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楼主: 黄土豆

虚云老和尚-云居山方便开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3-2012 20:18:0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烦恼即菩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3-2012 22:52:5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本帖最后由 黄土豆 于 15-3-2012 22:57 编辑

四月十七日开示

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离不了衣食住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把人忙死了。


衣服遮身避寒暑,
饮食少了就饥渴,
若无房子住,风雨一来无处躲避,所以这三个字一样也少它不得。


人道如此,其余五道亦是一样,飞禽走兽虎狼蛇鼠,都要安身住处,要羽毛为衣,也要饮食。
衣食住三事本来是苦事情,为佛弟子不要被它转。


佛初创教,要比丘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虽减轻了衣食住之累,但还是离不了它。
现在时移世易,佛弟子也和世人一样为衣食住而繁忙,耕田插秧一天到晚泡在水里,不泡就没有得食。
春时不下种,秋到无苗岂有收?
可见一粥一饭,来处不易,要花时间,费工夫,劳心力,才有收成。
为佛弟子,岂可端然拱手,坐享其成。

古人说:

「*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出家人不能和俗人一样,光为这三个字忙,还要为道求出生死。 因为要借假修真,所以免不了衣食住。但修道这件事,暂时不在,如同死人。

古云: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所以道人行履,一切处、一切事,勿被境转。

修道如栽田,谷子变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饭。

佛性如种子,众生本性与佛无异,自心是佛,故曰佛性,这种子和秧稻米饭相隔很远。
不要以为很远,就不相信这种子会成饭。
成佛所以要先有信心,即把种子放在田里,等它发芽变秧,这时间又怕焦芽败种,错过时光,就是说修行要学大乘,勿误入小乘耽误前途。

插了秧以后要锄草,等于修道要除习气毛病,把七情六欲,十缠十使,三毒十恶,一切无明烦恼都除净,智种灵苗,就顺利长成,以至结果。
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办,也不争人我,也不是做好汉。

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悟得长生理,日月为邻伴。

这是一切处都修道。 并不限于蒲团上才有道。 若只有蒲团上的道,那就要应了四料简的「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人生在世,人与人之间,总免不了说好说歹的,
打破此关,就无烦恼。


说我好的生欢喜心,就被欢喜魔所惑,三个好,送到老;
说我不好的,是我的善知识,他使我知过必改,断恶行善。 衣食住不离道,行住坐卧不离道,八万细行,不出四威仪中。

古人为道不虚弃光阴,睡觉以圆木作枕,怕睡久不醒,误了办道。 不独白日遇境​​随缘要作得主,而且夜间睡觉也要作得主,睡如弓,要把身弯成弓一样,右手作枕,左手作被,这就是吉祥卧。

一睡醒就起来用功,不要滚过去滚过来,乱打妄想以至zou精。 妄想人人有,连念佛也是妄想,除妄想则要做到魔来魔斩,佛来佛斩,这才脚踏实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如此用功,久久自然纯熟。

忙碌中,是非中,动静中,十字街头,都好参禅,
不要只知忙于插秧,就把修行扔到一边为要。



*注修行人用饭的时候,要作“五观“, 即是默念作五个观想,

(1)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2)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3) 防心斋过,贪等为宗;
(4) 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5) 为成道业,方受此食。


“三心”是指:贪、嗔、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3-2012 19:37:05|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粒米是集合一切因缘所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3-2012 22:09:1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黄土豆 于 16-3-2012 22:10 编辑

四月二十一日开示

佛说三藏教,谓诸修行人修因证果,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的时期,才能成功,

独禅门修证很快,可以
「不历僧祇获法身」


两相比较,前者要经千辛万苦才能成功,真是为难,后者只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当下顿断无明,就可立地成佛,快得很。
其实条条蛇都会咬人,不论小乘大乘,渐教顿教,想真正到家都不容易。

诸位千山万水,来到云居,都是为办道讲修行而来,
总以为打了叫香,在蒲团上坐下来,止了静就叫修行;
开静的鼓声响了去睡觉,打三板起来上早殿,又是修行;
开梆吃粥后,坐早板香又是修行;
打坡板出坡,掘地种田,搬砖挑土,厨屎放尿,
认为打闲岔,就忘记了修行了


《坛经》说:「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

若单以坐香上殿为修行,出坡劳动时功夫往哪里去了呢?
坐香上殿时功夫又从何处跑回来呢?
以出坡劳动为打闲岔,有一处不能用功,则处处都不是话头,都不能用功了。


古人说:「道向己求,莫从他觅。」

我年轻时,在外面梯山航海,踏破铁鞋,也是为了修行办道看话头,心中只求贪多,如猿猴摘果一般,摘了这个,丢了那个,摘来摘去,一个都不到手。 现在眼光要落地了,才知道以前所为都是不对。

楚石老人《净土诗》云:
「人生百岁七旬稀,往事回观尽觉非。每哭同流何处去,闲抛净土不思归。香云玛瑙阶前结,灵鸟珊瑚树里飞。从证法身无病恼,况餐禅悦永忘饥。」

人生七十,古来已稀,更难望人人百岁,几十年中所作所为,人我是非,今日回想过去的事,尽觉全非。 何以觉得非呢?

