式加以正确引 导,既不能放任不管,亦不要棍棒相加。应当在时间上科学地提前教育,过早没有意义,太迟了恐怕抵挡不了欲望的冲击。内容上要引导健康爱好,充实子女兴趣。 一定要避免子女接触不健康的书籍和音像制品,要防止孩子沉溺于网络游戏或聊天。因为毕竟是孩子,自制力还比较弱。最好高中毕业之前都不要破例。两句老话, 一曰“黄毒猛于虎”,二曰“玩物丧志”。切忌,切记。

二、营造温馨的家庭亲情,给子女一个永远的心理依靠

父母相敬如宾、尊老爱幼、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创业等美德对子女的潜移默化是长久而深远的。给子女一个可靠的经济保证很重要,而给子女一个温馨可 靠的亲情环境更为重要。你的子女能否给你敞开心扉,诉说他的苦与乐,这对你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非常关键。只有经常保持这种坦城的交流,才能实现两代人的成 功对接。因此,抽出陪朋友、陪客户的时间陪陪孩子,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投资。但不要跟孩子在一起就是说教,有时做做游戏、说说笑话、到野外郊游更有利于下 一次教育。这一点,在学生的周记、作文中有很多表白。能感动、能教育孩子的,常来自于生活中琐事折射出的亲情。孩子的情商亦会在这种亲情中得到进一步提 升。单亲家庭尤其要注重这一点,无论那一方,都应该关爱孩子,夫妻离异不甩掉作为家长的责任,不能剥夺孩子应得的父爱和母爱。这是法律,是道德,也是自己 的切身利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2010 11:42:1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2011 23:44:07|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借鉴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012 18:46:54|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都已经千疮百孔了,准备个什么,反正我目前处于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良好状态。皮糙肉厚好干活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012 18:51:5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出这个贴,我想起来了,我们准备好什么了,
我们准备好菜刀了,等着进RI搏杀了。磨刀霍霍向老虎,朗利格朗,朗利格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012 20:14:33|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