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149|回复: 8

滿足欲望就像喝鹽水來止渴一樣,只會讓自己越喝越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6-2013 11:36:54|来自:山东淄博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少人認為:只要滿足幾次欲望,讓自己不再有新鮮感了,欲望就可以減輕。這種想法很天真,無始以來我們在輪迴中,滿足了無數次欲望了,為什麼現在仍煩惱深重呢?其實,滿足欲望就像喝鹽水來止渴一樣,只會讓自己越喝越渴,只有依靠佛法從根本上斷除執著,才能一勞永逸。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


发表于 14-6-2013 11:44:14|来自:山东淄博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敬錄自《佛子行》講記       無著菩薩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83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zhengfatihu.pdf


       辛二、貪境轉為道用:


一切妙欲如鹽水,愈享受之愈增貪,

令生貪戀諸事物,即刻放棄佛子行。


       美妙的色法、動聽的聲音、芬芳的香味、可口的味道、柔軟的所觸等五欲妙樂,人們都非常喜歡、拼命追求,實際上它們現而無實,越享受,貪心就越增長,如同喝鹽水一樣越喝越渴,實在是控制不了。現在很多人對妙欲貪得無厭,有了地位還要財產,有了財產還要房子……把知足少欲完全拋之腦後,就像佛陀在《因緣品》中所說:“雖降珍寶雨,貪者不滿足。”貪心非常大的人,即使面前出現一座金山也不滿足,從而“今生或他世,貪欲生禍殃”。

       所以當遇到貪戀的對境時,不管是美貌的異性、動聽的聲音、豪華的住宅,都應該學會立即放棄貪執。有些人到了一個道友家裡,看別人修了一個玻璃房,就想:“玻璃房多好啊,我也要想辦法修一個。”聽別人放了什麼歌,“特別好聽啊,我也應該刻一個。”別人地裡種了小白菜,“哎,多新鮮哪,我院子裡要不要也種小白菜?”在座的修行人,大的貪欲倒是沒有,不可能想買輛幾百萬的轎車,看別人在加拿大有所大別墅,自己就要在美國也買一個。但大人物有大的貪欲,小人物有小的貪欲,儘管貪欲的對境和方式不盡相同,其本質是完全一樣的。小螞蟻對小食物貪執很大,大獅子對大食物貪心很強,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不斷希求,這就是凡夫人的特徵。

       因此,當我們生起貪心時,一定要盡量斷掉,作為修行人,沒必要這樣貪下去,貪這些有什麼用呢?始終沒有盡頭,貪了一個還要一個,如古人說:“終日忙忙只思飽,食得飽來便思衣,衣食兩樣皆具足,便想嬌容美貌妻……”有了一個妻子嫌不夠,還要三妻四妾,出外有馬車。古人喜歡馬車,就像現在人喜歡轎車一樣,要有一個輪子、兩個輪子,外面的裝飾如何華麗,就是貪著這些。以前藏地的出家人,所貪的對境跟現在也截然不同,他們追求披單是氆氌做的,裙子是氆氌做的,氆氌又分上、中、下三等,而現在不是這樣,一是房子二是轎車,有些活佛在轎車上還是有競爭性的。

       貪心真的非常可怕,當我們遇到所貪對境時,盡量要把貪心斷掉,以正知正念來攝持,過一種知足少欲的生活。我旁邊有個修行人,我經常到他家裡去,他家除了生活用品以外,什麼都沒有。二十年前是這樣,二十年後還是如此。其實按他的經濟實力,不敢說買很好的轎車,吉普車應該買得起,但是他不願意,每天就願意過簡單的生活,沒有什麼競爭心,心裡有一種滿足感,整天盡量看些書,然後禪修,過得特別快樂。

       這種滿足感,帝釋天王也難以得到,帝王將相也很難獲得。現在的出家人和在家人真的沒有滿足感,有些居士有了一般的手機不行,還要能拍照的、能攝像的,欲望越來越增上,最後不知道什麼時候離開世間。因此到了一定的時候,自己應該學會控制,我要求學院的道友盡量保持知足少欲,這就是修行人的行為,對今生來世都有利。不然一直貪得無厭,最後一切都會落空的。

       你們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永無止境地奔跑,還是要控制自己?假如自己不管好開關,讓別人管不一定方便。因此,大家應該學會知足少欲,有一種滿足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6-2013 11:47:15|来自:山东淄博 | 显示全部楼层
敬錄自《親友書》講記       龍樹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6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qinyoushu.pdf


