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814|回复: 7

《麦彭仁波切对初学者的教悔》 堪布慈诚罗珠 恭译并讲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8-2013 23:25:33|来自:荷兰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圆怀 于 20-8-2013 23:28 编辑

恭敬录自《慧灯之光》  作者:堪布慈诚罗珠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c/2012-03-06/1207.shtml



麦彭仁波切 造
慈诚罗珠 恭译



            呜呼!

轮回诸事无实义,无常浮动如电戏,

何时死亡无定日,必死缩短长计议。

修持上师之教言,静处抉择心本性。

心如闪电似风云,思维一切众念染,

详加观察无基根,有如阳焰本性空,

空而现乎现而空,自心原状自然住,

若修稳固见心性。于师强信得加持,

积资净障生悟心,故当精勤而修持。


应个别初学者“需修行教诲”之请求,

麦彭巴撰此学处。愿吉祥!善哉!善哉!



麦彭仁波切对初学者的教诲

    《麦彭仁波切对初学者的教悔》,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修法。它属于显宗修法,不需要密宗灌顶等要求,任何人只要有信心,都可以修。

    那么,初学者与非初学者的界线是什么呢?所谓的初学者,就是像我们这样刚刚学佛,还没有什么修证的人。而非初学者,就是不依靠任何药物等外在力量,仅仅通过自己的修证,也能将普通人喝了立即会死掉的剧毒喝下,而没有一点影响的人。

    所以,大家不要认为自己肯定不是初学者,因为自己已经学佛两三年了。如前所述,只有具有化解毒性能力的人,才算是超越了初学者的行列,大家自行对照,就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了。

发表于 20-8-2013 23:25:50|来自:荷兰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本论可分为前行与正行两个方面:

一、前行

1、轮回无义


呜呼!

轮回诸事无实义,无常浮动如电戏,



     麦彭仁波切告诉我们:严格地说,任何世间的名利等等,除了能为我们提供生存的能量以外,没有更多的意义。不但没有意义,而且还像闪电一样无常,像戏剧一样无实。

     虽然古人也说“人生如戏”,其它人也道听途说地跟着照搬,但人生为何像是一场戏,他们却说不出所以然,其实大家还是觉得戏和人生不一样——人生是很实在的,戏曲却是虚无缥缈的杜撰。

     大家都了解,世俗人除了追求金钱、地位、名声等等以外,没有其它的理想,所谓的崇高理想、伟大理想,也就是这些。因为外在的诱惑力相当大,单凭自己的能力,是很难抵挡的,所以,世间凡夫都在这些方面投入了珍贵的生命与时间。只要发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心里就不是滋味,然后就在互相攀比的心态中,拼命地牟取暴利、争权夺利等等。

     但佛却认为,世间的名利等等都不值得那么投入,我们应该重新建立生存目标或人生目标。首先第一步,就是要提升、净化自己。

     一些有钱、有势、有名的成功人士也私下告诉我们:他们在众人聚集的热闹场合受到别人追捧的时候,会有与众不同、高高在上的感觉,但真正回到家静下来以后,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虽然有一点身外之物,但身外之物随时都可能离开,那时自己也跟常人一模一样了。但即便如此,自己还是不能摆脱名利的诱惑。

     为什么我们会有如此观念?这与我们的教育和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老师、同事、家人、朋友给我们灌输的,都是这样的观念——要挣很多钱,发展自己的事业,让自己成为社会上的红人,别人羡慕、自己得意——因为身边的人都这样想,所以想转变也非常不容易。

     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但我们自身却没有升级,不但没有升级,还一年比一年衰老,一年比一年接近死亡。人体气脉明点的结构、能量,都一年不如一年。

     比如说,我们现在的身体,会时常遭到病魔、衰老与死亡的侵袭。一旦死亡,当我们的意识离开肉体以后,身体在几个小时内就会腐烂变质,最后我们的身体就会在地球上消失、毁灭。但通过密宗的一些修法,就可以把我们的身体转变为金刚身。

     什么是金刚身呢?

