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2272|回复: 5

[亲子关系] 转:教育子女的对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9-2013 15:46:19|来自:新加坡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春满月圆 于 19-9-2013 21:10 编辑

有个中国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很有钱吗?" 爸爸回答他 "我家有很多钱,等我死了,这些将来都是你的了。"所以,中国富人小孩,从小就被娇惯坏了,爹还没死,他们就开始大把花钱,整日无所事事。等到他们接手了父辈产业,很快挥霍殆尽。所以,古语云:“富不过三代。”         
下面看一个故事,就可以更好了解中西方在对待孩子教育的差异。         

去年暑假,一个中国朋友把自己13岁的儿子送到了澳洲伯斯的朋友玛丽家,说要让儿子见见世面,请玛丽照顾一下,因此,玛丽就开始了她对一个未成年男孩的「照顾」~         


刚从机场接回男孩,玛丽就对他说了一番话:“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在澳洲一个月的暑期生活,你爸爸托我照顾你,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我对照顾你的生活并不负有责任,因为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所以我们之间是平等的。你13岁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从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时起床,我不负责叫你,起床后,你要自己做早餐吃,因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后你得自己把盘子和碗清洗干净,因为我不负责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责任,洗衣房在那里,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另外,这里有一张城市地图和公共汽车的时间表,你自己看好地方決定要去哪里玩,我有时间可以带你去,但若没时间的话,你要弄清楚路线和车程,可以自己去玩。总之,你要尽量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因为我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来不会给我增添麻烦。”         

13岁的小男孩眨著眼睛听着这位不许自己叫她阿姨,坚持要他直呼其名---玛丽的一番言语,心中肯定是有所触动的。因为在北京的家里,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爸爸妈妈全盘负责。         

最后,当玛丽问他听明白了没有的时候,他说:“听明白了。”         

是啊,这个阿姨说得没错,她不欠爸爸,更不欠自己,自己已经13岁了,是个大孩子了,已经能做很多事,包括自己解決早餐,以及自己出门,去自己喜欢的地方。         

一个月之后,他回到了北京的家。家人惊讶地发现,这个孩子变了,变得什么都会做,他会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后叠被子,吃饭后会洗碗筷,清扫屋子,会使用洗衣机,会按时睡觉,对人也变得有礼貌了……         
他的爸爸妈妈对玛丽佩服得五体投地。问她:“你施了什么魔法?让我兒儿子一个月之内就长大懂事了?”         

中国的父母太宠爱溺爱孩子了,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给了孩子,自己没有的,也总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给孩子,甚至恨不得把下辈子的也帮他们准备好,却忽视了孩子自己的能力和选择,不是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人。宠爱,不是真爱! 希望年轻的中国父母,学会为自己和家人活着,也为社会活着,而不是再象过去父母那样,只为孩子活着。孩子有他们的自己的未来,靠自己寻找,靠自己创造。或许他们自己找到的未来,比父母提供的更好。         

分享到朋友圈,传播爱再过几年,中国的宝宝只配给美国的宝宝打工,你信不? 请看:          有孩子的一定要看,不看后悔          中国教育沉思          转给各位粑粑麻麻,越来越发现我们的教育,把尊老爱幼、心怀感恩这样的传统美德丢弃了。         

美国女孩跟我说:“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早餐,非常谢谢您!”这个孩子这么会赞美别人,我第一次被惊到了。给我孩子做了十几年的饭菜,也没听到啥赞誉的话。被赞美的感觉的确非常美妙,一下子就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了不少。            

晚餐,我做了最拿手的西红柿炒鸡蛋、糖醋排骨等三菜一汤,我们边吃边聊,非常开心。吃完饭,两个孩子依旧在聊天,我开始收拾碗筷,美国女孩连忙站起来对我说:“Can I help you?”我第二次一惊,看着这个孩子真诚的样子,我连忙说:“不用了,你们聊。”我的孩子看着我忙碌了十几年都习惯了,基本是熟视无睹。而美国女孩能为对方着想,瞬间做出本能的反应,看来是习惯使然。            

第二天以后,大家就比较熟悉了,所以一般想问啥就问了。我看到美国女孩子的护照已经很破旧了,就很好奇地问:“你走过了哪些国家?”美国女孩的回答让我第三次被惊到了:“这是我的第三本护照,大概走过了30多个国家。”看着我惊诧的表情,她解释说:“一般假期,我们学校都组织同学出去游学。这次是第一次到中国,主要去上海、南京、北京和西安。”这四个城市是家长和老师们精心挑选出去的,基本代表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我在暗自佩服的同时不由得发问:“你们这样周游世界,学习怎么办?”要知道我们的孩子寒暑假几乎都奔波在各培训点啊。美国女孩看着我孩子一脸的羡慕说:“我们平时的学习任务很重的,每天回家的作业量是5小时。”就这个“5小时”把我丫头给震住了。            