       癸二、了知總貪欲之理而斷貪:


如麻瘋病蟲蠕動,為得樂受皆依火,

非但不息苦更增,當知貪欲與彼同。


       比如,患有麻瘋病的人,遭受皮下癩蟲不斷蠕動時,為了解除這種難忍痛苦而去烤火,以此使那些癩蟲稍稍不動,暫時停止了苦受,但只要離開火邊,癩蟲就會像報復一樣,蠕動得更加厲害,引生更大的痛苦。同樣,世間人為了快樂而貪執欲妙,暫時似乎沒有煩惱,但實際上貪欲越大,痛苦越增盛。

       很多人有了自行車想摩托車,有了摩托車想轎車,國內的轎車不行,一定要國外最好的品牌……貪執越來越大,沒完沒了。他們認為欲望得到滿足非常快樂,卻不知沒有欲望束縛更快樂,《寶鬘論》亦云:「搔癢則安樂,無癢更安樂。具世欲安樂,無欲更安樂。」比如你有手機的話,就希望它的型號越來越高檔,功能越來越齊全,一直不斷地更新換代,但換了無數次的手機後,自己還沒有滿足感。可如果你一開始就不用手機,便不會有這些麻煩了。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但因為我們沒有好好修行,被煩惱賊入於心房,最終將我們所積累的善財全部盜走。《法句經》云:「如蓋屋不密,必為雨漏浸,如是不修心,貪欲必漏入。」屋頂蓋得不緊密,一定會漏雨(學院很多道友都有這種體會);修心不綿密,貪欲也會漏入相續。如果我們精進地修行,就會像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很多大德一樣,生活隨遇而安,不會有這些煩惱痛苦。貪欲是墮入三惡趣的根本因,《勝月女授記經》中說:「以貪墮入眾生獄,以貪墮入餓鬼畜。」所以,我們要時時注意斷除貪欲,若想斷貪欲,務必要精進修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6-2013 11:51:14|来自:山东淄博 | 显示全部楼层
敬錄自《中觀寶鬘論廣釋》     喇拉秋智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www.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24.pdf


       子三、破貪女是樂因:


搔癢則安樂,無癢更安樂,

具世欲安樂,無欲更安樂。


       黃水雜症的類別麻瘋或皮癬病,如果用手指搔癢,則表面似乎有些許利益的安樂,但搔癢只是暫時舒服,因此認識到搔癢並不是安樂以後依靠藥物等去除病患才會真正安樂。同樣,具有追求世間五境欲望的人們,享受欲妙表面似乎快樂,但實際上只是痛苦偽裝的舒適而已,因此,依靠對治而使恰似皮膚發癢病一樣的欲樂銷聲匿跡則更為安樂,所以應當遠離貪執欲樂。《念住經》中云:“喜愛欲樂交歡者,彼將恒常受痛苦,摧毀煩惱之歡喜,彼即恒常享安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6-2013 11:53:21|来自:山东淄博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6


       解釋題目:《親友書》


       “親友”,是指釋迦教法弘揚者龍猛菩薩的親密摯友──樂行國王。當時他們沒有見面,龍猛菩薩以書信的方式為其宣說解脫道,這些竅訣集成一部論典,就取名為“親友書”。

       印度佛教史記載:為了利益更多所化眾生,龍猛菩薩曾前往北俱盧洲,路上遇到一個孩童,尊者憑手紋而授記他將來會成為大國王。當北俱盧洲調化眾生的事業圓滿,尊者重返故土時,這名孩童已當上了國王,即是樂行國王。樂行國王迎請尊者到皇宮中受供,尊者在那裡住了三年,盡心盡力地廣弘佛法,饒益無量有情。離開樂行國王的皇宮後,龍猛菩薩長期住在印度南方,之後他通過書信的方式,給樂行國王傳授了兩大教言:一是《中觀寶鬘論》,二就是這部《親友書》。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6-2013 11:58:19|来自:山东淄博 | 显示全部楼层
敬錄自《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4.pdf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guansblgs/default.php


       戊三、(由思維生死體性的不淨門斷除淨執顛倒之方便)分五:一、破享用美境而生樂受;二、廣說不應執身為淨之理;三、破由香等嚴飾後執為淨;四、破於應當離貪之境而執為淨;五、觀待名言於一事上容有四種不顛倒境。

