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頂禮佛陀 于 3-1-2013 21:30 编辑
敬錄自《入菩薩行論廣解》 寂天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苦害有諸德,厭離除驕慢。
悲愍生死眾,羞惡樂行善。
再來說說痛苦的功德:痛苦能讓人們生起厭離心,遣除傲慢的心態,對眾生萌發大悲心,羞恥作惡而樂於行善。
苦難對我們修行是有幫助的。有人覺得苦害是安樂的違品,因而不願意接受它。但這只是一種膚淺的看法,對將之轉為道用的人來講,苦難會顯露出功德和利益的一面。讀過《本生傳》的人都知道,佛陀當初萌生出家之念,也是因為四門出遊見老死病之苦,而頓然生起出離心;蓮花色比丘尼因頻頻受苦而厭離人世,出家後一心修道,終證阿羅漢果;米拉日巴尊者、虛雲老和尚等高僧大德,無不是經歷了難忍的磨難,方才獲得無上成就。
所以說,我們遇到苦難時,若能將其轉為道用,就會成為修行的助緣,但如果用得不好,很可能變成極大的違緣。比如說,我們正在學佛時,突然身患重病、他人製造違緣,如果自己是個堅強的人,且了解大乘佛法的教義,在這個關鍵時刻,如同噶當派的大德們一樣,把痛苦用上去,那它會非常有價值。但若反生邪見,覺得諸佛菩薩沒有加持、業因果不一定存在,這個苦就是致命的危害。
不僅佛教中這樣認為,世間人也有同樣的說法。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在一次成功實業家的聚會上,有位富翁訴說自己童年的苦難經歷,並講道:“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可當苦難戰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這句話雖然很簡短,但卻深深打動了邱吉爾,依靠這種精神的鼓舞,他最終成為英國政界的最高人物,事業非常圓滿成功。 所以當我們遇到痛苦時,應該看這個痛苦能不能用得上,如果用得上的話,便可以產生以下功德: 1、“厭離”:若從來沒有感受過痛苦,就不會對輪迴生起厭離心,想要出離獲得解脫。大家都知道,生活過得相當快樂時,對生老病死好像沒什麼感覺,原來有個富裕的人就說:“我現在過得很舒服,不想離開這個輪迴。”然而,《四百論》中云:“無常定有損,有損則非樂,故說凡無常,一切皆是苦。”假如明白了萬法無常、諸行皆苦的道理,他可能就不會這樣說了。前面我們也講過,“無苦無出離”,在座有些人若沒有遇到一些挫折,不一定有今天的學佛機會,因此苦難是出離心的催化劑。 2、“除驕慢”:如果一生中樣樣圓滿順利,沒有遇到絲毫挫折,那始終會高高在上、傲氣十足,而一旦經歷了痛苦,原來的傲慢會大打折扣。比如有些人相當傲慢,但生了一場大病、遭受一些違緣之後,人就變得老實了,其他人也覺得:“他應該生病,否則的話,平時簡直不可一世!”所以,痛苦能令傲慢心得以摧毀。 3、“悲愍生死眾”:痛苦能激發對六道眾生的悲憫之心。自己生病以後,才能體會有病苦的眾生多麼需要他人幫助;自己感受到天氣的寒冷以後,才能了知寒地獄眾生的切膚之痛。以前佛陀轉生為嘉巴謝達時,正是自己體驗了鐵輪旋頂的痛苦,才對同伴嘎瑪熱巴生起了無偽的悲心。故而,苦難可令對眾生的悲心自然增上。 4、“羞惡樂行善”:對痛苦有了真實體會後,便明白惡業乃為痛苦之因,為獲得平安快樂,必須不再造作惡業,從今以後斷惡行善,努力行持善法,這樣的話,自己的修行定會有所助進。 總而言之,痛苦並非不好,若能善於利用,則可成就許多道業功德。然而,現在很多人燒香的時候,就是祈禱“不要讓我生病,一定保佑我平安”。其實再怎麼求,有漏之身到了一定時候也會不平安的。所以,大家每當遭遇不幸時,要學會將其轉為道用,以大乘的出離心、菩提心、無二慧來攝持,若能如此,不論遇到多大的苦難,也一定會化為功德。因此,大家應以歡喜的心態來面對一切逆境,等會兒下課你們回去時,外面特別冷、路上特別滑,也應該表現出非常快樂,即使今天身體很痛,請三寶加持讓我再痛一點(眾笑)。真是這樣!我一方面是開玩笑,一方面也的確這樣想,大家千萬不要像沒學過佛的人一樣,遇到痛苦就站不起來了,否則,不是真正的大乘修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