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589|回复: 0

访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3-2-2013 19:24:04|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裂帛


长安多古寺,自去年四月去过香积寺后,便与寺庙结下了不解之缘,闲暇时常去拜访。


香积寺
香积寺是中国净土宗祖庭,坐落在一片茂密的树林和静谧的村庄之中。我去的时候是四月,寺前的广场上樱花开得正盛,不时有花瓣飘落。走进寺里,满目可见皆是翠绿,松柏遍植,可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龙禅法师碑有载:“神木灵草,凌岁寒而独秀。夜暗花明,逾严霜而霏萃。”,想来即便是冬季,这里也必是郁郁葱葱。寺里人很少,无人高声说话,所闻唯有鸟声,静而不寂。


香积寺由“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而得名,寺中有善导大师供养塔,时至今日,除塔顶因年久残毁之外,其余部分皆保存完好。看见一中年男子手持佛珠绕塔而行,当时不解其意,暗自揣测可能是为了求好运,后来才得知是来自古印度见尊贵者便右绕其人三圈以示尊敬的礼节。见塔如见佛身故,佛为一切有情中最尊敬者故,所以见塔右绕七圈以表恭敬。我以世俗之心对别人妄加揣测,实在不该。


在香积寺待了一下午,回到学校后竟有些不习惯身边的匆忙和喧闹,十分想念寺里那份安定从容,想念那满眼的翠绿、飘散的樱花和步履从容的僧人。


嘉午台
去年十月,无意中听说秦岭嘉午台中仍有隐士居住,便决定前去寻访一番。去的那天下着小雨,山都隐在雨雾里。路上遇见一个中年人,交谈了几句,得知他从事设计工作,信仰佛教,常来拜访这里兴庆寺的僧人,并会在山上小住一段时间,听得我由衷地羡慕起来。在聊天的过程中,他一直言辞真诚,举止含蓄,不骄不矜,像一杯温水。我想这可能和信仰有关,佛教四谛之一道谛便讲究修自身,无论是五戒还是十善,都是一种行为准则,长期遵守这种行为准则,自然而然就能达到某种境界。


爬到山腰,雨越下越大,我准备下山。那个中年人还要继续往上爬,他的衣服已经湿了很多,但全然没有狼狈之感,表情淡然,颇有脱略之感。他让我觉得,即使世间名利纷繁让人眼花缭乱,还是有人愿意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并且在这个价值颠覆、道德缺失的时代里保持着谦卑和善良。


下山的时候路过一天门,进去坐了坐,有一个老僧人正在劈柴。和他闲聊了几句,问他是不是自己做饭,他说他们这里是谁来了谁做饭,没人来就自己做。我又问他们平时吃什么,他笑着说他们不管这个,做什么就吃什么,到了时间就吃,好吃不好吃也无所谓,这种随性和豁达让我不由地笑了起来。老僧人邀请我去屋里坐坐,屋里陈设十分简陋,唯有茶几上放着一套颇为精致的茶具。我坐在他的对面,看他悠然地清洗茶具,然后倒了一杯茶给我,淡淡的清香在屋里弥漫开来。他说他来这儿已经四十多年了,平时的生活就是劳作和读经,偶尔接待来访者或者应邀出去讲课,简单却也充实。原本想问问他为什么会选择出家,后来觉得没有什么必要了,这就是他的生活,生活需要什么理由呢?不管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能够活得自在安然,就足够了。


清凉寺
去年十一月的时候,我正陷于各种繁杂琐事之中,可能是想念那份安定从容,可能是已经从心底把寺庙当成一个灵魂的收留之地,就去了位于长安区东姜村的清凉寺。


由于是下午,很多附近的居士在那里准备下午饭,人多,但不喧哗,很有生活气息。寺里建筑看起来很新,应该刚翻修过不久。大殿修得很雄伟,门口坐着一位妇人,告诉我可以进去拜拜。我放轻脚步走进去,仰头看见佛像,庄严宏大,一瞬间仿佛被什么力量震住了心魄。后来我才明白,这是一种敬畏,是对冥冥之中存在的伟大力量的敬畏,就像仰望星空,那种浩瀚之美让我们的灵魂恐惧却安宁。


路过客堂的时候看见两个年轻女孩子,都穿着僧衣,一个女孩已经剃发,相貌圆润端庄,表情沉静安然,另一个女孩尚且留着短发,在对前一个女孩说着什么,看起来十分活泼。看着她们,我忽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当我们觉得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我们像井底之蛙一样,不能跳出自己的生活。我们以为自己生活的世界就是全部,却不知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在过着我们完全无法想象的生活。


帮居士洗菜做饭,听她们讲了很多清凉寺里的事情。这里的大师父原本是大学老师,后来因为一段奇妙的缘分就出了家,主持寺里各项事务,十分忙碌。年轻女尼大多毕业于佛学院,在寺庙里还需继续学习,凌晨就要起床,也很辛苦。我不禁在心里感叹,何谓苦行僧?并非愿意放下俗世牵绕就可出家,皈依佛门还需忍受很多孤独和艰辛,信仰不坚定者必然无法持之以恒。


大兴善寺
腊八节的时候去了大兴善寺。大兴善寺的位置很有趣,位于西安南郊小寨,正是繁华地带,一边是的车水马龙的喧嚣,一边是晨钟暮鼓的寂静,可谓大隐隐于市。寺里可谓气势恢宏,因为腊八施粥,人也很多,少了几分静谧。腊梅开得正盛,暗香浮动,要仔细闻才能从浓郁的香火味道里分辨出来。


有个院子里种着几棵低矮的树,上面挂满了红色的布条,写着各种祈愿。我有个朋友一直认为,中国很多自称信仰佛教的人都不是真正地信仰,他们拜佛只是为了自己的欲求得以实现。这个看法有一定的道理,的确有一些自称信仰佛教的人实际上并不用佛家的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甚至连基本的道德准则都会违背,然而当遇见麻烦或者有所求的时候,他们就会去寺庙拜佛,以求保佑。还有一些人,他们尽管不读佛经,但行为端正善良,尽管也有一定的世俗目的,但他们会通过自己善良的行为来修福报,这也未尝不可。佛家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说法,即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开始走上了成佛的道路。我认为,时时刻刻用善良和悲悯来要求自己,就可以称作一种修行。寺里人多,难免有人乱扔垃圾,有一个老人拿着塑料袋在捡,很多忙着烧香拜佛的人对此却视而不见。不免感叹,很多人在拜着佛,却不知道人人都有佛性,那就是我们心中的善,见善而不为,拜再多的佛都是徒劳。


我没读过多少佛经,不懂得深奥玄妙的佛理,我对于佛教认识的主要来源就是我遇见过的那些人和事。一年的访寺经历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信仰来源于自己与困惑的长期对话,有人信仰宗教、有人信仰真理、有人信仰科学、有人信仰自然,信仰就意味着敬畏,这正是现代人最缺失的品质。懂得敬畏才懂得谦卑和知足,才不会妄自尊大、贪得无厌,懂得敬畏才懂得包容和悲悯,才不会斤斤计较、冷酷无情。一个谦卑、善良且悲悯的人必定幸福,这个幸福不是指物质上的富足,而是精神的崇高、灵魂的纯洁以及内心的安然。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