       己一、(破享用美境而生樂受)分二:一、享受欲妙無滿足;二、越享用越生貪之喻。

       庚一、(享受欲妙無滿足):

       問曰:身體的本性雖然是苦,但依可意的受用境,享受滿足之時即有快樂生起。如果恒時享用這樣的美境而不間斷,即可恒時保持快樂,所以應當極力追求可意境享受安樂。


雖經久受用,境無窮盡際,

如惡醫治病,汝身勞無果。


       雖然經過長久的受用,然而欲樂境永無窮盡之際,就像庸醫治病,藥不對症一般,你想依受用欲樂境來為身體除苦予樂,那只會徒勞無果。

       世間色聲香味觸五欲境,往往被異生凡夫貪執為可以引生安樂的可意受用境。很多人認為,自己在年輕時應依世間可意的欲樂境,盡情地享受安樂,享受美好人生;到了中年,應致力於積累財產,將家務安排妥當;這樣將整個世間美境享受遍了,自己可以心滿意足,到了晚年便遠離這一切,依法修持。這種想法極不合理,五欲美境不管人們如何受用,它亦不會有邊際,依五欲美境的享受,也永遠不會有滿足之時。想以可意境的受用來止息痛苦,獲得滿足快樂,這種做法如同庸醫治病,先未診斷病根,所用的藥方不對症,因而不管服多少藥,也無濟於事,反而會使病情加重。同樣,人們不管受用多少美境,最終也不能治癒貪欲痛苦,得到滿足安樂。貪欲病不可能用享受美境這種藥方治好,它的根源在眾生內心的無明顛倒邪執,心病還得“心藥”醫,不對症下藥,不管人們追逐多少美境享受,最終也是徒勞無益,不會心滿意足地放下貪愛,自動出離五欲塵世。

       譬如說,有一隻公猴子身披豹皮,想藉此威懾其它猴子,使它們成為自己的眷屬,結果其它猴子不但不馴從它,反而恒時遠離了它,使它無法滿願而更加苦惱。同樣,眾生想以顛倒貪執之心的“豹皮”,得到滿足快樂的“猴群”,結果只有使自己遠離快樂,更加陷入困境。月稱菩薩說:“水不可能用水來去掉,火不可能用火來燒盡,同樣,人們的欲望不可能以享受美境而斷除。”仁達瓦大師說:眾生從無始以來就在享受五欲境,但是現在仍然沒有滿足,反而增長了貪心煩惱,增長了痛苦,這便是享受外境不能解決貪欲痛苦的最好說明。故有智者,當自警醒!


       庚二、(越享用越生貪之喻):


       問曰:雖然有貪欲便會引生痛苦,但是人們在享受美境滿足欲望之後,對美境不是可以沒有貪愛了嗎?


如有依土蟲,愛土終不息,

如是愛欲人,欲望增亦爾。


       如同有些依土生活的蟲子,對土壤的貪愛終究不會止息;同樣,貪愛欲樂的人,欲望會不斷增長,也像土蟲一樣。

       有情愈享用欲樂,愈會增長貪欲,而不可能因享受滿足便離開貪愛。以現實中可以現見的實例來說,最明顯的莫過於蚯蚓之類依土壤而活的蟲子。這類蟲子住在土中,行臥也在土中,遍滿大地的土壤便是它們的食品、住房等受用,如此豐富的享用可以說是再無有能與之相比的,可是它們一直吃住受用,也從未停止過對土壤的愛執。古老傳說中,說蚯蚓特別愛吃土,可是它非常擔心大地會被全部吃完,於是每天都在焦慮中急急忙忙地吃土,從來不敢停息,而其貪心從來未曾滿足過。同樣,貪愛五欲享受者,時刻沉浸於欲樂受用之中,他不但不會得到滿足,離開貪愛的欲樂境,反而在不斷享受中,貪欲習氣會得到串習增長,欲望會越來越強烈。享受欲樂的過程,其實就是增長貪欲的過程,因而貪欲不可能由此得到滿足。月稱菩薩說:猛火中加薪,火焰會更加熾燃;同樣,貪欲者得到欲樂受用,貪欲之火也會更加熾盛。堪布阿瓊將此頌解釋成貪愛女人者,越享用女人,越會增長欲望,永遠不會因滿足而離開貪欲。但在月稱菩薩、仁達瓦大師、甲操傑大師、俄巴活佛的注釋中,都將此頌釋為總說貪著五欲境無法滿足故不能離貪,並沒有釋為貪愛女色的欲望,對此諸學人應細心辨析。

