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onkey.k 于 23-6-2012 19:38 编辑
照見無自性
辜隱
生:當我朗讀心經時,為什麼仍然覺得悶悶的,沒有「無有掛礙」的感覺?
師:你還沒有照見空性,所以沒有輕鬆自由的覺受。
生:怎樣才算照見空性?
師:你用什麼方式朗讀心經?
生:我一邊念,一邊體會其中的涵意。
師:當你面對外境或返觀身心的時候如何看待這些現象?
生:我用心經的文句思惟、咀嚼外境或身心的空性!
師:這樣仍然停留在套公式的範圍裡。
生:怎樣才能照見空性?
師:照見空性並不是見到一樣東西,只是見到現象的無自性而已!也就是發現它沒有絲毫的固定性、孤立性、實體性!也就是無常、無我、無實的。
生:我可以理解,但為什麼沒有親切的感受!
師:因為不是澈底、完全的無自性,還存有「自性見」,就不是真正的無自性,即使理解世事無常、感情是會變的,心中仍然希望永恆的安樂、不變的感情,對無常有抗拒,不能融入無常之流。理解無我,但沒有看到想要操控、自主,想要開悟、解脫、宏法、度眾生的心,仍然不離我見;理解緣起,卻看不到自己堅固的思想、見解。照見無自性和知見清澈是同時現起的,否則只是頭腦的「理解」而已。
生:怎樣才是「知見清澈」?
師:認知裡不含自性見,如實地看、聽、思想和行動,不添加額外的知見投射在上面!就像清泉一般,清澈見底,不含混雜的泥土和污穢!
生:怎樣才能看見自己的自性見?
師:當下觀照,發現自己在看事情、看自己的身心的時候,用的是固定、孤立、實有的認知模式,
生:怎樣觀照?
師:譬如到了十字路口看見綠燈,就認為:「我用功修行,所以菩薩保佑我」,發現自已貪吃、貪睡,就認為:「我的業障怎麼這麼重,真該死!」,用這樣的眼光來看自己、頭腦裡面裝滿了各種一再重複的固定解釋。這些都屬於自性見的衍生物,裡面隱含了自性見。
生:怎麼知道裡面隱含了自性見? 師:一個想法可能含有自性見,也可能不合自性見,凡是認為那是實有、固定、孤立,「認定」「應該」是這樣或「不應該是那樣」,這種看法是僵化的、局限的,完全領略不到它流動的活力、潛能、新鮮、豐富的多彩、多面性,感受不到它其實不只是眼前所呈現的緣燈、貪心等外在或內在現象,它沒有本質、可以幻化萬千!沒有絲毫的自性實體! 生:貪瞋裡面有沒有隱含自性見?
師:當你仔細觀照,它是由自性見引發的,譬想吃東西,對那個東西的認知局限在「好吃」的實在感裡,完全不顧有害健康,也沒有照見味道是因緣和合、幻化無常,所以變成「貪」,吃東西不等於貪。
生:自性見有多少種?
師:自性見只有一種,卻會以各種不同的形式投射在各種不同的事物或生理、心理現象上!其中都隱含了自性見!
生:什麼才是不含自性見的感受和想法!
師:由無自性的照見中,體驗它流動的活力、潛能、新鮮、豐富的多彩、多面性,沒有本質、卻可以幻化萬千,基於這種明白的照見,所有的感覺、想法不再僵化、局限,不再覆蓋、替代、蒙蔽當下的真相,這就是不含自性見的感受和想法,是清淨心、是見到無自性的真相之後的妙用。又稱為「後得智」,見到無自性稱為「根本智」。
生:這樣就會「感覺」輕鬆自在嗎?
師:明白的照見真相,當下靈活、清新,沒有負擔,就會「感覺」輕鬆自在,這種「覺受」沒有實在感、自我感,那是無自性空的。
生:好像有點懂!
師:在事中見法,體會無自性,才含有輕鬆自在的覺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