     金刚是不变化、不摧毁、不分离、不虚幻等等的意思。

     对身体而言,金刚身是佛智的载体,就像我们的肉体是意识等等的载体一样。

     从精神的角度而言,我们现在的精神非常不自由、不自在。外界的所有东西一直在扰乱它的平静,一旦遇到外境,内心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释迦牟尼佛发现,在凡夫的肉体和精神当中,可以提取佛的智慧,可以体验出佛的金刚身。通过修行,就能体验到佛陀永久不变的智慧。

     世间凡夫之所以在轮回中流转,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不明白这些道理,所以会弃本趋末,追求外在的声光形色。

     当然,虽然佛陀知道轮回毫无意义,但他也不会要求我们立即完全脱离外在物质生活,这是欲界众生不可能做到的。欲界众生必须借助于外界的条件——饮食、氧气等等——才能生存。

     佛的意思是说,外在的物质,只能作为生存的条件而不是生存的目标。

     虽然每个人、每个团体都需要制定这一世的长远发展计划,但这些计划不但对我们没有真正的利益,而且还有可能是欺骗自己的一个游戏。欺骗的结果,就是剥夺了我们自己毕生的自由和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8-2013 23:26:08|来自:荷兰 | 显示全部楼层
圆怀 发表于 20-8-2013 23:25
本论可分为前行与正行两个方面:

一、前行

2、寿命无常

何时死亡无定日,必死缩短长计议。



     每个人必须得面临死亡,而何时何地死亡也不一定,死亡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人的生命非常短暂,所以不要作过度长远的打算。

     其实,死亡并不是所有的结束和终点,而是生命的转折点。生命当中有无数个阶段,死亡只是结束了其中的一段短短的旅途,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该怎样走呢?很多人就没有任何准备了,因为以前我们所有的想法和作法,都只是为了前面短短的旅途着想,其它长远的路我们根本没有考虑,这可谓是真正的失败!

     佛陀认为,真正的明智之举,是把下一世,再下一世的生命旅途,纳入自己的长远计划当中,至于现世的生活,就不要过度执着,要知足少欲地生活。

     少欲知足是什么意思呢?不是说所有人通通都要到山洞里去,像米拉日巴那样吃粗粝的饮食,穿破旧的衣衫。只要不过分地浪费自己的精力、生命,能够在比较平稳的生活水平上简单、朴素地生存。既不用太穷苦,也不要太奢侈。不走极端,就是理想的生活。

     首先,不过分奢侈浪费不仅对本人的修行解脱有帮助,对整个社会也是一种奉献。世人皆知,现在全球所谓的发展经济,大多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人的欲望、需求越多,能源的开发与消耗就越大。知足少欲可以避免开发过多的能源,从而减轻对大自然的破坏。

     其次,不刻意节俭,强行去过太苦的生活,也可以避免在修行过程中产生烦恼。

     佛陀规定,即使是出家人,只要心里没有贪欲心,不认为身外之物是了不起的东西,若能以前世的福报及种种因缘,不需要努力奋斗,自然而然就能享有五百间像五星级宾馆那样豪华的楼房,也可以随意享用,不是必须要住在破破烂烂的地方。

     我们都知道,相对在家佛教徒来说,佛陀对出家人的要求已经是最严格的了,既然出家人都可以享受如此待遇,在家人过好一点的生活就更没有问题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华智仁波切去拜访一位上师时,在上师家里看到很多东西。

     华智仁波切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却在嘀咕:虽然上师是一个少欲知足的人,但他家里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那位上师了知到华智仁波切的想法,便切中要害地说道:虽然你认为我不是少欲知足的人,但实话告诉你,我对所有这些东西的执著,也没有你对你那个木碗的执著强烈。

     很多人知道,华智仁波切有一个根本上师留给他的木碗,他非常执著这个碗。

     话说回来,除了极少数前世积累了极大福报的人以外,一般的在家人并不具备不劳而获,无需勤作自然而然就可以正常生存的条件,所以佛陀允许我们适当地投入,适当地努力。

     但如果满脑子都是钱,认为只要有钱什么都解决了,至于伦理道德、因果取舍、亲情良心都是毫无价值的东西,那就是大错特错的价值观!

