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4141|回复: 5

[小一报名] 番薯月报: 轻松谈关于新加坡小一入学程序及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1-12-2011 01:01:17|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d369 于 31-12-2011 01:09 编辑

http://hanjibo.org/content/?q=node/20  番薯月报,新加坡的台湾人电子报, 网址里面还有更多相关文章 文章网址格式(可能需要手工添加?q=): http://hanjibo.org/content/?q=node/文章编号

輕鬆談關於新加坡小一入學程序及教育

http://hanjibo.org/content/?q=node/23
文□應涵
相信很多想移居新加坡的父母都有個共同的疑問?不知道新加坡這個小國家是如何的教育下一代呢?又是如何在多種族的居民中取得平衡呢?永久居民(PR)跟公民在教育方面又有著甚麼樣的差別呢?
首先第一個疑問,如何按照程序進入小學就讀?新加坡的小學入學時間跟台灣不同,台灣的新生入學是每年的九月,新加坡則是在每年的一月,換句話說,在隔年的一月之前就會完成全部的小一新生登記程序。通常在五月份的時候,各幼稚園就會將新生入學手冊發給年齡符合明年入小一的小朋友,讓家長知道今年各梯次的登記時間。(大前提是家長已經選好了心目中的理想學校。)
新加坡教育局將小一入學程序分成以下幾個梯次,我們一起來看看:
第1期 : 這一梯是可以最早登記而且有優先權的梯次,只要自己的哥哥姊姊現在正在該校就讀,就一定有學籍。
第2A1期:能夠在這一梯登記的是學童的父母必須曾經是該校畢業的校友,且目前是校友會的會員。或是該校諮詢委員會會員,或董事會的會員。
通常一般學校在這一梯登記的學生很少,不過若是名校的話在這一梯次登記的人就會比較多。
第2A2期:能夠在這一梯登記的是學童的父母,兄姐曾在該校唸書,或是父母線在是該校的教職員。
第2A(B)期:要在這一梯次登記的話,學童的父母必須在去年7月1日之前加入學校成為志願義工,並且替學校提供40小時以上的志願服務。
或是學童的父母是與學校有直接聯繫的教會(宗親會)的成員,並受教會(宗親會)的認可,或是父母是活躍的社團領袖。
所謂義工有必要解釋一下,新加坡也跟很多國家一樣,有所謂的名校,或是老字號的學校,通常這類學校比較受父母的歡迎,但是每年的學籍都是固定的,那要怎麼樣才能早一點登記獲得學籍呢?父母其中一方去學校做義工是個很好的選擇,一方面多了解學校,一方面也幫助學校,另一方面當然就是可以早一梯次登記而早一點得到學籍。義工的工作通常很輕鬆,有的是說故事媽媽,也有交通管制等等。
第2C期:學童不符合上述條件或在上述登記期間無法得到學額。
我們家就是這一梯次,或者說大部分的移民家庭都是屬於這一梯次的。
如果是名校或是好口碑的學校在這一梯次通常剩下的位置不多,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就必須要抽籤決定,若是遇到要抽籤的狀況,居住在學校附近一公里或是兩公里內的學童就有優先抽籤的權利了,一公里或是兩公里各個學校的規定不同。
第2C(附加期):學童在第2C期間無法獲得所登記學校的學額。
意思就是上一梯次抽籤沒抽中的父母,必須要在這一梯次內另覓學校來登記。
第3期:學童不是新加坡人也不是永久居民。就是外國人喔。
這樣大家應該很清楚入學程序的規定了,每一個梯次都有3?5天的時間供父母親自前往學校登記,所以在時間上並不會很趕。這幾個梯次的月分通常會是在7,8兩個月。
至於選擇學校方面就是個很大的學問了,其實就小學而言,雖然都是小學,但在程度上卻還是有著些許的不同,比如說,以筆者自己的兩個小孩為例,女兒就讀的是英制的教會女校,這樣的學校在英文學習上就比一般鄰里的小學要難一些,但是華語的程度卻又顯簡單。兒子就讀的是一般鄰里小學,在華語的表達方面就比英制的學校來的要求。當然所謂的名校又有著些許不同了。
當然,天下父母心,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能有著不錯的成就,所以在學校的選擇上當然是用心再用心。不過也不是名校就一定是好,現在普遍的鄰里學校在老師的素質跟教學上也有著不錯的表現。在選學校前可以多方打聽,問問這在學校附近的鄰居,或是參考一下這間學校會考的成績。學校的硬體設備也是選擇學校的因素之一,新加坡是個小地方,所以沒辦法像台灣一樣,每間學校都有著標準大操場或是供遊戲的樂園,不過該有的設備還是一定都有的。這裡我要特別說明的是新加坡政府很注重孩童的健康,每年都會替孩子做健康檢查,基本項目是都有的,而且還會追蹤檢查,若是孩子體重過重,那下課的休息時間就會將這些過重的孩子集中起來做些健身操或是跑步等運動,若是孩子體重過輕,則會經常發些均衡飲食的傳單給家長。若是孩子的有牙齒方面的問題,每間學校都附有駐校牙醫及牙醫診所的設備,孩子可以在學校就近獲得治療,真是挺方便的。
在教學上,我自己覺得新加坡教育還蠻多元的,考試不是只有填測驗卷,而是文科方面就包括了口試,聽力,作文,測驗卷等。華人的母語就是中文,是一定要學的,馬來人或是印度人也有他們的母語,雙語教育非常的落實。
每年在各種族的節慶時,學校也會用慶祝的方式幫助孩子,讓孩子習慣多種族的社會。小學三年級開始學校會有社團活動讓學生選擇,選擇項目非常的多樣,當然各學校的項目有些不同,不過選擇性真是很多,比如一般的羽球,桌球,繪畫,棋藝,武術等。或是罕見的芭蕾,古箏,國樂,風帆,保齡球,柔軟體操等。
這些資訊父母都可以花點時間從新加坡的教育網站來查詢,裡面有著全國小學的資料,網址,還有很多有用的消息喔,對於想找學校的父母有著很大的幫助。
如果孩子不是從幼稚園讀上來,而是在台灣讀過小學從中途轉過來的,在入學時父母就要先有心理準備了,因為台灣與新加坡英語程度有著差異,所以一般孩子要入學時都會被降級,降級就是降一年,本來應該讀三年級的孩子要去讀二年級的課程。除非孩子自身的英文程度不錯,跟得上這邊的程度,那就不需降級,降級與否學校會給中途想轉進來的孩子做測驗,評估是否需要降級。
再來要說的是讓多數父母心驚驚的PSLE小六會考。小六離校會考制度說白了其實就是考國中,新加坡的國中不是直升的,而是要經過考試用分數來分配的,這樣很像早年的台灣一樣,這樣的制度當然一定有優缺點,但是我們既然選擇讓孩子在新加坡受教育,就要先接受這個制度。因為有會考這個制度,所以孩子在小學高年級或多或少一定面臨著壓力,當然用分數來分國中代表著國中也有著優劣。所以當父母的一定希望孩子能上好國中,有個讀書的好環境。但其實只要孩子平時表現不錯,跟得上學校的腳步,一定能度過離校會考這個關卡。
永久居民跟公民在教育這一塊所享受的學習環境是一樣的,不一樣的是學費。現在公民跟永久居民的學費已經明顯拉高,以前永久居民讀小學一個月的學費是13.6元新幣,公民是5?8元,現在公民的學費不變,永久居民變成36元左右,而且只要是公民,每個小孩都有教育基金,只要是公民都有,教育基金裡的錢是政府撥的。而且只能用在教育用途,是不能隨意領出來花的,永久居民是沒有這個福利喔。
輕鬆談了一下新加坡的小學教育,我自己在新加坡九年了,孩子從幼稚園讀到現在小學五年級跟小學二年級,所以對這方面多少有點粗淺的認識,希望能幫到想要來新加坡的移民家庭,也歡迎大家跟我討論這個議題。
參考資料:MOE 教育部網站(小學): http://www.moe.gov.sg/education/primary