       譬如說,喜愛睡懶覺者,越睡會越想睡,一天到晚睡懶覺,也不會有滿足厭離之時;喜歡懶惰放逸者,一天天會越來越懶惰,而不會對放逸懶惰生起滿足厭離;又如貪著不淨行者,越行貪,貪欲越會增長,永無滿足之時。在此世間,可以現見人們的各種欲望,從來就沒有誰得到過滿足而離開貪愛,而只有越享用越增貪。譬如為乾渴逼迫的野鹿,在大草原上見到遠處的陽焰水,於是拼命地奔跑,想去飽飲止渴,但結果只能是越來越乾渴。《三昧王經》云:“見野馬如水(野馬為陽焰之異名),愚者欲趣飲,無實可救渴,諸法亦復然。”世間的一切五欲美境,唯是虛幻的陽焰水,不可能滿足止息世人的欲望,只能使追逐者增添欲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6-2013 12:02:53|来自:山东淄博 | 显示全部楼层
敬錄自《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4.pdf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guansblgs/default.php


       壬五、(明貪欲之過失):


       問曰:如果貪欲非樂因,那麼世間男人數數追求女人又怎麼會有安樂生起呢?因此,可了知依貪欲一定能得真實安樂。


貪蔽如搔癩,不見欲過失,

離欲者則見,貪苦如癩者。


       貪者為貪欲障蔽就如同患癩病者搔癢,不見欲樂的過失;而遠離了貪欲的聖者,則能現見有情貪愛之苦如同患癩病的人一樣。

       世人對女人追逐不捨,並不能由此證明貪愛女人是真正的安樂因。世間那些貪愛女人者,其自心智慧已被貪欲煩惱的無明黑雲所遮障,因而見不到事物真相。本來貪愛女人追逐欲樂是墮輪迴的惡因,有著種種過患,其本身是一種痛苦,然而愚者根本見不到過患苦惱,反而執著為安樂,這種人就像患癩病者執搔癢為安樂一樣。患癩病(即麻瘋病)者全身皮膚都會潰爛化膿,本來非常痛苦,但是病者因覺得潰爛的傷口非常癢,所以忍不住要搔抓,在抓癢時病者會覺得有安樂生起,可是傷口越抓撓,以後會潰爛得越厲害,為患者帶來更大的痛苦,而患者為搔癢安樂所蔽,為了暫時的快樂,根本不顧其後果。貪欲者執著與女人相會的欲樂,其實與癩者執著搔癢為安樂一樣,雖然欲樂本身是一種痛苦,而且會為將來帶來更大的痛苦,但為貪欲癡暗所蔽,他們根本不知欲樂之苦,也不顧將來的果報。而那些已斷除貪欲煩惱的智者,如阿羅漢聖者們,他們以無垢智慧,能現見貪欲過患,在聖者眼裡,貪欲熾盛的世人與癩者一樣,是病情十分嚴重的病人,將貪欲煎熬的大苦惱執為安樂,實屬愚癡可憐。

       譬如說,有些人喜歡賭博,有些人喜歡酗酒,賭博、酗酒本身就是一種苦惱的行為,既損錢財又傷身體,而且也是更大痛苦的因,但是當事者卻認為很安樂,覺得很有意義。同樣,貪欲者愛著女人,其愛欲本身即是痛苦及痛苦因,而沉迷於其中者卻認為是樂,值得追逐執愛。在有智慧者看來,這些愚人是多麼的可憐可悲!龍樹菩薩說過:“癩蟲穿已痛,求安就火邊,止息無由免,耽欲亦同然”。“由欲作無利,譬如兼博果。”耽執欲樂者如同癩病者以烤火求息痛苦一樣,結果越來越痛;欲樂本身也如同兼博果,初嘗似有甜味,結果卻是會毒發身亡。月稱菩薩在大疏中總結云:“有如豬狗等,樂於不淨糞,愚者貪欲樂,智者誰喜彼?”貪著欲樂者,實如豬狗喜歡不淨糞一樣,有智者誰會對彼生歡喜心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6-2013 06:08:42|来自:山东淄博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6-2013 20:39:56|来自:山东淄博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本师释迦如来在《优婆塞戒经》说,又见众生渴求五欲,如渴饮咸水,是故生悲。……善男子,智者修悲,虽未能断众生苦恼,已有无量大利益事。善男子,六波罗蜜皆以悲心而作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