     我学习佛学已经二十多年了,物理学、天文学、西方哲学方面的著作我也看过,并与有些物理学家进行过讨论、交流,最后我得出结论:只有释迦牟尼佛的理论,才是唯一的绝对真理。这不是因为我是佛教徒,就自我吹嘘、自卖自夸,本来也没有任何人强迫我一定要跟着佛陀学。如果用尖锐的理论来推测,可以发现佛教见解、行为、修法等方面一系列的漏洞,我也不会盲目地相信、夸耀佛法。然而,在学佛以后,我不但没有找到佛教的瑕疵,而且还从中获得了真正的智慧,知道唯有佛法才是能全面地解释世界和人生的学说,所以才希望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事实的确如此,虽然其它学科,比如哲学、科学等等里面,也有很多真理,但谁也不能称之为绝对的终极真理,也不能对其全盘接受。科学家们自己也承认,科学一直都处于发展过程当中,目前还不是绝对的巅峰。

     而释迦牟尼佛却已经抵达了人类智慧的巅峰,他以高瞻远瞩、卓尔不凡的视角洞彻了宇宙、轮回的本来面目,并总结、归纳出自己的经历,然后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告诉我们,一个凡夫怎样才能把自己提升到佛的境界,很多人在聆听了佛陀的教诲后,沿着佛陀指引的方向往前走,也同样获得了佛的智慧,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是谁也无可否认的。

     除了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以外,在整个世界东西方的文化中,都没有一个能够彻底升级自己的教育和方法。我认为,释迦牟尼佛的理念的确是跨世纪的思想。不仅目前如此,再过一百年左右,人类更会发觉到,佛陀所倡导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理想的标准生活方式。

     虽然在整个生命当中,人类显得比较有智慧的,但迄今为止,却没有人能给自己找到一个准确的定位,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在精神升级以后,它又可以变成怎样的。科学家最多能知道一些物质方面的知识,能创造一些新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已。

     有人认为:佛教是迷信、是教条。

     判断任何一件事情,赞扬也好,诽谤也好,一定要有实实在在的证据。如果根本不去研究,不加思维,只是信口雌黄“这个是迷信”、“那个是迷信”,实际上他自己已经是迷信了。

     世间人就是这样——提升自己的身外之物,大家不觉得是迷信,而认为是实实在在的技术和能力;对自己一窍不通的东西,却不负责任地将其贬为迷信。这都是对佛法根本不作研究的门外汉的一派胡言!

     有人认为:佛教很消极。

     这也是根本不知道真正的佛教徒在干什么的浅薄表现。佛教徒有度化一切众生的崇高目标,有乃至轮回未空永无止尽的长远规划。世俗人即使再积极,也只不过是追求一世的名利而已,不可能考虑所有生命的幸福,更不可能为众生的解脱而努力;世间人的目标再长远,也充其量超不过几十年的光阴,所以,佛教不仅不消极,而是非常地积极。

     作为佛教徒,首先我们要建立正知正见,正知正见的来源,就是闻思。就像读书是为了以后生活、工作的需要一样,闻思的目的,也是为了修行,有闻、有思、才有修,闻、思、修不能分开。每一个学佛的人,都要懂得佛教的知识,这样才有资格修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8-2013 23:26:25|来自:荷兰 | 显示全部楼层
圆怀 发表于 20-8-2013 23:26
2、寿命无常

何时死亡无定日,必死缩短长计议。

正行

见解

寻找见解的最佳方法

依靠上师诀窍

修持上师之教言,



      麦彭仁波切接着告诉我们说,我们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在这样一个有限的过程中,不要有无限的计划。有限的生命不可能完成无限的计划,故而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做适当的事情。

    什么是适当的事情呢?就是从现在起,要走上一条通往轮回出口的安全之路。要踏上这条路,首先要恭聆上师教言,然后反复思维,在掌握熟练之后,再到静处观修。



第二、依靠静处

静处抉择心本性。



      所谓的静处,是指具备修行环境与条件的地方。从严格意义上说,最好的静处,就是除了自己以外没有任何人,就像米拉日巴当年修行的环境那样的地方。如果暂时找不到,不太适应或没有条件去这样的环境,就要找相对安静,对修行没有太多人为与非人为阻碍的环境,在比较自然、安全的氛围中,去掌握、追究心灵或意识的秘密。

   为什么要追究心的秘密呢?因为第一推动力不是上帝,不是万能神,而是我们的心。

   心是万物的创造者、控制者和毁灭者。佛教徒没有必要去争论外界是唯心还是唯物,因为我们认为,万事万物既不是心也不是物质,而是一种幻觉,这种幻觉的源头不是哲学,不是科学,不是宗教,就是我们自己的心。外境本身就是不存在的东西,我们没有必要顽固地执著外境,把不存在的东西当作存在的,然后去分析这是物质还是精神。

