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3564|回复: 0

【狮城论坛】回顾新加坡建国50年:“一个不正常的国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8-2015 11:34:05|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摘自凤凰卫视8月6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杜平:如果有人留意李光耀对新加坡的评价,那么就一定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那就是李光耀总是强调新加坡是一个不正常的国家,这样的说法会让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这样一个社会安定,人民富裕的国家怎么会不正常呢,而他的说法自有他的道理,李光耀认为新加坡时刻面临着内忧外患,内忧是指新加坡内部产生的政治和经济的阻力,外患则是邻国等外部的威胁,李光耀曾经回忆说,在1991年的新加坡国庆日当天,马来西亚和印尼在新加坡附近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在他看来这是两个邻国威慑和提醒新加坡,要让新加坡乖乖的接受区域秩序,这也是李光耀反复声称新加坡脆弱性的原因之一。于是这样的心态和压力也成为了新加坡发展的动力,因此才会成就“亚洲四小龙”的奇迹。

[attach][/attach]

1965年8月9日,时任总理的李光耀宣布新加坡独立,并为此落泪,新马分家也成了他一生的憾事

解说:繁荣、现代、高效,新加坡这座国际大都会的肌理脉络间,似乎时刻流露着一种让人艳羡的自豪感,在过去的五十年里,这个弹丸之地的人均GDP从400美元上升到了5.5万美元,2015年初,凭借良好的空气品质,稳固的基建,世界级的医疗设施和低犯罪率,新加坡连续第16年在全球最适宜居住地区的调查中,蝉联榜首,正是这些耀眼的光环成就了一个由李光耀一手打造的“新加坡模式”。但谁又能想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和马来西亚“分家”之初新加坡国内失业严重,基本消费品奇缺,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国库只有50万新元的家底,就连新加坡人最基本的生存要素水资源都难以自足,这也成为新加坡发展面临的第一个生存逆境。

到过新加坡的人一定不会相信这样一个处处水源分布,靠着充沛的水资源浇灌而出的花园国度会缺水,但事实却是如此,因为四面环海,几乎没有地下水,面积狭小,地势平坦,缺少山地河谷的蓄水作用,因此有统计显示,新加坡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竟然位列世界倒数几位,为了解决这一生存问题,新加坡自治之后,1961年和1962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签了两个供水条约,内容是怎样把马来西亚柔佛州的水引入新加坡,1965年新加坡建国后,两国延续了这两个条约,当时新加坡全国80%的供水来自马来西亚,不过,新马两国复杂的关系始终让新加坡领导人的心里不踏实。马来西亚前总理东姑·阿都拉曼就曾说过,如果新加坡的对外政策危害了我们马来西亚的国家利益,我们可以用停止供应新加坡用水为手段,让他们就范。

伊拉克战争时,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案又怎样?谁去拯救科威特?是美国为什么?因为有石油,为什么?因为下一个目标就是沙特阿拉伯。

谁会为了水而来搭救我们?美国?不会的,我们自己救自己。

缺水成了新加坡前进中要解决的第一要务,它对新加坡的威胁甚至超过许多战争武器,对这一问题的处理也显示出了新加坡居安思危的意识,以及强大的创新能力。热带雨林气候常年雨水充沛,新加坡首先利用自身的自然地理特点,在全岛范围内大量修建蓄水池,最终计划将集水区的面积扩大到全岛90%,以采集每一滴雨水,海水淡化也是新加坡淡水的一种获得方法,但海水淡化技术昂贵的成本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2003年新加坡国庆日那天,时任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和数万名观礼人手中都拿着一瓶包装饮用水,这就是新加坡经过四十多年研发出的“新生水”,这种利用高科技将污水处理净化生产出的水,质量纯净,而且超越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标准,这一技术成为新加坡淡水生产的突破,到2011年,新生水已占到新加坡淡水供给的三分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我们水源团队的努力,我们有了新生水,可以自给自足。那时时任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迪非常失望,他压榨我们随意开价的计划泡汤了。

