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頂禮佛陀 于 12-12-2012 03:07 编辑
敬錄自《辨中邊論頌講記》 彌勒菩薩 造頌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甲三、正義論體分二:一、總標略說;二、其義廣說。
彌勒菩薩講論的方式有一種不共的特色,他的講法是“大海波浪”般的講法。首先是安立論體,總的標出全論以七個支分組成的,然後依所標別別廣釋每一個支分的含義。所以正義從總標略說和其義廣說兩個方面來說的。首先是總標的方式做略說,然後略說每種的內容七個支分的內容一步一步做了抉擇,也就是說總標略說的內容以別別廣大的方式來做解釋,就像大海波浪一般的講法。
乙一、總標略說
唯相障真實,及修諸對治,
即此修分位,得果無上乘。
“唯”是顯示決定的意義,就是全論所辨的內容只有七相,再不可能有第八相等等,七相是哪些呢?①體相;②障礙;③真實性;④修對治;⑤修分位;⑥得果;⑦無上乘。
七相如果歸納成兩相,那就是三乘共同相和大乘不共相。其中前六種是屬於三乘共同相,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所詮涵蓋了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的道相。最後一種呢,是大乘不共的相,因為要特別顯示出大乘不共於聲聞、緣覺乘的特點,所以就要辨明大乘的無上。
這樣我們就知道彌勒菩薩以善巧方便的方式給我們講了論的總的綱要,也就是說總標略說的方式就講到本論的要義,本論的要義歸涉在七相當中,而且七相呢又可以歸納成兩相,三乘共同相和大乘不共的相,對於三乘共相所攝的六相,我們又可以歸納為境、行、果三個方面,境就是所知之境,包括所知體相、所斷障礙以及所證真實;行就是能修之道,包括修諸對治和修的分位;果就是彼道之果。
為什麼前六相要按照這樣的次第開演呢?因為只有辨明所知之境,才能生起正見;只有按照正見串習,才是修諸對治;只有以對治斷障,才能得果。也就是說按照見、修、果的次第就講了這樣的六相。所以,首先辨所知之境,再辨能修之道,再辨所得果位。在次第上是有決定的道理,不容紊亂。而在所知之境當中,次第是先要辨別相、再辨別障礙、再辨別真實性,為什麼這樣呢?因為首先辨明輪迴和涅槃的體相,才能無誤取捨──取涅槃而捨輪迴;所以需要知道,首先必須要辨相,彌勒菩薩特別善巧,而且他的智慧也是無障礙的一種殊勝智慧,遍照一切三乘道關要的相作殊勝的抉擇。他首先講相,再講障,再講真實性,這就是所知境的一種差別。因為辨了輪迴和涅槃的體相才能無誤取捨,取涅槃而捨輪迴,所以首先就講了辨相。
然後講辨障礙,需要了知涅槃自性清淨、本來圓成,只是因為客塵障礙而不能真實現前,現在要獲得涅槃唯一依靠斷障,所以在辨明輪迴體相之後,必須要辨“障礙”,所以講了障品;障礙是以不了知真實性的無明所引起,也唯一依靠見真實性的智慧才能斷除,所以在辨障之後要辨真實性,所以講到真實品。“真實性”辨明之後,就可以緣真實性來修習對治,斷除障礙而獲得果位。所以,在辨真實之後,接著是要辨修對治、辨修分位以及辨得果。
所以彌勒菩薩講了七種相,前六相都是按照三乘共同的方面來講的,而且這樣講的次第不能隨便錯亂都有殊勝的根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