   在中观里,会让我们全方位地观察空性,哪怕是小小的一朵花,也要在上面进行思维观察,将粗大的物质细分,直至分解到最后的能量,并感觉到空性。其实这都是不需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观察房子是不是空性,车子是不是空性,宇宙、山河大地空不空,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的心创造的。我们只需回头追究心,心的秘密一旦掌握好了,一切都解决了,这是大乘佛法的诀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8-2013 23:26:41|来自:荷兰 | 显示全部楼层

(2)何谓见解

心的状态有两个层面:

第一、心的现象

心如闪电似风云,思维一切众念染,



     心的现象有如电、如风、如云三个比喻,经常思维一切外境,各种各样的杂念染污着我们的意识。

     为什么像闪电呢?众所皆知,打雷闪电的时候,大地一下子被照得如同白昼,但这个时间非常短暂,一下就过去了。同样,我们的心也是这样刹那变换的。比如说,当心里冒出一个我要升官发财的念头以后,如果不去观察,觉得它会持续很久,但如果在感觉到这个念头的当下,立即回头去看这个念头,既不打击它也不培养它,那样就会发现,每个念头都像闪电一样,突然间冒出来,转瞬间又消失无踪,任何念头都是刹那兴亡、自生自灭的。

     噶举派的大手印里面也有这样的修法,就是观察自己在想什么。当产生另一个念头的时候,也同样去观察它。不放过任何一个念头,把每一个念头都记录下来。

     很多人以为,这就是证悟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不是证悟空性,而只是发现自然规律的现象而已,就像我们的眼睛能看到闪电几秒钟就消失了,也不能表示我们的眼睛证悟空性了一样。

     为什么说心像风呢?虽然详细深究可以知道,风也有颜色和重量,但从简单而表面的视角而言,我们只能由身体的触受感觉到微风拂面或狂风刺骨,耳朵听见风声的呼啸,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肉眼却看不见清亮透明的风。同样,我们心里时时刻刻都有很多烦恼、智慧等等,但真正回头去看,究竟烦恼是什么样的东西,却是谁也办不到的。

     为什么说心像云呢?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会看见,云都是一朵一朵的。坐在飞机上,可以有身在云端的感觉;在比较高的山上,也能感觉到云朵从自己身边飘过。云可以形成山、河、大地、动物、建筑等各种各样的形状,但实际上云既不是山、不是河,也不是动物和建筑。

     另外,在晴朗、明净的天空中,乌云会突然产生,一会儿满天都是乌云,然后马上打雷、下雨等等,过了一会儿,又一下子云开雾散,乌云全都消失了。云去哪里了?是不是去到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了?不是。云就是在我们看得见的地方无缘无故地消失了。

     还有很多比喻可以描述心的状态,但这三个比喻比较有代表性。

     从小到大,我们从来没有观察过自己的念头到底是什么样的。从小学到大学,所有老师传授给我们的,都是怎么掌握先进技术,怎么改造外面的世界,怎么征服大自然等等,没有一个老师会叫我们回头看自己的念头,从而提升自己、认识自己。

     尽管现代科技十分发达,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为全球任何一个经纬度上的城市定位,但我们能不能给自己定位呢?不行。不要说普通人,即使是科学家、哲学家也无能为力。

     十九世纪或更早一点的时候,有些人以为可以给精神下定义了。有人说:用硬物击打大脑,会头脑眩晕、眼冒金星等等,所以意识就是大脑的产物,大脑的活动就是精神。还有一些人也许认为:当某些人恐惧或伤心时,心脏会发痛,所以精神是心脏的产物。

     这些现象只能证明,精神与大脑、心脏有相当大的关系,但谁也不能就此断定,意识是大脑或心脏的产物。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连科学家当中的一部分人都不赞同以前的说法了。虽然不是所有科学家都认为精神不是大脑的产物,目前的主流思想还没有改变,但包括在神经生物科学上得过诺贝尔奖的著名人士的观点,也与以往的观念大相径庭了。

     在精神的问题上,有史以来的很多学者、专家、神学家都被迷惑了,除了释迦牟尼佛以外,谁都拿不出一个能说服人的定义,所以很多人都说精神不存在。

     那么精神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只有佛教能够回答。我们的心像风一样,是无形无色的,它既不在大脑里面,也不在心脏里面。