现在,马来西亚用水源要挟新加坡的效果已大不如前,反倒是新加坡利用技术优势低价引入马来西亚的淡水,经过净化之后再高价卖回马来西亚,有了充足的淡水供应,新加坡的发展也更加如鱼得水。新加坡开始独立发展时,除了水之外的另一大隐忧就是许多新加坡人的居住条件,那时新加坡像样点的住宅不多,很多人还住在由木皮、铁皮简易搭建的亚答屋之中,也有人居无定所,住房问题对于国家稳定所带来的影响也被新加坡执政者敏锐地捕捉到。

我们创造了人民拥有房产的民主制度,因此新加坡才能享有稳定,你要人民捍卫国家,就要使国家兴衰与他们利害相关,这个家你也有份,你才会为了自己的家人而保卫它。

人民行动党提出的住房解决办法就是如今享誉世界的组屋制度,组屋全称组合房屋,是由新加坡政府承担建筑的公共房屋,也是现在大部分新加坡人的住所,这种组屋制度于建国之初有李光耀提出并主导推行,早期只有月收入在1500新元以下者才可申请及随后逐步放宽到3500新元,截止到2010年,85%的新加坡公民住进了政府建造的组屋,其中93%的居民拥有其房屋的产权。

[attach][/attach]

HDB

严孟达(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员前副总编辑):政府有大量的津贴,确保不同收入阶层的人都能够拥有自己的屋子。

陈企业(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竞争力研究所所长):居者有其屋是一个很重要的政策,所以说经济的增长商人能够赚钱获利,享受经济增长的好处,普通老百姓他就必须随着经济增长在房屋的价格提升里面,享受到好处,如果你买三万,二十年以后它值到30万,所以这个财富就好了。

解说:于是组屋制度成为新加坡最具象征性的利民政策之一,国民从这一制度之中获得好处,国家也获得认可,这也正是李光耀在任总理期间孜孜不倦追求的,一个稳定、公平、公正的新加坡社会。不过,对于新加坡政府在经济方面的不断“插手”,争议也从未停息,甚至有人将新加坡戏称为“保姆国家”,在这之后新加坡所代言的发展模式又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讨论。

尽管新加坡拥有了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制度,迅速的发展同样获得经济上丰厚的回馈和积累,但是新加坡政府从来都拒绝建设一个高福利的社会。

政府的角色是确保社会的团结,不会如美国那样出现对现实不满,满腹怨言和叛逆的低下层,英国和欧洲采取的应对方法是实施社会福利制度,我们不能走那条路,因为我们会失去进取心。

新加坡的执政者认为,太多的福利容易让人懈怠,从而不再“刚强勇猛力争上游”,而这正是新加坡赖以生存的基础。

严孟达:李光耀当年很早的时候就有一个想法,就是说新加坡必须永远保持领先,在本区域,而且要远远的领先,至少要领先15年。

解说:我们不可以使人们失去进取心,一旦他们失去进取心,又认为坐享其成是理所当然,社会会照顾我,我来到世上,你是政府,你必须照顾我,我们就会有麻烦。

虽然新加坡严格控制社会福利,但是政府也绝不吝啬,而是从每个新加坡人的实际需要“与民分利”,让人民享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好处,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政府出资开展大规模公共事业建设,大到地铁,公路的建设,小到天桥人行道防雨顶棚,社区电梯等便民设施的完善,再到城市绿化,清洁方面的投入,努力提高新加坡人的生活舒适度,同时大力提高教育和医疗的保障,从这些方面为公民提供补贴。

[attach][/attach]

陈企业:每一个想工作的新加坡人都会找到一份工作,而且工资是不错的,我们要做到每个想读书的新加坡人不会说因为学费太高而没有办法上大学受教育,我们现在还要做到每一个生病的新加坡人就有一个能够付得起的医疗服务。

解说:新加坡依靠这样的方法不断与人民分享经济腾飞的红利,又拿捏有度,持续保持本国人民的进取心和竞争力,效果显著。而这一模式的形成则是与李光耀时刻提醒的新加坡的脆弱性息息相关。

新加坡的模式是无法轻易复制的,我认为这是我作出的最大贡献,也是最有价值的事情。

陈企业:当时(建国初期)资源有限,我们急于跟全球化挂钩,有限的资源那我们要做一个非常难的决定,要把钱放在盖港口机场,还是盖大学,公立学院,李光耀作为建国的第一代,他说把钱放在机场和港口。