拿我来说,自初发心为明自己的事,到诸方参学,善知识教我发大乘心,不要作自了汉。 于是发心中兴祖师道场,大小寺院修复了十几处,受尽苦楚烦恼磨折,天堂未就,地狱先成。

为人为法,虽是善因而招恶果,不是结冤仇,就是闹是非,脱不了烦恼。

在众人会下,又不能不要脸孔,鹦鹉学语,说几句古人典章,免被人见笑,而自己一句也做不到。 现在老了,假把戏不玩了,不再骗人了,不造地狱业了,去住茅蓬吧。 就来到云居。

结果又是业障缠绕逃不脱,仍然开单接众造业,说了住茅蓬,又搅这一套,就是说得到,做不到,放不下,话头又不知哪里去了,脱出那个牢笼又进这个罗网。

寒山大士诗曰:
「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

夏天冰未释,就是说我们的烦恼放不下,即如前几天总组长为了些小事闹口角,与僧值不和,再三劝他,他才放下。 现在又翻腔,又和生产组长闹起来,我也劝不了。 昨天说要医病,向我告假,我说:「你的病不用医,放下就好了。」我这些话只会说他人,不会说自己,岂不颠倒,修行虽说修了几十年,还是一肚子烦恼,食不下,睡不着,不知见什么鬼,误了自己还是误谁,临插秧他就去了,我自己也不是的。

说易行难,莫造来生业,回头种福田。 前生没有脚踏实地做功夫,没种好善因,所以今生冤家遇对头,都来相聚了。 年轻人要留心,不要学我放不下。 我痴长几岁,有点虚名,无补真参实学,各位要种好因,须努力自福田。




注:《坛经》即六祖坛经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3-2012 19:45:0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若单以坐香上殿为修行,出坡劳动时功夫往哪里去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3-2012 22:54:4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月二十二日开示


出家人天天讲修道,如何谓之修道呢?

修是修造,道是道理,理是人人的本心。

这心是怎样的呢?
圣言所表,心如虚空,说一个空字有点笼统,空有顽真之分。

我们眼所见的虚空,就是顽空;
那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灵明妙用,随处自在,能含一切万物的才是真空,修行人要明白这样的真空。

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清清白白,明见无疑,就是见道。

拿北京来作比喻,若从地图看北京,有方的圆的,横的竖的,宫殿街道,南海西山等等名目,看到能背得出,终不如亲到北京一次,随你提起那里,他不用看图就能说得清清楚楚,只看图而未曾到北京的人,别人问起来虽然答得出,但不实在,而且有很多地方答不出的。

修行人见道之后,如亲到北京,亲见「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的本性,不同依文解义的人,只见北京图而未亲到北京。 空就能摆得开,无罣无碍,不空就摆不开,就有罣礙,所说和所做就不一样。

所以说:「空可空非真空,色可色非真色,无名名之父,无色色之母。

色空原来无碍,若实在明见此理,则任他天堂地狱,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无罣无碍。

不明此理的人,虽能说得天花乱坠,也无真实受用。

古来有一位老修行,在大众会下住了多时,度量很宽,待人厚道,常能劝人放下放下,有人问他:「你这样劝人教人,你自己做到没有?」他说:「我在三十年前就断无明了,还有什么放不下呢?」后来觉得在大众会下,还是有些不自由自在,所以就跑到深山住茅庵去。 这回独宿孤峰,无人来往,自由自在,以为就真无烦恼了。

谁知有一天在庵中打坐,听到门外有一群牧童,吵吵闹闹的说到庵里去看看,有说不要动修行人的念头,又有说既是修行人,念头是不会动的。 后来牧童都进去了,老修行坐在蒲团没有理他,他们找吃的找喝的闹个不休,老修行不动不声,牧童以为他死了,摇他也不动,但摸他身上还有暖气。 有人说:「他入定了!」有人说:「我不相信。」于是有人拿根草挑他的腿,老修行还是不动,挑他的手也不动,挑他的肚脐也不动,挑他的耳朵亦不动,挑他的鼻孔,老修行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于是大骂道:「打死你这班小[关键词屏蔽]!」

那时观世音菩萨在空中出现说:「你三十年前断了无明的,今天还放不下吗!」

可见说得一丈不如行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不被境转真不容易!

憨山大师《费闲歌》说:「讲道容易修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世间尘劳常罣礙,深山静坐也徒然。」

我们既为佛子,若不下一番苦心,徒然口说,也是无补于实际的。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3-2012 19:55:25|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见说得一丈不如行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不被境转真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3-2012 23:14:25|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夜归,到家,读新一篇,感慨;为时不早,明儿再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3-2012 11:05:4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日工作夜归,回家10点许。今晚再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3-2012 20:00:2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