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明虹 于 24-5-2011 10:44 编辑
读了《犹豫要不要去新加坡陪读?》帖子,也参与了讨论,但总是言犹未尽、说又不明。现找出我儿子2010年参加《第四届YMCA 华语演讲比赛》时的稿子,发在论坛上,供大家参考批评。(此演讲稿的作者是儿子的爸爸) *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演讲的题目是: 我不愿意,为什么要送我到新加坡读书? 我出生在中国西部一个省会大城市,全家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我来新加坡读书快10个月了,在这30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多次在想、在问:“我为什么要来新加坡?” 2009年6月,从省会一家国际学校参加欢送我的班会回来,我突然问爸爸:“我不愿意,你为什么要我送到新加坡读书?” 爸爸回答说:“我们想让你到新加坡,也有这个能力送你到新加坡,就像当初送你进这家国际学校一样。至于去新加坡的路是否正确,要到以后见分晓了。” 我又问:“如果路走错了呢?” 爸爸很有信心说:“让我们共同努力,寻找那条唯一的路——‘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到新加坡后,我在QQ“个性签名”里仍然写着:“我为什么要来新加坡?” 在莱佛士坊那座高高的塑像前,我也摆出思考的姿势,留下了一张照片,仿佛在告诉这位老前辈:我——也来了! 每天穿上整洁、阳光的校服来到学校,在大礼堂席地等待,在教室听老师娓娓讲解,在电脑室尽情“创作”,在体育场上与同学们竞技,在叽叽喳喳的食堂里排队买饭,直至排队走出校门。 还有那“一多一少”:多的是学校假期,少的是家庭作业。 都让我感受到不一样的快乐:新加坡的学校真好! 走出学校,看洁净的路面,悠然的小鸟,大片的绿地,高大的树木,鲜艳的建筑。 人们坐等BUS,招手即停,不争不挤。人与车听从红绿灯的安排,或行或停,井然有序。 教堂里,人人都称弟兄姐妹;住地里,互不相识不同种族的人见面给一个友好的微笑;春节时,到处都听得到“恭喜、恭喜”…… 这些都让我感受到:新加坡真好! 可是,当我想买玩具时,妈妈却说:按人民币计算,太贵了,不要买吧。 我想吃美食或大餐时,妈妈又说,太贵了,在家自己做着吃吧。 当我在房间里无意大声说话,妈妈总是说,轻一点,这套房可不是只有咱一家人呀…… 遇到这种情况,我又要想,又要问:我们来新加坡,是不是错了呀?在中国,爸爸妈妈职业令人向往,有车又有房,要吃有吃,要喝有喝,要玩有玩,到了新加坡,一下由小富人变成了大穷人。 特别是看班上那些比我年龄小,个子比我矮的同学们,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写一手顺畅的英文,每次英文考试都在八、九十分,而我的考卷却让老师划得血红血红,能得六、七十分也算OK了。 春节期间,爸爸来探亲,临走那天晚上,我放学带回了刚刚考完的英文试卷,35和65分的题,我一共得了58分,比去年底的考试还要少。吃饭时,我发现妈妈哭了,这是她到新加坡后第二次哭,第一次是刚来的时候。 妈妈为什么要哭呢?是爸爸今晚要回中国了?可是中秋节那次走的时候就没有哭呀。还是因为我考的不好? 我喃喃自语埋怨说:“为什么放弃熟悉的中文,花大把的钱来这么远的地方学习陌生的英文呢?难道在中国就不能学英文吗?” 爸爸听了大发雷霆:“为什么遇到困难就埋怨,就退缩,就不能勇往直前吗? “新加坡的先辈们,那时没有飞机,没有冷气,没有网络,他们吃的苦、受的累、磨的难比我们要高出100倍。就那个莱佛士,放弃英国优越的生活,到新加坡来开疆劈土,45岁就生病去世了。 “今后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一定要毫不犹豫地向前冲,一直找那条唯一的路——我们来新加坡的选择是正确的!” 爸爸回到了中国,妈妈一人陪伴着我,他们一直在鼓励我,充满信心地回答我的提问,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 我的演讲到此,谢谢各位! * 后记:离家快两年了,我们准备下个月带儿子回国看一看,儿子很不情愿地说:“回中国干什么呀?为什么我适应并很喜欢这里,妈妈却不适应也不喜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