解说:在这个时期,为了扭转大量失业单纯依赖转口贸易的局面,新加坡政府根据自己作为一个城市国家的特点,重点建设中心市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引进国外资本,走工业化道路。

陈企业:我们当时就是要把跨国公司引进来,制造就业机会,然后学一些国际公司的管理方法,外资在新加坡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据了解,目前有来自欧美日等地7000多家跨国企业在新加坡设立了分支机构,其中60%的投资者在新加坡设立了其区域总部。而尽管如今新加坡私有和外资的大中小型企业林立,但新加坡却并不是以私有制为主导的经济市场。有研究表明,政府所拥有或控制的企业称之为“政联公司”,在经济中占到的份额达到60%以上,涵盖制造业、金融、贸易、造船、能源、电信诸多领域。不过新加坡的国有企业和其他地方的国有企业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们在商言商,效率至上,而且不会得到政府任何的特殊支持,因此在纯商业竞争环境下,它们唯有靠法律、人才、制度来保持公司竞争力,同时杜绝腐败的滋生。

有人认为新加坡模式在经济上的另一大特点就是,既有前瞻性的长远规划,又能不失时机灵活应变,而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至关重要。随着近十几年间服务业需求的增强,一向被世人看做保守的新加坡政府,也变得越来越包容开放,相继引入了两家赌场落户新加坡。

嘉宾:新一代的领袖起来,他们就觉得说很多传统的看法是不是可以用新的角度来理解来切入来看,就是说把赌业融入一个更大的构想里面,就是说所谓的综合度假村,他们的(赌博)设施只能够占整个综合度假村多少百分比,那么综合度假村主要还是提供酒店会议场所,那么赌业也是吸引外国一些大机构来新加坡办国际会议的一个点子。

解说:新加坡搭上博彩业发展的快车,吸引到更多的世界目光,政府同时又试图通过对赌场的限制,掌握它对新加坡人的影响。

嘉宾:你必须承认新加坡人也有很多到外面赌的,也有一些赌也是在公海上面,新加坡有了这个赌业之后有了这个五星级的酒店度假村之后,附近的那些小赌业反而关门了。

解说:不过不同声音同样存在,有人质疑这种为了发展而引进赌场的做法将会在新加坡产生不良的社会效应,甚至会对下一代起到不好的示范,新加坡是否应该为了经济而牺牲一些坚持?但这并非新鲜的话题,因为从新加坡一路发展以来,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关注发展背后新加坡所付出的代价。

吴新迪(新加坡《联合早报》总编辑):我觉得更好的来形容的话,可能是中间的一种取舍吧,几乎所有的资源可能都放在经济建设这方面,当然可能就忽略了人文这方面的发展。

解说:由此展开的思考也正在新加坡的社会中慢慢发酵。

陈子谦短片《薄饼》片段:你好,今晚出去啊,去哪里?是吗?

阿杰。

哦,应该不可以,要帮我爸做东西。

[attach][/attach]

新加坡青年导演陈子谦

解说:这是新加坡青年导演陈子谦拍摄的一部短片《薄饼》,故事中一位新加坡少年因为不满父亲用传统方法,手工制作薄饼,年年祭祖“劳师动众”与父亲发生争执。

陈子谦短片《薄饼》片段:为什么要麻烦全家人来跟你瞎忙受罪。

嫌麻烦就不要做啦。

不要做就不要做,这样厉害你自己做,真是多此一举。

解说:在陈子谦的许多电影里,充满了怀旧的味道,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新加坡传统文化的珍视和担忧。

陈子谦(新加坡青年导演):我们有很多新加坡的一些华人的一些文化,我觉得需要保留,尤其是现在整个大环境在变,而且新加坡变化也是非常非常大的,我希望用我的眼睛来把这些全部记载下来,因为我很担心说最后就会轮到我的时候就是全部都没有了。

解说:在经济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之间做好平衡,是如今很多国家都在面临的难题,新加坡也不例外,在许多华人看来,一些传统正在消失。

陈子谦:在我生命中两个很重要的地方的东西已经不见了,第一就是东亚咖啡店,那是我19岁基本上就是每个星期去一两次的一个地方,第二个就是新赛凤,新加坡最久的戏班子,就是闽南戏班,大概有130年的历史。