发表于 31-12-2011 01:20:4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新加坡小學名校之迷思
http://hanjibo.org/content/?q=node/25

文□珍妮佛

前幾週有一位憂心忡忡的媽媽打電話給我,想請我幫她打聽準備後年小學入學做義工的狀況。她叨叨絮絮地數唸著她不斷連絡辦公室都沒有得到肯定消息的困境,問我是不是認識有力人士,不然可能做不了義工她的孩子無法進入名校該怎麼辦云云…我安慰了她數句,並答應幫她問問情況(雖然我並不認識什麼有力人士可以幫她‘喬’)。最後我也忍不住勸她一句:其實上小學後,要擔心要比較的事也不少,尚未入學就這麼焦慮,會不會連帶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呢?還是持平常心比較重要。對方聽了這麼不中聽的話後並沒搭話~但幸好她的狀況過幾天後解決了,我也為她和小朋友暫時鬆一口大氣。

何謂名校?
在新加坡,若身邊有小孩已屆學齡的朋友,免不了會碰到以上敘述的情況,往往眾說紛紜,傳言滿天飛;筆者的小孩已經在某傳統小學名校(簡稱N校)讀到四年級,藉此機會跟各位家長分享一些親身體驗的心得,只是個人所見,不代表所有學校或其他不同人士之經驗,若有不周全之處也請多包涵。