     我认为,世上最伟大的神经科学家,就是释迦牟尼佛,因为密宗已经将心的状态讲得非常清楚了。直到现在,密宗描述意识的很多内容,医学界也没有发现。但对修行人而言,它的确是存在的。我们暂时不需要了解那么多,我们目前的课程,就是要给精神一个定义。

     大家不能考虑得太复杂了,而是要简单、纯朴一点,认真地看看心的状态是怎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8-2013 23:27:00|来自:荷兰 | 显示全部楼层
圆怀 发表于 20-8-2013 23:26
(2)何谓见解

心的状态有两个层面:

第二、心的本性。

详加观察无基根,有如阳焰本性空,

空而现乎现而空。


     在根本不观察的时候,我们从来不知道心是什么样的东西。稍加观察以后,我们会找到意识像风、像云、像闪电等等的答案,但现在需要进一步详细观察,心的本性究竟是怎样的呢?

     虽然就佛教理论而言,万事万物都是空性,心的本性也应该是空性。但我们首先不能轻易下定义,强迫自己必须按照释迦牟尼佛说的去想。

     那该怎样思维呢?在这个时候,我们不管佛陀怎么说,就是要自己去看个清楚,真正地了解一下心是什么样的。

     如果想从宏观的层面向普通人证明,包括宇宙当中的所有星球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心创造的,就很难令人信服,但在我们自己的小世界、小宇宙里面,自己开心不开心,与人关系融洽不融洽,都是跟心有密切关系的。意识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我们,幸福、痛苦、和谐、矛盾等等都是它的作用,它一直都躲藏在后台,操纵着我们的生活和思维。今天,我们一定要看清楚这个幕后策划者的本来面目。

     观察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加行修法全部修完以后,修一遍上师瑜伽修法,最后观想上师融入自心;或者将上师、佛菩萨观想在自己前面,并祈请上师三宝加持自己能证悟空性,找到心的本性。祈请之后,就让心静下来。

     然后思维:所有事物都是在一秒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短暂时间中不断地生生灭灭。在舍去前面的状态,重新变成另一个状态的时候,我们能找到过去的状态吗?决不可能。不但是心,包括外面的建筑物等等,都只能留下一个过去的影像,以前的事物不可能重现。

     有些人认为,爱因斯坦曾说过,物质到达超光速的时候,可以回到过去。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任何一个物质都是这样,过去的已经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它再也不会回来,即使我们可以看到返老还童、时光倒流的景象,但那也只是产生了一个新的类似于过去的东西,而不会是真正的重返过去。这就是“过去心不可得”最简单、最低层的解释。

     然后,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叫做现在的东西。就当下的这一秒钟来说,也可以切割成无数个过去与未来的片段,但我们就是不可能找到一个现在。这就是“现在心不可得”。

     那么,未来是不是像演员躲在幕布后面,帷幕一拉开,就出现在舞台上一样,躲在一个地方,等机缘成熟的时候冒出来呢?绝不是这样。既然是未来,就没有产生,所以也不可能存在,这叫“未来心不可得”。

     精神的存在不需要空间,它哪里都可以生存,和空间没有太大的关系,但精神与时间却有一定的关系。当心里闪现出一秒钟的“我要去挣钱”的念头时,我们可以把这一秒钟分解。在元素周期表里面,第109号元素是“短命”的元素,它只会存在五千分之一秒,便马上分解了。我们可以把一秒的时间分成五千、五万、五十万或五百万分之一……,最后会发现,时间在一再分解之后,会变得不复存在。大家想想,这样分下去,最终精神真的会变成什么样呢?我们的意识又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呢?

