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7-2015 13:40:43|来自: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 要求方方面面都满意, 不达理想标准就苛求或者批判总体政策的方式是要不得的. 另外,就事论事的说一说也是不错的, 例如,我个人就主张小一报名 2B2C 采用一定比例来预留人数,比教育部现在的预留40名额的方法要灵活点. 而一些大而无当的指责就作用不大了 (反而会有短视或负能量等舆论导向的负作用).
评论新加坡教育(包括分班及补习现象), 还得看新加坡本地情况的特殊性. 多元种族及各自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家长受教育程度, 经济收入及对教育的支出能力等,
不能简单的拿中国国内政策或现状来比对, 国内不同省份城市差别也很大. 常常看到新闻报道,比如北京市家长为了孩子上个好小学投入如何如何大, 如果家长过量投入,孩子学习能没有压力吗? 所以,压力的产生不仅仅补习那么简单.
如果从北京上海抽出 类似新加坡这样背景条件的群体来调查, 可能补习情况说不定更厉害呢. 可能以广东或其它更偏重以金钱起点为人生成功的价值考量的地区补习情况就弱些,因为社会因素/风气不同.
留守儿童多的地区补习肯定少得多, 家长不在身边, 少有来自家庭的教育投入,在学儿童学习上的压力小, 但这是学生时代的理想国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