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新加坡圈 于 9-9-2015 19:39 编辑
孙喜新加坡 独立时评人
新加坡第17届国会选举将于周五(9月11日)举行。这将是后李光耀时代的首次大选,而且各反对党也将首次全面竞战所有89个选区,因此被广泛视为新加坡未来政治的分水岭,即人民行动党(PAP)的执政地位极可能会被反对党进一步蚕食。
如今,各政党的竞选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不论是电台广播,还是网络媒体,随处可闻各类应接不暇的竞选广告;不论是在地铁站,还是小贩中心,随处可见为拜票而蜂拥而至的候选人。
此情此景,令人不禁联想起一年一度的新加坡大热卖会(Great Singapore Sale,GSS)。
君不见,那些笑容可掬地分发竞选传单或者口若悬河地发表竞选宣言的大选候选人们,与大卖季中那些礼貌热情且滔滔不绝的促销人员何其相似。所不同的是,候选人们卖力推销的不是商品,而是自己,以及各自所属政党的政治理念和政策主张。
[attach] [/attach]
几乎所有候选人都热衷于承诺,“一旦当选,必将全心全意为国为民服务”。因此就本质而言,大选更像是一种“招投标”,即选民通过选票,将未来几年管理国家事务和服务选民需求的外包合同“发包”给参与竞标的某个或某些政党。参与竞标的政党越多,选民的自由选择性就越大,由此可见有竞争不是件坏事。试想一下,如果某个商家垄断了某个市场,它还会有多少急迫的压力去尽心尽力地参与大卖季呢?
与在大卖季中商家促销的手段类似,各个参选政党的竞选手法也是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不过究其本质,不外乎都是在推介自家的产品或服务多么的更加“物美价廉”,而“降价”和“赠品”又是两大最惯用的伎俩。
在大选季,几乎所有的政治人物都忽然变得比平常更加平易近人和谦虚谨慎,这就是他们在主动降低身价。同时,不少候选人也会承诺一旦当选后,将为选民提供多于竞争对手的超额服务,则类似随附赠品。
不过,大多政治人物都善于在竞选期间做出各种“看似美好”的承诺,并以“民主”作为幌子,因此选民需睁大眼睛,仔细分辨哪些只是难以兑现的“空头支票”而已。 值得一提是,新加坡所独有的集选区(GRC)选举制度,的确成功地确保了国会中有少数种族的代表。不过,它究竟更像是一种“捆绑销售”(bundling),还是“联合投标”(joint bidding)呢,也许只能见仁见智了。
众所周知,消费者有着多样化的消费偏好。比如,有些人忠实于自己常用的传统品牌;而有些人则青睐创新而乐于尝试新产品;甚至还有些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就喜欢猎奇而冒险使用奇货异品,即便它们缺乏质保或往绩(track record)。这些都无可厚非,毕竟购物消费是非常私人化的事务。
不过,投票毕竟不同于购物。首先,个人的投票决定将极有可能影响周边其他人的生活,甚至整个国家的未来前途。其次,“柠檬法”(Lemon Law)能够保障消费者有权在购物6个月内要求修理或替换瑕疵产品,不过一旦投了票,选民可能需要等上数年才有机会反悔。因此,严肃的大选绝非儿戏,成熟的选民应该懂得该如何谨慎和负责任地利用自己手中的神圣选票。
新加坡的年度大热卖会,不仅是新加坡本地人的购物盛宴,也是被盛情邀请的世界各地购物迷们的狂欢节。而新加坡的大选,当然只有符合选举资格的新加坡公民才允许参与投票,他们就像有权参与公司年会投票的股东(shareholders)。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每当大选期间,总有人煽风点火地把矛头指向新移民和外国人等“替罪羊”,就显得有些不厚道了。
其实,大选的结果事关新加坡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及其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因此,不能说新移民中的永久居民或其他仅在此工作学习生活的外国人,只是“隔岸观火”的旁观者,抑或“不容置喙”的局外人。我们绝对也是唇齿相依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并衷心祝愿新加坡未来好运!
来源:BBC中文网
[attach][/atta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