初來乍到星國的家長們可能會懷疑,都是公立小學,分什麼名校不名校?我個人也覺得,讓7到12歲的小朋友去承受‘名校/非名校’的區別和壓力,實屬不必要;但就像台灣也會分出所謂的‘額滿學校’,同一地區內,一定會有名聲比較好的學校會讓人擠破頭,而某些學校卻乏人問津。

其實,小學不是重點。新加坡沿襲了英式教育的傳統,校風優良的中學名校才是未來升學/工作/校友網絡的關鍵所在。那為何小學也有人在劃分名校呢?因為小學會考決定了哪些小學生可以進入比較受歡迎的中學。因此,被稱為名校的小學,通常具有以下特質:1. 升學率高 2. 與中學為同一系統,可以較低門檻進入著名中學 3. 教會學校/特選學校(華文為惟一教學母語,絕大多數為華人學生)/宗親會館旗下學校/擁有GEP(高才班)的學校,便自然被網羅在名校的行列。

做義工不如住得近?!
不管哪個學校,新加坡小學的入學優先順序一律依教育部規定,先給現有兄姊在該校就讀的小朋友;其次為校友/教職員的小孩;剩下的名額,才給教會/宗親會/社區有力人士推薦的學生,以及父母做義工的小朋友。因此,一般人會認為,做義工就代表了入名校的保證捷徑。

事實上,與以上條件同時存在的一個平行條件,就是住家離校的遠近;也就是說,不管在哪一個階段,家裡住在離學校一公里內,絕對比其他住得遠的家長來得有利。

另外一個很多人忽略的條件,就是義工也有一定限額;因為按照教育部的規定,2A2(校友/教職員)階段之後所剩下的名額,一定要50/50分給2B(義工)和2C(非義工)階段。

所以,做義工固然會給你為孩子提早報名的優先權,沒去做義工,但住得離校近,一樣有極高比例可以進入心儀的小學;因為不像一般人的迷思,入學名額會讓做義工的家長先’用完’,義工和非義工家長的學額其實是一樣的。若義工階段的學額沒用完,還會把學額加入非義工階段。而做了義工卻住在兩公里以外的學生,也有可能在抽籤時扼腕。

但我並不是要鼓勵大家不去做義工,而是要以不同心態來看待為小學做義工這件差事;在小孩入學前,先去了解學校的環境制度,認識一些家長和教師,對家長和小孩絕對是有幫助的。搞不好在做義工的同時,覺得這學校也不過爾爾,乾脆放鬆心態,讓小孩順其自然進最容易進的學校就罷了呢。^^

名氣大=壓力大?
所謂的名校壓力大,雖然不能算是錯誤的說法,卻是太過簡化的說法;同時也誤導了有意讓小孩進入鄰里學校的家長,因為就算在鄰里學校,也不見得能輕鬆讀六年,也可能會有考不停/考得難的情況。

以N校來說,至少在小學低年級的階段,學校並沒有刻意去給幼小的孩子們壓力;筆者的女兒在小學三年級之前,考試的頻率算是比其他鄰近學校還少,如小一一整年也只有期末SA2考試;也很幸運地碰到非常有耐心和愛心的老師,會以各種機會鼓勵孩子閱讀和學習,讓小孩每天都開開心心上學。

當然,中高年級之後,面臨小學會考的到來,考試頻率一定會提高,難度也會增加。同時各校通常也會根據小朋友的學習情況來分班,而這也是最讓家長們焦慮的來源之一。但是,換個角度想,硬要把學習速度不同的孩子們湊在一班,恐怕也會造成資源的無法善用;筆者在小四分班前夕曾經跟導師懇談過,她保證不管是哪一班的孩子,老師們都會盡其所能地去輔導他們,絕對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孩子;也許我算是容易安撫的家長,看著老師懇切的面容,真的也放心不少。

但是我必須承認,孩子年級越高,家長所感受到的壓力也會越大;其中一方面,來自孩子們的自我覺醒~本來在低年級混混噩噩的小朋友,隨著年級的增長及老師逐漸的耳提面命,也開始會注意到自己的分數和排名(或百分位);有的孩子太過緊張而讓家長憂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的孩子脫線依舊,換成父母焦慮不已~

但其實我一直認為名校最大的壓力來源,不是來自於學校,而是來自於父母。尤其在名校,從小一未入學開始,父母就開始比較誰家的小孩會讀會寫到什麼程度,中英數在幼稚園階段都有加強班可以送小孩進去操練;入學之後,小一開始全科補習的比比皆是。這些其實大多不是因為小孩的學習跟不上,而是出自家長‘好還要更好’的怕輸心態。