解说:新加坡拥有悠久的华人移民史,保留和传承了许多华人的传统文化,甚至有一些在其他华人社会早已消失,传统戏曲就承载了几代新加坡人的回忆。

沈炜竣(新加坡戏曲演员):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祖母常抱着我去看潮州大戏,当时我的志向就想长大后成为一名武生,因为武生穿上戏服非常的威猛,我就不晓得为什么,就非常热爱这门艺术,而且可能我发言到很多的年轻人喜欢,我就觉得更加应该尽一份绵力。

解说:沈炜竣是现在新加坡青年戏曲演员的代表,他自小与戏结缘,这一华人的传统艺术深深吸引了他,尽管曾经遭到家人的反对,但他依然投入到潮州戏的演绎当中。不过传统戏曲在新加坡的境遇让他不得不面对,他不断利用新的媒介和方式希望在年轻人当中推广这些文化的尝试从未停止,可是,现实却总是让他感觉到些许无奈。

沈炜竣:现在新加坡的戏班是越来越少,台上的演员越来越老,台下的观众是几乎没有了,已经慢慢走下坡了,非常的可惜。

视频片段:祝福新加坡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解说:这些文化的衰落,记忆的消失,伴随着一座座写字楼商场的拔地而起,似乎不被人们察觉,但却在一些人的心中形成难以抚平的落差。

吴新迪:作为一个政府它就要先决定哪一个是它的优先,哪一些可能要先搁置,以后再来做,一种这样子的取舍,肯定的在这个取舍当中,就有些取有些舍。

解说:这是新加坡作为小国的尴尬,因为国土面积小,面对经济建设一些老建筑必须要被拆除,因为多元的人口结构为了种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就必定要有另外一些取舍,例如语言。

在新加坡举目望去,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等各种族的人们生活在这里,尽管肤色与人种各不相同,但他们却拥有着同一种语言,那就是英语,新加坡独立之后李光耀观察到新加坡种族与发展的问题,决定将新加坡的第一工作语言定为英语,而各族群自己的语言成为第二或第三语言。

吴新迪:英语作为新加坡的共同语言,还有作为它的工作语言,有两方面的考量,一个是政治考量,如果在当时建国的时候把华文当成是一个官方的语言,肯定周边的国家会不太自在,另外也要考虑到新加坡如果当时要在国际上,要能够跟整个国际接轨的话,最好的选择是什么?

解说:不过随着新加坡的发展尽管政府一再强调学习各自“母语”的重要,但是人们发现,掌握熟练的英语更能在这个社会当中立足,于是,本族语言相较于英语逐渐式微,这一现象在新一代新加坡人当中尤为突出。

李炯才(新加坡开国元勋外交部前高级政务部长):我是感觉最可惜的就是我们年轻人太洋化,我们不要忘根,树都有根,我们不能够变成一个完全不懂华语的华人了。

解说:这样的变化也让许多人担心,新加坡的文化的根,国人的民族自信是否将会随之崩塌、消失?

吴新迪:你说新加坡的华文的根完全被失去了吗,我觉得这么说吧,很多中国的朋友这么告诉我的,他说在中国过春节,他的年味可能要比新加坡还来的更淡一点,他们说来到新加坡过春节感觉到那个春节真的是非常热闹的,为什么?因为我们珍惜这样子的东西。

解说:有不少人也对文化消失一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新加坡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珍视已经深入骨髓,不易改变,并且政府也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来弥合年轻一代与传统新加坡之间的间隙。

[attach][/attach]

严孟达:李光耀在1980年代的时候也开始看到新加坡过分注重英文,也会出现一种那时候就提出一个伪西化的课题,因为新加坡都是受英文教育的,怕价值观什么都朝向西方的价值观,那么会带来很多新加坡社会的问题。

解说:新加坡已不再是建国之初单纯的样貌,经过了50年的发展,一个新的新加坡正在出现和形成,而多年前提出的政策也开始经受越来越多的考验,这些变化也同样正在考验着新加坡。

杜平:我们接触的很多新加坡人都认同,尽管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开始保护,但是一些新加坡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这或许是发展的必然,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一个小国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对于民族的根的重视,并努力在经济发展当中寻找平衡,已经实属难得了。

[attach][/attach]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