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159|回复: 5

[亲子关系] 如何处罚孩子才“完美” (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7-2014 12:39:4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孩子通过不服从来探索周围


在我们的孩童时代,每当我们不听话、任性、犯错的时候,父母通常都会对我们进行处罚。“处罚”这个词,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孩子,都很有威慑力。


但现在,这是一个把孩子捧在手心里的时代。“他总是不听话,我行我素。”“她总是和我顶嘴,我说一句她有十句等着我。”“训斥他根本没用,他就是跟你对着干!”....。。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母们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孩子想突破加在他们身上的限制是很自然的事情,”儿童精神科医生丹尼耳·马尔塞力解释说,“孩子通过不服从命令来了解和探索周围的人,认识他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通过惹恼父母来验证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和关爱程度,了解他们的底线。”越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越是如此。


为什么有些孩子比其他孩子更不听话呢?一方面是个性的差异,另一方面也源于父母树立权威的基础不够稳固。这些基础很早就应建立起来:孩子6至20个月期间开始通过触摸、说话、爬动、走路探索世界,这是孩子人格发展和自信建立最为关键的时期。


这个时期父母必须陪伴在身边:有危险的行为时父母投去不满的眼神,碰了不该碰的东西时打手心,孩子不听话时用严厉的语气....。。这些示意动作,能让孩子明白任何事情都有规矩,父母亲通过态度和命令来对他进行约束。


在处罚时父母有负罪感


家长在下达“处罚”令时,都难免有负罪感,这种情况在我们这个时代尤为普遍。

晓华惩罚8岁的女儿停看一天《猫和老鼠》。女儿乱发脾气,还乱摔东西。不让她看每天必看的节目,立即就见了效。可是一看到女儿有点委屈、有点不知所措的眼睛,晓华几次都要冲口说出:“如果你保证下次不再这样,我可以允许你....。”


“仅仅是“处罚”这个词,就带有专横的意味,让人想起自己以前莫名其妙被打屁股、被扇耳光甚至被罚跪的年代。”


儿童心理分析师帕得里克·德拉洛什说。几十年前,我们接受的传统教育观念都是“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器”,孩子只有服从的义务。


现在,有太多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发出警告,注意不当行为可能给孩子带来的创伤,它可能影响孩子心智的健康发展。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爱取代了那些基本的权利和义务,也让父母对自己怎么当好一个家长丧失了信心。


面对越来越多被宠坏的孩子,家长们束手无策。“新一代的家长希望能在两种极端中找到平衡,”儿童心理治疗医生帕得里斯·裕艾赫说,“他们已经领会到沟通在教育中的作用,同时也认识到给孩子定规矩是有必要的,因为没有这些规矩和限制,孩子会变得专横暴虐,目中无人。”


孩子也会自行处罚


心理学家帕德里克·特罗布认为:“教育是建立在一系列纪律和规范的基础上的,这些规定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什么行为是被允许的,什么是被禁止的,更广义地说,就是区分好与坏,但是,一条规定之所以成立,是因为它明确了如果违反将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弗洛伊德说过,当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错的时候,他们在心理上“需要处罚”。


如果这种处罚不是来自于父母,孩子很有可能会用别的方式来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比如:厌食,自残肢体,禁止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其他危险的举动....。。处罚,显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父母。


不过,过于频繁地使用处罚,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感情对立,陷入处罚—违抗—再处罚的恶性循环。处罚应被列为最后的手段。如果处罚是使孩子听话的唯一手段,那么明显缺乏权威的你,赶快求助专家吧。


处罚须知


要对孩子明确规定


在告知孩子规定的时候,表述必须清晰,使孩子明白规定的强制性。


比如,与其说“我希望你在11点之前回家”,不如说“我要求你11点之前必须回家!”语气、眼神和肢体语言都应保持一致;如果你用同样的语气说“我禁止你外出”和“我建议你和我们呆在一起”,或笑着跟孩子说“你做的事情很危险”,都会使命令丧失可信度,使你以后难于下达命令。


由于分辨不清父母的话是愿望还是命令,孩子往往在受到惩罚时感到委屈,因为他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处罚内容要提前通知


“我希望你能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如果你不做,那么你还要去收拾客厅。”这就是劝导孩子服从而不是盲目服从。如果孩子不按要求做,家长不应该和他讨价还价,处罚内容必须彻底执行,也就是要言出必行。如果家长多次拿处罚来威胁却不付诸行动,那么孩子就会把要求当作耳旁风。所以,不可滥用威胁,在定规矩之前家长必须先确定自己是不是能够执行处罚。


打孩子是一种糟糕的处罚方式


有时孩子的淘气和任性会激怒父母,失去忍耐的父母常会一气之下对孩子大打出手。家长避免自己过激反应的最好方式,就是给孩子关禁闭。在孩子的房间里,他会有时间反思自己的行为,家长也有时间去考虑是否有必要责罚孩子,以及采取什么方式。夫妻俩最好讨论一下,这能增加信心,并避免过激行为。