     在微观世界,物理学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证据。以前很多人认为,科学发达了,佛法就会崩溃,但事实证明,我们不但不需要顾虑科学的发展,反而非常感谢推动科学进步的科学家们。如果没有爱因斯坦、波尔、普朗特、海森堡等物理学家们给我们提供很好的科学证据来证明空性,即使佛法有一系列的全套理论,也没有以科学理论来说服现代人那么容易。如今,我们可以用科学来解释佛教理论,任何人都没话可说。科学发达以后,给佛教带来了非常好的便利,至少我这样认为,也衷心地感谢这些功勋卓著的科学家们。

     我曾遇到过一个美国教授,是在某大学里教藏传佛教的,他说:他给学生讲唯识宗,学生听不明白的时候,他就问学生,你们知不知道海森堡的理论呢?当学生回答说知道以后,他就说,唯识宗所讲的,就是海森堡量子力学里讲的,这样学生一下子就理解并接受了。

     我们当然不能把海森堡的量子物理和唯识宗划等号,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只有利用现代科学,才可以让现代人理解佛教,利用科学的力量,就能更好地弘扬佛法。无论科学也好,佛法也好,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学过物理或喜欢阅读西方科普读物的人知道,任何物质最终都可以分解成能量。能量已经与通常意义上的物质概念完全不一样了,它没有什么固体的质碍,既然如此,那我们的肉体又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呢?

     虽然在西方哲学里有一个无限小的说法,但这也是一种数学上的错误观念。因为它是一个脱离了客观存在而无限膨胀的假设而已。我们以前讲过,比如,重量有一公斤、十公斤的差别,就是因为其中的原子或更小的粒子数量有差异。这就说明,粒子不可能无限分小。虽然我们的思维可以将物质与时间无限细分,但这只是不符合实际的一种假设而已。

既然空间和时间都不能容纳我们的肉体和意识,那么,整个宇宙当中还有什么让我们存在的一席之地呢?这样去思维的时候,就会深深地体会到,原来一切都像海市蜃楼一样,只是一种无中生有的幻觉。

再比如,从远处用肉眼看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就是完整而清晰的,但如果用放大镜去看,就变成了无数个红、绿、白点等等,而不存在一个完整的图像,如果再分析,最后就是一些长长短短的波,也没有什么红色或黄色了,所以,荧光屏上的图案也是建立在错误幻觉的基础之上的。

想在人类活动的空间中,找到一个绝对的真相,结果会发现,越是靠近真相,越是连我们自己的定义也确定不下来。

大家好好想想,我们的精神基础是什么?它存在还是不存在?如果说精神不存在,那我们的教育就没有存在价值了。比如说,如果精神真的是大脑的化学反应,那罪犯就不用关到监狱里去接受改造,而只需在大脑里换一个化学元素就万事大吉,就像有毛病而没有意识的汽车出问题时不必关在监狱里,而只需拿到修理厂更换零件一样。这就说明,人是有精神的,而汽车没有。如果精神存在,那它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呢?

我们凡夫就是在这样一个模糊的概念当中诞生、生存并死亡的,但我们现在不能这样糊涂下去了。

我们可以没有钱,但不能没有智慧,宁可当穷人也不能当愚蠢的人。什么叫愚蠢的人?没有读书的人是愚蠢的人吗?读过书的不一定有智慧,读过书的人当中也有很多做蠢事的,现在很多高科技犯罪就是不可否认的实例。六祖慧能大师虽然不识字,但谁也不会怀疑他是不是智者。所谓的愚蠢,就是对自己没有一个定义,没有一个准确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8-2013 23:27:14|来自:荷兰 | 显示全部楼层
圆怀 发表于 20-8-2013 23:27
第二、心的本性。

详加观察无基根,有如阳焰本性空,

2、修行

(1)修行的具体方法

自心原状自然住。



     如果前面的分析和观察比较深入和透彻,就能深深体会到——心的本性是空性,是什么也不存在的。

     当深深体会到心本来是空性时,就不用去想其它的东西,而是在这个原始状态中很自然地静下来——什么也不想,一切都融入到虚空当中,身体也很自然地放松,一动不动。如果能对空性有比较好的体会,就可以说对空性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了。

     如果观察了,但还是模模糊糊的,对空性没有明显的体会,就从头再观察,一次不行,两次、三次……反复地观察,直到生起空性感觉为止。

     光是心静下来有没有用呢?没有用!有一个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七、八十年前,色达出了一个非常伟大的大圆满上师,他的弟子们也非常伟大。在[关键词屏蔽]年代,他的弟子也显得与众不同,表现出修行人不畏千锤百炼的高尚风范,可见他们的上师是多么的了不起。

     当时有一个人经常修禅定,在修了很多年以后,当他吃东西、走路的时候,也会一不小心进入一个状态——就像电脑死机了一样,在这个状态下一动不动,甚至持续一、两天都没有问题,但却始终没有证悟空性的感受。

