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774|回复: 0

佛七的根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2-2011 20:20:0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圣王 于 4-2-2011 20:22 编辑

佛七的根源
圣严法师
打佛七、打禅七,为何以七天为期,出典为何?

这跟宇宙体中的七大行星有密切关系。在唐宋时代,从梵文译出的密部经典中,就有好几种,是以七曜、七星或北斗为名的。这种信仰在印度为时甚早。相传释迦世尊,在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禅修七七四十九日,即便开悟成道。成道之后的初七日中,一边享受解脱之乐,同时思惟,应该以何种方式的善巧方便,向众生宣说佛法。

当释尊成立教团之后,我们从律藏中见到,比丘若于结夏安居的三个月内,遇有僧团的公事,可以向众告假最多七日,称为「受七日法」。又因比丘不得储积食物过夜再吃,但为有病比丘,作为疗病药物,可以储蓄酥油、生酥、蜜、石蜜(结晶的蜜糖),但不得超过七日,称为「七日药」。以此可知,七日为期的时段设施,至少在释迦世尊以前,便已流行在印度了。基督教的《旧约.创世记》说上帝以七天完成了宇宙及人类等万物的创造,应当也是发源于相同的理由。    
因此,在佛经中,便有提倡以七日为期的修行方法,例如北凉沙门法众译出的《大方等陀罗尼经》卷一记载:如何修持方等陀罗尼章句?而云:「若欲行时,七日长斋,日三时洗浴,著净洁衣,座佛形像,作五色盖,诵此章句(咒语)百二十遍,遶百二十匝。」又于该经卷三,佛告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来诣汝所,欲求陀罗尼经者,汝当教求十二梦王,若得见一王者,汝当教授七日行法。」此法于出家二众,共行三个月的八十七日,而以首七日为重要的基础。

天台智者大师,根据这部一共四卷的《大方等陀罗尼经》编说的《方等三昧行法》中,也说:「(僧俗)七众通行,七日要心行法。」又说:「上首七日要心,通于七众,十恶五逆,并得消除。」首七日的修行法,适用于僧俗七众。
然在《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云:「欲修习是《法华经》,于三七日中,应一心精进。满三七日中,我当乘六牙白象……现其人前而为说法。」故在智者大师的《法华三昧忏仪》中,也规定:「于三七日中,一心精进。」那是以二十一天为修行期限。

在属于阿弥陀佛净土法门的《般舟三昧经》的〈行品〉中有云:「其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如法行,持戒完具,独一处止,念西方阿弥陀佛,今现在……一心念之,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过七日已后见之。」接著继续修行,共计三个月,以九十日为期,而云:「不得睡眠三月,如弹指顷。」又云:「经行不得休息三月,除其饭食左右。」这几乎与《方等三昧行法》的修法相近,以首七日为预备阶段。

另有如《地藏经》,除了主张最好于亡者初七日内超度之外,并以为至迟当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超度亡灵,是最妥当的。此一原因可从《瑜伽师地论》卷一见到:人在死亡之后即成中有身(亦名中阴身),若未立即往生天趣及人趣者,或尚未得转世投生因缘者,此一中有身「极七日住,有得生缘,即不决定。若极七日未得生缘,死而复生,极七日住,如是展转,未得生缘,乃至七七日住,自此已后,决得生缘。又此中有,七日死已,或即于此类生,若由余业可转,中有种子转者,便于余类中生」。

可知中有身又名中阴身,每七天死亡一次,仅有七次,然后便随业受生去了。因此也就有了为期四十九天的超度修行活动。这当然也跟释迦成道的四十九日有关。 不过在净土法门的「打佛七」,应该是依据《阿弥陀经》的「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的经文而设。

《观无量寿经》中也有「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的经文。 禅宗的丛林,本来只有禅期,如夏期、冬期,此本与比丘律中的安居修行有关。如今在宋明时代传去日本的禅宗各派,并无「打禅七」的名目,乃是称为「接心」或「摄心」的定期修行,多半也是七天的精进禅修活动。足征「打禅七」的名称在中国的历史,最早也不会早于明末清初。我在明末的资料中,尚未见到这个名词。

能有七天来精进念佛,称为「打佛七」,其历史也不会太早,不过这种以七天为克期取证的修行活动,甚有意义,而且为时极早,所以值得推行。(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写于纽约东初禅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