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3176|回复: 0

[新冠疫情] 【新加坡圈】新加坡领先国际水务运营之道 或成为气候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10-2014 23:05:2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加坡水资源匮乏,相当一部分用水需求要靠从马来西亚的进口来满足。近年来,长期缺水的新加坡摸索、发展出了一套成熟的水资源处理、管理技术。现在,这个城市国家开始向全世界销售它的水务运营之道,很有可能会成为气候变化的大赢家。

新加坡滨海堤坝(Marina Barrage)由一系列盘踞在拦海大坝之上的巨型钢闸组成。每道闸门有100多英尺宽,15英尺深。暴雨来袭时,巨大的液压升降机开启闸门,排出过量雨水。此外还有7台水泵(每一台都能在1分钟内排干一个奥运会游泳池)协助排水。这不是一道典型的通海闸门,它的目的并不是保护港口和城市免受大海风暴的侵袭。闸门里面的水才是主要关注的对象:它是淡水,不是海水。它是可饮用的。

滨海堤坝是新加坡最大的水库之一,据称约占这个城邦岛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新加坡约250平方英里,相当于纽约5个行政区的五分之三那么大,或者说只比芝加哥大一点点。它距离市中心的许多旅游景点仅一箭之遥。新加坡的总人口约540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国家。滨海堤坝堪称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壮举,而且是非常醒目的壮举。在通海闸门旁边,一栋安放泵舱的建筑物内是一个讲述新加坡水故事的博物馆,它同时也担任着宣传新加坡水处理技术的作用。新加坡公用事业局(PUB)在一份题为“作为全球水务中枢的新加坡”的报告中指出,2006年至2012年,这种捕获、净化、监控和转移水的知识为该国带来了价值逾70亿美元的国际合约。随着气候的持续变化,“水务中枢”的生意只会越做越大。

“在最干燥的亚热带地区,气候变化预计将显著降低可再生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在上周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报道指出。“这种情况将加剧农业、生态系统、居民点、工业和能源生产对水资源的争夺。”

于科学家而言,气候变化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日益如此。许多国家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极其迟缓,但站在这一领域前沿的国家并不是只有新加坡一个。荷兰与水相伴相生,并由此成为阻挡不断上升的海平面的全球专家。荷兰阿卡迪斯公司(Arcadis)已经在世界各地修建了多个海堤,甚至提议建造一个横跨纽约港、长6,000英尺(约合1828米)的模块化结构,工程的造价预计高达65亿美元。毫不奇怪的是,新加坡和荷兰建立了一家合资企业——新加坡代尔夫特水联盟(Singapore Delft Water Alliance),以协助解决水资源问题,主要是水基础设施的研发工作。以色列早就学会了缺水的生活,而且已经把海水淡化技术出口到了几乎每一个能够负担得起的贫水国家,其中就包括新加坡。(欧洲国家甚至使用这种技术来造雪,以减缓阿尔卑斯山冰川的融化速度。)请注意这样一个趋势:淡水或许正变得稀缺,而且会越来越稀少,但只有那些财大气粗的国家才有能力应用捕获和转移淡水的技术。

“水向高处流,流向有钱的地方,”马克•赖斯纳在自己讲述美国西南部发展历程的史诗级著作《卡迪拉克沙漠》(Cadillac Desert)一书中这样写道。一些旨在把水转移到有钱地区的计划乍一看似乎很荒唐。比如,特里•斯普拉格发明了一种巨大的聚酯袋,先给它装满淡水,然后通过海洋拖走。(他称之为“斯普拉格袋”,难道还有什么其他的好名字吗?)但斯普拉格的逻辑是合理的。“我只是想解决问题,”他在接受《意外之财:蓬勃发展的全球变暖生意》(Windfall: The Booming Business of Global Warming)一书作者,记者麦肯齐•芬克采访时这样说道。“世界上有足够多的水,只是所处的地方不对。”

供职于新加坡公用事业局的乔治•马达范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非常透彻。在滨海堤坝旁,他描述了新加坡岌岌可危的用水现状。这座城市的相当一部分用水都是从马来西亚进口,经管道运送而来的。尽管相关的购水协议在2011年到期后,又被再次延长到了2061年,但我遇到的每一位新加坡人都感受到了水资源的稀缺,同时也敏锐地意识到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他们的用水来自一个时常不太友好的邻国。有一位商人对我说:“要是新加坡哪一天爆发战争,原因几乎只有一种:用水问题。”其他用水基本上都来自集水区,也就是像滨海堤坝这样的水库。新加坡拥有17座水库;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水库占据这片陆地三分之二的表面。更引人注目的是,近三分之一的集水区是在过去几年建造的。马达范说,新加坡打算把每一条溪流,每一条小河都转化为集水区。到2060年,90%的新加坡土地表层都将具备捕获淡水的能力。

