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172|回复: 0

禅宗心印---南怀瑾先生 讲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11-2013 13:14:30|来自:美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為什麼欲深入佛法的同學應學習唯識 :
南怀瑾先生 讲述  林中治 记录 

『楞伽经与禅宗心印

  在要正式讲“禅”以前,有一样东西,必须重复提出讨论的。

  达摩祖师传了禅以后,临走交给二祖一部经典——《楞伽经》,嘱咐后世,学禅做
工夫,应以《楞伽经》为蓝本,也就是以《楞伽经》“印心”。文学上所描写 的“心
心相印”的典故就出于此。所谓“印心”的印,是对证、契合的的意思。印用印油在纸
上盖了模子——印鉴,原来的印虽然拿走了,而留下来的印鉴,与原来 的印子绝对没
有两样。好像照在水中的月影子——第二月,与天上的月彼此符合,这就叫做“以心印
心”。

  《楞伽经》在佛学内,不但是禅宗重要的经典,同时也是唯识宗——法相宗的主要
经典。为什么称为《楞伽经》呢?楞伽是南印度锡兰岛的一座山名,佛在此与弟子们说
了这一部经典。
 
  现在西方的心理学,对心的分析太笼统,充其量只了解到佛学所讲第六识的阴面“
下意识”,再下去就茫然无知了。

  全部佛学所讨论的,就是一个“心”。小乘的佛学,只讲到第六识,而大乘佛学,
才讲到与宇宙相合一的第七识、第八识。我们要了解第七识、第八识,在学理上不能不
研究唯识学。而唯识包括六经十一论,《楞伽经》就是其中之一。


学禅,目的在“明心见性”,而对“心”分析最清楚最彻底的是唯识。所以,学禅一定
要懂得唯识。现在无论东西方所流行的禅,往往只拿禅宗里面一些公案的 风光,例如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或搞文学境界,如“天地一沙鸥”等,以为就是“禅”
,未免太偏。现在我们要讲禅,一定要从我们自己文化本身的基础 上,去探讨禅的究
竟。』

所以,唯識雖然名相繁瑣,如有時間應該隨分熏習.

===

唯识与中观 --- 南怀瑾

我们讨论这个法相唯识、中观这两门正见的学问,请诸位同学在座的乃至诸位先生、女
士们特别注意,这是佛法里头的一个真智慧的法门,不是只作普通的佛法或者三皈五戒
吃素拜拜就能够了事的。这不能够只作信仰方面来听。真正摸到佛法的中心,绝对是要
学问的,要思想、要智慧的。如果光作信仰,光这样听,是没有用的。希望大家特别注
意,必须要特别地注意!

所以大家只当成情绪化的信仰,或者听经就有功德,这是我所反对的——听经不一定有
功德,也许你听了迷信加重了。没有正知正见,同时,等于不带耳朵来听,没有用;带
了耳朵,没有带脑筋,没有用;带了后脑,没有前脑,也没有用——后脑管记忆,前脑
管思想。

所以这个课程,在我个人今天为什么要开这样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课程?在我个人的观念
,的确是基于一种悲天悯人,觉得这个人类的思想太混乱,尤其佛教的正法太凋零、太
没落了,因此,不得不讲。

实际上在我个人讲这个课也很痛苦,很吃力的。比如像我现在昼夜给讲课的时间差不多
占了大部分,一个礼拜,都没有时间,加上许多事务性,也就是可以说自己没有一点时
间可以休息了。

那么尤其这个份量非常重的课,是希望大家听了,以自己的修证真能够求证到一点成果
来。如果作为普通学术的演讲,我还不愿意讲。原因是什么?那就等于浪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