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华文要怎么读? 林俐臻
(2012-05-22)
● 林俐臻
朋友的女儿是个用功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名列前茅,各科成绩都顶呱呱,学习上信心满满,唯独对华文战战兢兢,十分烦恼。她考试之前六神无主,不知道要准备什么?考试之后胆战心惊,深怕考到不满意的成绩。
我感到十分不解,前去看个究竟。只见她的课本好像刚从书局买回来似的,读中一时,老师还有教几课,到了中二、中三、中四,华文课本就渐渐成了白象。问她平时华文老师教什么,她说就让大家在课上读学生报《逗号》,然后讲解,再找出好词佳句。有时写报章感想,有时老师印习题给他们做。问她考试怎么准备,她无奈地说跟数学科目一样,背“公式”,背“原因、后果、建议”,背“过渡句”,如“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就是“原因”的过渡句等等。
我翻开课本,看到“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聘请了一批国内外有学问,有墨水的人才来编写课本,为什么学校却不用呢?难道每周一份的学生报比精心策划编写的课本更有分量?难道写作文可以跟做数学题一样套入公式就解出来了?难道课本与考试“不挂钩”?学非所用?鼓励学生阅读“学生报”理所应该,可是上课读报,下课“有空”才读课本,这是什么道理啊?所有课时都用来读报,这就能学好华文、能让学生喜欢华文、让他们读到优美的文学作品吗?
记得我儿子在2004年左右读中学,老师有教华文课本,考试测验有得准备,只要你肯用心去学生字,读成语,练习造句,要应付理解测验和作文,基本上问题不大。
翻开朋友为女儿买的“跟着课文走”之类的课外辅助作业本,看到“综合填空”项目,脑筋转得快的学生只要认得课文生字,不必读篇章就可照选不误。我认真阅读,发现有些词句为了跟着课文走,似乎还有生搬硬凑之嫌。来到了阅读理解选择题,那四个选项,不知是要考眼力、语文程度、逻辑能力,还是考运气!?
翻开考题,中四“O”水准历届考题都是专家出的,当然无懈可击。可最令人费解的也是阅读理解选择题。朋友与我讨论2009年年终试卷阅读理解选择题,篇章是说有一个乡下的学生搭火车回乡,钱包不见了,他忍着饿不买午餐,也不买晚餐,有一位善良的妇女两次要买食物给他吃,都被他拒绝了。妇女临下火车时送给他一本书,里面夹着几张钞票。
问题来到第15题,问的是: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1)我们不应该拒绝别人的帮助。
(2)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是一种美德。
(3)婉言谢绝别人的帮助会伤害对方的心。
(4)我们有时也应该接受别人善意的帮助。
我认为答案都不精准,可以是(2),也可以是(4)。朋友却认为是(1),考卷的标准答案是(4)。这样的问法,连成熟大人斟酌再三也不容易选到“标准答案”,何况是一个中学生?难道说选择了(4),符合标准答案,就能说明学生的华文程度很好吗?
我和朋友都热爱学习母语,欣赏李白、白居易、李清照、鲁迅、朱志清、萧红、沈从文等等名家的作品,偶尔心血来潮也会写写文章,说、听、读、写都不成问题,可是,我们也被目前的“华文科”给迷惑了。老师怎么教?教什么?会考怎么考?考什么?华文这一科仿佛从一个会讲故事变戏法的神仙变成一个妖怪伺机刁难小孩!暗暗庆幸我不是活在朋友女儿的这个时代,不然,我一旦考完华文,也会“烧书泄愤”!从此与华文“一刀两断”。
我同情他们,所以,我想请教教育专家:中学生的华文要怎么读?感激不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