新加坡剩下的15%到20%用水来自两个海水淡化厂和所谓的“新生水”(NEWater,新加坡公用事业局给再生水取的新名称),其实也就是污水资源化。“我们禁止使用‘污水’这个词’,”马达范开玩笑说。“但说真的,我们已经不用这个词了。”新生水已经存在了11年,绝非新加坡独有。(用来过滤细菌的薄膜是在加利福尼亚州开发的。)制造新生水的过程依赖于逆向渗透,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采用这种技术回收废水。但新生水的规模,以及围绕它展开的公共宣传各不一样。新加坡不仅用心打造新生水品牌,甚至还设计了一个可爱的水滴吉祥物,政府希望这个名为“活力水”(Water Wally)的卡通形象能够让孩子们对污水(不对,应该叫废水)再利用理念产生兴趣。再生水的用途非常广泛,从工厂到空调,再到瓶装水,是的,它可以饮用。我尝过,味道跟大多数水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它不包括任何矿物质。尽管平淡无奇,但肯定可以饮用。马达范告诉我,新生水能够满足新加坡30%的用水需求。政府的目标依然是,在2060年之前把这个比例至少提高至50%。

他说,原因很简单。“水是至关重要的安全问题。”一旦你建立了一个机构全权处理整个水回路(从水源到自来水,再循环反复),“你的整个思维模式就会发生变化。”新加坡公用事业局监管的最令人印象深刻、隐秘程度最令人叫绝的工程之一是深层隧道排污系统(Deep Tunnel Sewerage System)。这条造价34亿美元的“废水高速公路”位于地平面近20英里160英尺之下。“我们非常擅长设计城市解决方案,”马达范说。次日,在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Singapore Business Federation)举办的一个会议上,他再次表达了这种观点。

  在博物馆可以看到滨海堤坝的比例模型。一看到这些非常深,非常大,非常昂贵的污水管道的一个剖面,让人立刻想起了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流域的大干旱,这一流域随后很有可能爆发破坏性更大的洪涝灾害。如同新加坡、荷兰、美国西南部、孟加拉国,或者干脆说如同世界上大多数其他地区一样,澳大利亚恐怕要面对用水方面的不确定性(如果不是现在,那也是很快就会发生的事情)。在澳大利亚,用水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但前景不容乐观的问题。

大干旱在墨累达令流域促成了一个水市场,背后的思维是,如此稀缺的资源将流向利用价值最高的行业。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产量还算不错,但小麦产量大幅下降,仅相当于正常产量的59%,大米产量猛跌至正常产量的1%,进而引发了一场全球粮食危机和席卷几十个国家的抗议浪潮。自由市场解决方案逐渐瓦解,因为如同空气一样,水是一种维系生命的资源,而不仅仅是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美国垦务局前局长、南内华达州水务管理局顾问罗伯特•约翰逊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们几乎总是可以找到水来满足需求。水跟其他推动经济增长的必需品,比如木材和电,有什么不一样呢?水不是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

对这种观点的合理反应,就是新加坡已经如此清楚的一个事实:木材是可再生的,某些形式的电力资源也是如此,但水不是,永远也不可能是。这个孤独星球目前拥有的水量与最初完全一样多。我们可以转移水,处理水,但对于这样一种充当生命之先决条件的物质来说,这样做成本太大了。我们要么开始像新加坡那样,把水视为一种在国家安全中占据中心地位的重要资源,认为每一滴水都值得监控;要么坐等市场发挥作用,最终聘请新加坡帮助我们修复水系统、提高水利用效率。

游览结束后,马达范指着滨海堤坝的人口处停泊着的一排闪闪发光的黑色奔驰轿车。“那是缅甸水务部长的车队,”他说。“他是来这里取经的。”


新加坡圈网站原文:http://sgquan.com/2014/10/1745

————————-
微信公众平台
xinjiapoquan(新加坡圈)
新加坡圈个人帐号 xinjiapoquan001(与我分享)



最新新加坡圈论坛页尾.jpg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