     上师知道这个人修法出问题了,就天天派遣寺院的小喇嘛故意去逗他——拍他的头顶,大声地吼叫,就是不让他静下来,还找了四个人负责监督,保证这个人在三年内不打座,并要求修禅者在三年中念一亿遍观音心咒“嗡嘛呢叭美吽”。其间,上师还经常把这个人和其他人叫到身边陪自己下藏棋,以防止他进入禅定状态。

     由此可以证明,仅仅是能静下来,也会变成证悟空性的阻碍。

     证悟空性的智慧与心平静下来相结合,是最理想的修法。证悟空性的境界能持续很久,就是止观双运——寂止与胜观双运,这是非常好的境界。其中最关键的不是寂止,而是胜观——证悟空性。那个人就是缺少了最关键的因素,所以即使他的心非常平稳——很长时间没有任何念头——都没有用。

     早期很多居士很爱说一些神神秘秘的经历——我昨天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啊,我修行时前面发了一个什么光啊,故而导致很多外界人士也认为佛教就是这些。

     有一个光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你可以因此而解脱了吗?这和外道已经没有差别了!一些气功的书我也看过,里面就讲某某气功大师坐飞机来的时候,一团光围绕着飞机,一直飘到机场……如果我们也这么说,那佛教就变质、变味了。神通不能证明什么,可能只是一种幻觉,都没有什么用处。

     藏地有过这样的故事:有几位修行人一起闭关修行,其中一个人莫明其妙地出现了一种神通,当他静座时,今天山下哪个人要来山上了,背了什么样的包,包里装了什么样的东西——酸奶、糌粑还是肉,都看得一清二楚,他也经常给上师汇报。

     有一天,上师把他叫到身边,冷不丁地把自己的念珠挂到他的脖子上,两、三天以后,神通就没有了。

     修行就要修正规的修法,最主要的,就是要证悟空性。如果没有证悟空性,单单心静下来,是跟解脱没有关系的;反之,如果证悟了空性,但心却静不下来,证悟空性的境界就不能持续,一会儿就冒出一个其它的念头,证悟的境界就很容易被中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8-2013 23:27:30|来自:荷兰 | 显示全部楼层
圆怀 发表于 20-8-2013 23:27
2、修行

(1)修行的具体方法

(2)修行的结果

若修稳固见心性。


     居士的信心是比较好的,只是有些不够稳定,比较盲目。如果有了很好的信心,又修金刚萨垛忏悔了罪过,修曼茶罗等积累了资粮,在有点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上下一点功夫,初步了解空性并不难。如果信心很强烈,就有可能突然顿悟。这样的证悟,已经和密宗的证悟非常接近。但要让它发展、成长,就要观待自己的见解与精进程度了。

     个别修行人是这样的,没有证悟的时候,非常渴望,天天都想着怎样证悟,如果能证悟空性,那是多么幸福啊!所以都非常努力。一旦证悟以后,一下子都好像大功告成了一样,全都松懈下来,再也没有进步了。所以我想,让证悟的境界成长、进步、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人以为,证悟了就是成佛了。其实,证悟离成佛还很远很远。只是在初步证悟以后,一般的烦恼可以自己解决,但这个智慧的能力毕竟很差,当遇到强力干涉、骚扰的时候,我们就无法自制了。证悟空性的智慧是需要培养、成长的,等它慢慢增强之后,一切问题才可以迎刃而解。

3、行为

积累证悟的两大因素:

(1)增强信心

于师强信得加持。


     麦彭仁波切在这里也说,在证悟以后,也要加强对上师的信心,经常修上师瑜珈。

     密宗,特别是大圆满的证悟,不在于聪明不聪明等其它因素,而在于上师的加持。要得到上师的加持,就需要信心,没有信心是得不到加持的。

(2)积资净障

积资净障生悟心。


    修上师瑜伽的同时,要修曼茶罗、放生等积累资粮,并修金刚萨垛忏悔罪障。那样没有证悟的一定会证悟;证悟了的人,境界也一定会越来越明显、清晰。

故当精勤而修持。


    大家不要认为,大圆满有很多了不起的方法,自己不修也可以证悟、成佛,其实,如果对空性一点体会都没有,大圆满恐怕是没有希望了;反之,要是能有一些空性的体会,并励力让它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推测,大圆满的境界也终究会来临。因此,希望大家能精进修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