一直到現在,在校內行走,最怕聽到以下言論(偏偏還常常聽到):“哎呀,我兒子數學好粗心,才考95!”(咬牙)。或是“妳一定要讓女兒進入某某班,或去哪裡補習,不然就完了!”云云。原則上會公開評論自家小孩的大多屬炫耀性質,不聽也罷;另外,我也不太相信在小學階段會有什麼至關重要的事件會影響小孩的未來且不可逆轉…於是,在此勸告準備讓小孩在名校就讀的家長,要練就左耳進右耳出的好功夫。

名校=死讀書?
既然有會考的壓力,自然會把讀書當成重點;但是,課外活動在小學階段,也佔了相當大的比例。不可諱言的是,重視課外活動也有其功利性的目的,因為各大中學也相當重視學生的才藝,甚至以特殊才藝來直接錄取學生,熱門才藝社團也需要小學階段的經驗累積才能加入;同時,若干才藝如西洋棋,機械人,語文演辯,本來就具有在遊戲中提高學生智能的附加功能。

尤其在名校,因為怕被人講為死讀書,所以大多都在課外活動上竭盡所能,提供更多選擇。以N校為例,提供的體育活動項目大概奧運項目全都包了~小一入學時讓我驚訝的一個社團叫水上芭蕾,四年級之後還有空氣手槍;據說教練們也多是國手級的;文的有書法/廣播/插花;武的有武術/高爾夫/田徑。其他名校也提供爵士樂,熱門舞蹈等豐富活動。除了校外教學及陸上運動會外,N校每年還有水上運動會,在炎炎夏日中讓小朋友有玩水及競技的機會。

凡舉名校大多也都追求自我的超越,所以在課程的安排上,很多會主動配合教育部的實驗做法,搶先提供不循常規的課程規劃。N校在小一時安排Julia Gabriel學校來額外教導小朋友發音和英詩朗誦,小二起全面教授西洋棋,等。每年端看教師們的創新程度來提供不同課程安排。同時英文的教學上早就不以課本教學,而是以繪本啟發兒童學習興趣。過去幾年還曾經特選幾班實驗班,以從北歐取經回來的創意教授法,來整合各個科目的學習,同時也配合導師的支援制度,讓同一組的班級共享幾位主要老師,這些老師互相支援,較不會發生臨時有代課老師進來打發時間的情況;這個方式也從今年開始由實驗班推廣到全校。連考試都不一定按常規走,而是以教學日,或是主題式的測驗來代替單元進度的考試。這些實驗做法好壞見仁見智,但也可以看出名校對於想要不斷改善教學方式的用心。(說真的,老師才是最辛苦的哪~)。

所以呢~

焦急的家長看了這麼一大篇下來,一定會追問我說:那妳到底推不推薦小孩進入小學名校就讀呢??若要我給個簡單的答案,我只能不負責任地說一句:“適人適性,盡其所能。”

好,先別急著搥我,但事實上,家長的心態和小孩的適應性,的確是決定進入哪個學校的主要因素。名校一般來說,會有較多的資源,較認真負責的老師,也有較具競爭性的同學和家長。有的小孩,就是需要在略帶競爭的環境下才會茁壯成長;有的孩子卻不適合在幼齡時進入可能會有壓力的環境。

父母為了入學所作的努力,也會影響到期望和反差。以我自己而言,有賴於公婆的遠見,小孩可以用父親為校友的身份,不費吹灰之力地進入這所熱門程度首屈一指的學校。因此,比起我見過的一些同校家長,我因為沒有經過那段‘刻苦’的選校及被選擇過程,只要小孩沒有碰到特別狀況,自然就維持一定的滿意程度。反觀那些需要做義工或加入社團或甚至高價在名校區置產的家長,若是所進入的學校有一些不符期待,想到過去的種種付出,也就更容易失望。

所以,來一句比較務實的結論,就是‘在你的住家附近,選擇一家名聲最好或最適合孩子的學校’。多和現任家長打聽也很重要,也許你會發現,那些傳統名校,反而不如一些小規模的新學校更適合你家的小毛頭。同時不管唸什麼學校,父母請盡量放鬆,不要被一些無謂的言論嚇到,過度擔心孩子,而影響親子關係。在此與各位父母共勉,祝福大家的小朋友們都能有個快樂成長,積極學習的童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012 20:52:19|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3-2012 16:30:0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挺长,有时间研究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3-2012 11:02:4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哇, 看Trad CH看到头有点大, 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3-2012 16:39:0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好贴!!我都看完了。。。要好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