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258|回复: 0

《入菩萨行论》[40] 以妙树之喻说明果不穷尽而增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8-7-2013 18:50:47|来自:荷兰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辛三、以妙树之喻说明果不穷尽而增上:

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
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


     世间上的随福德分善根、小乘的随解脱分善根就像芭蕉树一样,生完一次果后就会枯干,没有再生果的机会,但大乘菩提心的善根就像天界或劫初时的如意树一样,果实会一直不断地产生,用之不尽,且越享用越增长。

   现在很多人的修行就是为了获得人天福报,比如修四禅、四无[关键词屏蔽],为健康而修药师佛,为往生极乐世界获得快乐而念阿弥陀佛,为了调节身心而坐禅等等。我去南方的时候,有一位居士语重心长地对我讲:“你要多修禅定啊,这对你的身体很好。禅定能调节四大,你在坐禅的时候什么都不要想,这样的话,身体的四大也在坐禅,如此一来,它们就不劳累了,你的病自然而然就会好了。”给我传授了很多殊胜的教言。这种为健康而修禅定,实际上属于随福德分善根,只能获得一点人天福报。就像每次佛教节日的时候,汉地大大小小寺院里有许多烧香拜佛的人,若有机会偷听他们的发愿,就会发现为来世、为度化众生而发愿的人很少,大多数都是为了“让我事业成功”、“找到一个好对象”……,这些都是随福德分,用完以后就没有了。但不管怎么样,三宝的加持力是无欺的,只要因缘具足、自己心很诚的话,也会赐给你所求的。

   还有一种善根,是声闻、缘觉欲求自己永脱轮回获得寂灭的善根,这叫做随解脱分善根。此善根同样也有穷尽,一旦获得了阿罗汉果,就再也没有了,若想趋入菩萨道获得佛果,必须又要重新积累资粮。

   这两种善根此处用芭蕉树作比喻。关于芭蕉树,有不同的说法,有些注释说它生过一次果就枯干了。但据我观察,现在的芭蕉树并不是这样,它每年都可以生果,最后可能到一定年限才不能生果。尤其是广东、海南一带,有些芭蕉树的果可以吃,跟香蕉树没多大差别,只不过品种略有不同。以前上师如意宝去印度时,他老人家经常拿着香蕉说这是芭蕉树的果,也问过很多印度人“芭蕉树的果是不是生一次就没有了”,他们说“可能不是”。尽管这种树的特点跟很多讲义中说的不同,但我想它的意思可能是,该生的果生完以后就会穷尽,不会再产生了,比如说芭蕉树最多能活几百年,几百年之后就不会再生果了。也许是从这个角度来讲的。

   但菩提心的善根并不是这样,它就像如意树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我们获得佛果之前,善根永远不会耗尽。《弥勒请问经》中云:“弥勒,譬如,流入大海之所有水经数劫亦不尽,弥勒,如是为发心所摄之善法直至成就无上正等菩提之间不会耗尽;弥勒,又譬如,肥沃土壤可令任何种子茁壮成长,如是以菩提心所摄之善根亦将不断增上。”

   因此,有了菩提心的摄持,我们的善根应该多多益善,它不是用完后就灭尽了,不然的话,圆满资粮需要不断重新造善业,这会非常困难。无论积累任何善根,哪怕是念一句观音心咒,也都应以菩提心来摄持,若能如此,这个善根直至成佛之前都是不会耗尽的。所以,菩提心的功德不可思议,很多高僧大德特别重视它,原因也在这里。〖没有被菩提心摄持的其他所有善根如同芭蕉树一般生果以后自然穷尽,而菩提心的妙树恒常都会生长果实,非但不会穷尽,反而会蒸蒸日上。〗

   〖《宝箧经》中云:“文殊,各种树以四大摄持而增长。文殊,如是善根若以菩提心摄持、回向佛果,则日益增长。〗不管什么样的树,依靠地、水、火、风四大的助缘才能不断增长,同样,不管什么样的善根,若能首先以菩提心摄持,中间无缘行持,最后作回向,善根永远也不会耗尽,这一点相当重要,所有高僧大德反复强调三殊胜的原因就在于此。我们讲经说法也好,做其他任何善事也好,首先应尽量改变自己的念头,要想“我这次做事情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在中间行持的时候,尽量以正知正念来摄持;最后将做这件事的功德全部回向众生,如果能这样,那我们的所作所为都可以变成菩提的因。

    以前我也讲过,藏地有一位嘎秋喇嘛,他在五、六十年代时,遭受红卫兵的批斗。每次他上台挨批时,都发愿“我今天为了一切众生而修忍辱波罗蜜多”;中间时红卫兵打他、骂他,他就一直对他们发悲心;批斗结束后,他默默回向:以我今天所修忍辱的功德,愿凡与我结缘的所有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佛果。这样了不起的行为,的确令人非常随喜。我们很多人不要说别人打自己,就连平时行持善法时,也想不起要为众生发愿,到了中间的时候,心不能专注,最后也是迷迷糊糊地作回向。但真正的高僧大德,就算遇到了极恶劣的环境,也会如理如法地行持善法,将所作的善根全部回向给众生。

   所以,不管是在家人工作,还是出家人修行,在遇到种种不悦意的对境时,一定要想:为了众生,我今天要……。比如要跟某个脾气不好的道友说两句话,首先自己在家里发一个菩提心,然后在交谈的过程中,尽量把正知正念守护好,最后将今天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若能这样,那就是最好的了。

恭录自《入菩萨行论》  索达吉堪布 传讲  

更多内容请参考:智悲佛网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