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紧移民政策应按部就班
(2012-01-10)
社论
2012年1月10日
政府是于2009年底开始收紧移民政策的。在这项政策调整行动下,首当其冲的应是那些从2010年1月开始,将不再接到移民与关卡局发放申请永久居民邀请信的理工学院与公立大学应届外国留学生,包括在本地修读大专、本科、硕士或博士课程的新加坡教育部奖学金得主和自费留学生。
当时,这项突如其来的新政策让不少应届留学生措手不及,也使得他们在求职的过程中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虽然移民与关卡局不一定会批准所有接到邀请信的留学生成为永久居民,但是对雇主来说,与没有邀请信的普通外国求职者相比,持有邀请信的留学生成为永久居民的可能性极大,可以免去不少手续,也可以节省成本,因此乐于聘请。而这些留学生在受聘后,以就业准证持有人的身份,再应邀向当局申请永久居民,也确实方便得多。
当局不再发放邀请信后,雇主聘用外国留学生的意愿也降低了。受到影响的,除了自费留学生以外,还包括教育部奖学金得主。自费留学生可以学成归国,或到第三地继续深造或就业。奖学金得主却不一样,因为根据合约他们还得在新加坡工作一段时间,可是他们的觅职之途却十分困难。而在去年毕业的留学生,也同样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
相信政府当初决定放宽移民政策,主要基于两项考量,一是因为生育率不断下降,老龄化社会已经形成,只有通过引进移民才能维持社会的活力;二是要确保我国有足够的优质人才,如此才能在日趋严峻的国际人才市场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尽管政府现在已经收紧了移民政策,但并不意味这两个挑战已经不再是问题。去年10月,主管国家人口及人才署的副总理张志贤在政府施政方针附录中,就向国人强调,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国以及对外开放的经济体,若要继续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成功,一定要借助海内外人才的力量推动新加坡进一步发展,才能为国人制造更多就业机会。
政府之所以会收紧移民政策,与国人近年来日益强烈的反移民情绪不无关系。造成国人不满的原因虽然众多,但组屋供应、公交系统、学校资源等基础设施的扩建跟不上外来人口增长的速度,使得人们面对越来越挤迫的社会空间,应该是最主要的因素。
现在回头来看,如果当初政府是根据基础设施和社会资源的发展步伐,同步适度适量地引进外来移民,相信也不会引起本土国人的强烈反弹,以致政府不得不收紧移民政策。同样的道理,收紧移民政策也应该按部就班地逐渐进行,过猛过严的行动恐怕也会引起新的问题。以当局不再向留学生发放邀请信为例,如果此举被留学生解读为新加坡不再欢迎外来移民,那么那些原本打算通过留学途经移民的外国学生,将不再以新加坡为留学的首选地。这显然是与我国希望通过引进移民来维持人[关键词屏蔽]力和吸引人才的长远计划相抵触的。此外,留学生减少也会打击到我国的教育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到头来受害的还是国人自身的利益。
此外,移民政策的收紧也已经对一些依赖外工外劳的行业造成了负面影响。且不说需要大量外劳的劳工密集工业,如建筑业和海事业,即使是服务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因为聘请不到本地工人,而聘用外工外劳不仅成本提高,又受到政策的限制,业者无不叫苦连天。以餐饮业为例,有的业者已经因此被迫结束营业,有的不得不中止扩充业务的计划,原因就是请不到适合的雇员。
坚守新加坡人优先的原则是没错的,但切忌为坚守而坚守,尤其是当一些政策,短期看来是对新加坡人有利,可是长期说不定却得付出更大的代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