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210|回复: 0

【新加坡圈】新加坡人的组屋情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7-4-2015 17:40:07|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峡时报》报道,根据建屋发展局五年一次所做的最新住户调查显示,本地有越来越多住户想换屋子。调查显示,35%的国人想住更大的组屋,比上次调查的28.6%更多,而未来五年要搬家的人当中,60%想换成更大面积的租屋。但即便如此,仍有九成的住户认为组屋“屋有所值”,而有七成住户为住家感到自豪。

参与这次的调查的共有7800户家庭,调查的内容包括对现有住家周围环境是否满意、家庭和谐及住屋目标等。

当中,有57.5%的住户表示满意现有的住屋,35%想换更大间,比上次调查的28.6%多,当中以年龄未满35岁的屋主居多。

调查也发现,本地有两成年轻夫妇婚后选择先租房。专家表示这或许是因为他们仍在等待组屋申购,或在寻找心仪的房子。

此外,拥屋的平均年龄也从上次调查的37岁提高到目前的39岁,不过,也有更多家庭成员赚钱养家。

在家庭方面,调查发现有两成的年轻夫妇在婚后虽不与父母同住,但会经常回家探望父母,另有九成的子女则每个月探望父母至少一次。 除了回家探望父母外,年轻父母也在经济上照顾父母,约75%的年轻子女每月给父母至少400元的家用,这数据比上一次调查的70.2%及336元的家用高了一些。

政府鼓励年轻夫妇住靠近父母或与父母同住的政策也略见成效,已有36.7%的年轻夫妇选择住靠近或与父母同住,比上次调查的35.5%多。

越来越多家庭在更高额度公积金购屋津贴的帮助下,住靠近父母或子女。

《联合早报》报道,获得更高额公积金购屋津贴(Higher-tier CPF Housing Grant)的家庭,从2012年的944户增至2014年的1079户。这部分家庭在获公积金购屋津贴家庭中所占的比率,也从三年前的41%升至去年的46%。

根据建屋局规定,符合条件的首次购屋家庭,如果选择与父母或已婚子女一起购买转售组屋,或购买对方住家附近的转售单位,能享有四万元公积金购屋津贴,比原有津贴额多出一万元。

房地产咨询公司欣乐国际执行董事麦俊荣认为,领取更高额公积金购屋津贴的家庭比率上升,说明如今有更多转售组屋买家成功购得父母或成年子女住家附近的单位。这可能是因为受房地产降温措施影响,去年组屋转售价格全面下跌,让更多年轻家庭有能力负担得起靠近父母住家的转售组屋。


小编点评: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办公大楼一楼大厅的一块黑色大理石壁上,雕刻着唐朝诗人杜甫的诗句,昭示着新加坡引以为傲的组屋制度的精神资源。

在独立之初,新加坡土地面积仅616平方公里,人口却达250万,84%的家庭住在店铺和简陋的木屋区,其中40%的人居住在贫民窟和窝棚之内。而在推行了“组屋”制20多年后,新加坡85%的居民都生活在政府的公共住房——组屋中,其中95%是自有产权。中国古代圣贤憧憬的“居者有其屋”的梦想在新加坡成为了现实。

新加坡的房屋制度,对占居民总数15%(实际少于15%)的高收入者供应商品房,对占居民总数80%以上的中低收入者供应政府组屋,对占居民总数5%的最低收入者供应廉租屋。

政府组屋以中低收入者买得起为前提,并考虑土地紧缺这一重要条件,因而开始一段时间,主要建设42至70平方米的小套型住宅。后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提高,才逐步加大套型,并坚决不建设过大套型的组屋。近20年建设的主要是50至125平方米套型的组屋。开始建设政府组屋时,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后来在居民收入提高后,组屋开始出售,除了税费和低息贷款支持外,可以做到政府的建房资金投入能够全部收回来。

新加坡还着重推行了政府组屋“内循环”制:规定每户居民只能拥有一套政府组屋;如果有的居民因收入提高,要购买更大套型的政府组屋甚至购买商品房,则由政府回购其现住的政府组屋,这一组屋将再售给其他需要这一档次政府组屋的居民。

新加坡的这种做法,也稳定了当地房价,因为严格控制在15%以内的商品房比重,无论房价怎么涨,也不足以动摇占据85%比重的组屋价格。这就是新加坡租屋系统得以成功的原因。

————————
微信公众平台
xinjiapoquan(新加坡圈)
新加坡圈个人帐号 xinjiapoquan001(与我分享)

[attach][/attach]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