在聊到业余生活时,我了解到美国女孩家庭的基本情况:爸爸在自己的企业工作;妈妈基本是家庭主妇,不上班,但是美国女孩强调她的妈妈很辛苦,要负责家里的日常生活、草地、游泳池和直升机的日常养护;哥哥负责洗碗和协助妈妈搞卫生;她则是负责家里两条狗和三只猫的衣食起居。一家人各负其责,井井有条。我们家是爸爸、妈妈要上班,妈妈还要负责全家的生活,孩子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管学习。在对家庭义务和责任方面明显的我们差距很大。            

我第四次被惊到的是听俩孩子聊天,我孩子问美国女孩子遇到最恐惧的事情是啥?美国女孩子说是有一年的暑假,几个家庭的父母把几个10多岁的孩子送到原始森林里,没给带水和食物,没有床和帐篷,跟孩子们相约一周后来接。那一周是这个孩子最恐惧的,也是最刺激的。她告诉我孩子为了不挨饿,他们生吃过抓来的老鼠。这样的活动家长们的出发点是锻炼孩子们的生存能力。            

第五次被惊到的是最后一顿晚饭。快要离开南京了,为了尽地主之谊,给美国女孩尝尝最美味的中国菜,我们带她到了南京最繁华的地段——狮子桥,点了获国家金奖的“鸡煲翅”,当美国女孩明白是鱼翅做的,她非常坚决地拒绝了这道菜:“这道菜我无法接受,动物需要保护。”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甚至是不近人情。我汗颜之余,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饭后,几个孩子相约到附近的电玩城去玩,除了我孩子和美国女孩外,我们还邀请了女儿的两个好朋友。整个玩的过程我是听孩子跟我复述的:“妈妈,太可怕了,美国人太厉害了!一进电玩城,我的两个好朋友就上去玩了,什么好玩玩什么。看得出平时繁重的学习压力在这一刻被化解了。而美国女孩子则拉着我边走边观察什么游戏盈利最大,转了一圈才锁定目标,美国女孩子赢了很多游戏币,分给我们3个,再去找自己感兴趣的游戏玩。”我这一次不仅仅是惊了,简直是被震撼了:小小年纪就知道如何做到利益最大化,处处深思熟虑,确实是太可怕了。         

~~我孩子说了一句让我思考至今的话:“妈妈,我们这样下去,以后真的只能是给他们打工的啊……”            

短暂的一周时间,给了我六个大大的惊诧。          ~~我们的孩子未来将要面对的是这样的对手!          ~~而我们是在培养怎样的孩子?过分的溺爱、频繁的干预、过度的保护,导致  了我们的孩子无情和无能。目前的复印机式的教育消耗着孩子们的精力,限制了孩子们的追求。          ~~众所周知:自然是孩子的天性,自由是孩子的本性,扼杀天性和本性,就是扼杀成长的活力和动力,如此的教育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吗?          ~~不一样的教育决定不一样的结果,未来的主宰属于什么样的人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而我们则是在为人家输送打工仔,再优秀充其量也就是个高级打工仔!            

本文推荐者:常州市教育局局长 丁伟          ~~为了孩子,为了民族,为了国家,请转载  
发表于 18-9-2013 15:49:59|来自:新加坡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其实,新加坡的孩子也是很宠,除了父母帮背书包,我还见过上校车,也不要孩子背一小会儿,直接把书包递给跟车阿姨的。孩子受不得半点委屈,长大会有出息吗?

点评

书包太重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8-9-2013 16: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9-2013 16:40:35|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担心新加坡的孩子,新加坡的男孩子当兵2年,那个绝对超过10公斤的包,在兵营里一定要自己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9-2013 17:16:24|来自:新加坡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的小孩小时候被宠,可是后来在学校和社会的锻炼下,至少很独立,因为他们在乎钱;)。当然不排除超懒惰的人,通常这种家庭反而收入都不高,而且很多抱怨!。而国内的富二代们(应该说伪富二代们,不是顶级的那类)我在这里是相当领教了,娇气,没眼色,用家里的钱来此地挥霍!他们的家长只是为了让他们见"世面",根本不需要磨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9-2013 14:18:3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分享,
教育孩子,永远的话题。
小孩从小要教育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9-2013 21:11:53|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不好意思
没有征得你的同意
没有做任何增减
帮你分了下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