最好使用弥补性处罚


这很有教育作用,可以让孩子在采取补救措施、改正错误时,知道该如何承担责任。比如孩子把牛奶洒在了地板上,可以要求他自己拿抹布擦干净,父母不要代劳,让他自己去按照正确的方法把事情做好—弄破了东西要自己去修复,房间乱了要自己收拾....。。这是让他知道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机会。


选择处罚的方式时要就事论事


处罚的程度和所犯的错误程度要一致。换句话说,就是不要用同一种方式处罚不同的错误,对迟到、撒谎或者说脏话的处罚方式,应该是不同的。要符合一贯的处罚标准,不可与平时灌输给孩子的价值观念相违背。


剥夺式处罚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效


移开孩子喜爱的事物,禁止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比如看电视、打电子游戏、外出等,会让他意识到自己错误的代价。但是要注意,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可以禁止,比如与孩子人格和健康发展有关的活动,像体育活动、食物等,就不宜禁止。


体力劳动的惩罚能减轻孩子的负罪感


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刷碗等体力劳动,可以减轻孩子的愧疚感,是一种很好的“还债”方式。不过,它对五岁以上的孩子才有效。更小一些的孩子则最怕不被父母关注,怕失去家长的陪伴和保护。所以,对五岁以下的孩子可以采取冷落隔离的方式,几分钟不理他,孩子就会觉得受到了很重的惩罚。



发表于 15-7-2014 14:28:45|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本帖最后由 look5 于 15-7-2014 22:07 编辑

处罚的前提,一定是要孩子真正犯错了,而不仅仅是因为“孩子不听话”。
我总共打过孩子两次。
第一次,是他三岁左右的时候,在中国。当时我带着儿子和亲戚们在一起聊家常,气氛相当愉快,我不记得当时对儿子说了什么,应该无非是让他到这边坐,还是到那边站的小要求,可是儿子竞然跟我说:不要!儿子从来没有忤逆过我,第一次敢跟我说“不要”,让我很震惊,这么小就敢违抗我,长大还得了?!我又很严肃的重复了两遍要求,儿子还是不服从。我头脑一发热,拉过他来,按在我的腿上(我是坐着的),对着他的小屁股,啪!啪!就是两巴掌。其实刚打过,我就后悔了。儿子哭得惨烈,我也心疼得不行。
第二次,是在他七-八岁左右的时候,在新加坡。放学回家,我有要求他午睡一会儿,结果他是把书包往家里一丢,就跑出去疯玩一下午,回头骗我说,有睡午觉。戳穿他的骗话之后,我让他趴在沙发上,拿来筷子,在他的屁股上抽了几下。我说,打你,不是因为你不睡午觉,而是因为你撒谎,爱撒谎,是最恶劣的品格,你一定要记住。事后我想,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这么小的孩子,很难有自制力。于是跟老妈沟通,让她来帮看着孩子。
儿子长大之后,一次聊天,聊到打孩子的话题,
我说:我都不打你的。
儿子说:您有打过我。
我说:是吗?什么时候?
儿子说:在中国的时候。
我:。。。。。
心想,这孩子,我都忘记了这事,他还记得。

现在反省,两次打孩子,第一次不该打,错在我。当时孩子正当开心,不听指挥,只是成长的表现,又趁着妈咪也开心,试探性地在索取自主空间,突然被打,也不知自己错在哪里,一定很震惊和冤屈,所以记住了。效果负面。
第二次打,孩子很清楚自己犯了什么错,没有委屈,所以忘记了。而且他之后再也没有说过骗话,效果正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7-2014 17:11:0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儿子5岁,我已经打过他很多次了。每次打完都后悔,但下次还是抑制不住,大概就是一些不好好吃饭和家长顶嘴的事。我自己小时候,我妈也没少揍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14 08:13:45|来自:新加坡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ook5 发表于 15-7-2014 14:28
处罚的前提,一定是要孩子真正犯错了,而不仅仅是因为“孩子不听话”。
我总共打过孩子两次。
第一次,是他 ...

孩子小时候的性格很多是遗传的,父母儿时调皮爱惹事,孩子也难免会重复犯错,所以家长真的应该克制自己打孩子的冲动。

不过版主您就是好性情的人,所以您孩子只挨过两次打,真的太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14 11:23:19|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露露XD 发表于 18-7-2014 08:13
孩子小时候的性格很多是遗传的,父母儿时调皮爱惹事,孩子也难免会重复犯错,所以家长真的应该克制自己打 ...

大大咧咧的孩子可能可以多打几次吧。
我的孩子心太细,只打两次,还记住一次。
不要行使,让孩子感到很冤枉的惩罚就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14 19:47:15|来自:新加坡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忘记了是谁说过,只记得说“众人的智商永远是13岁”。很多父母自己就是不成熟的孩子,面对自己的幼崽无能为力。家长们需要终生学习,时刻警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