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看报导的话,你可能会觉得Startup在新加坡真的很火热,似乎每个人都想卷起袖子创业,但实际的状况是,大部份的新加坡公民对创业或加入新创团队并不是很感兴趣。因为新加坡的失业率非常低,几乎达到了全民就业的状况,而且好的工作机会很多,不需要冒风险就有不错的收入。举科技业为例,像IBM和SAP这种跨国大公司在新加坡雇用了上百名研发和业务的人才,而网路巨擘如Google和Facebook都把亚洲的总部(「大中华区」以外)设在新加坡,就连Snapchat都在新加坡设有工作团队。 另一方面,新加坡经营企业的成本非常昂贵,人力成本和租金高到足以让大部份的人对创业感到却步,大多的新加坡人还是宁愿待在大公司工作,也不愿承担高风险出来创业。所以,新加坡的Startup风潮看似火热,但真正活跃的创业家大多是外国人或是留学回国的海归派,而非本地人。 新加坡政府是Startup 生态圈背后最强而有力的推手台湾人的创业带有点草根性质,很多年轻人对过低的起薪(22K)感到愤怒,而一些30~40岁,职涯走到中间阶段的人才,在传统产业或是电子大厂看不到成长的机会,新生代跟中生代都纷纷跳出来创业。相较台湾「揭竿起义」型的创业,新加坡的创业氛围就都是由政府来主导,属于由上至下的概念。新加坡政府很明确的揭示了国家未来的方向——以科技创新产业作为经济成长的新动力,且政府目前也在积极培育科技/工程技能的人才。 新加坡的总理李显龙先生在最近一场创业论坛中,公开了自己用C++语言写出的数独破解程式,并且鼓励国人学习程式,且他自己的儿子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就读,在美国Google当产品经理。不难看出国家领导人对科技的重视。 新加坡一直以来都是政府主导的国家。当政府倾全力在朝科技新创的领域发展,我们也就可以想像为什么tech startup 的生态圈可以在新加坡如此快速的发展了。 下面是新加坡Startup Ecosystem 示意图: 为了打造健全的创业生态圈,新加坡政府斥资了10几亿美元,分散投资在各种创投基金和加速器中。新加坡政府把资金投入在私有机构中,而且大部分都是跟新加坡人和外国人共同创办的团队。譬如JFDI 的共同创办人Huge 来自英国,而Golden Gate Venture 的创办人Vinnie 则来自美国。最近国发会投资了500 Startups 和台湾本地的加速器AppWorks,或许正是取经新加坡政府的作法。 此外,为了鼓励创业,新加坡政府也制定了许多对新创企业友善的政策;譬如补贴新创企业训练和招募人才的各种费用,或是担任早期天使投资人,帮助新创企业度过前期最困难的关卡。更动用大量的资金,建设startup空间与社群。 图为政府推动的startup园区Launchpad 与最新的co-working space Bash。 政府领军投资,国际资金蜂拥而至新加坡政府如此支持新创产业,来自私部门的资金自然也不会缺席,且其中不乏来自海外的资金。重量级的创投包括Sequoia, Intel Capital, Rakutan,和Gree Ventures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投入资金到新加坡的新创企业。新加坡政府也懂得如何操作媒体与PR,比如美国知名创投、Draper University的创办人Tim Draper到新加坡拜访,对新加坡的「创业家精神」留下深刻印象。而Tim的到来也让新加坡在国际新创舞台上受到肯定。 2013年,创投总共投资了17亿美金在新加坡的科技产业,比起2011年足足成长了60倍: 这个投资金额远大于香港,甚至超越了市场大得多的日本和南韩。这是因为投资者看到的不只是新加坡,而是整个东南亚市场。这个有超过六亿人口,经济正在快速成长的庞大市场,是国际VC在印度、中国后看到的另一个宝矿。 现在新加坡资本市场的热度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大规模的投资、收购屡见不鲜,以下是一些新加坡企业并购其他公司或退场(exit)的例子: - Amobee 以USD 300M 被SingTel 收购
- Viki 以USD 200M by 被日本Rakuten 收购
- SG-Carmart 以USD 48M by 被SLP 收购
- Zopin 以USD 30M 被美国Zendesk 收购
现在新加坡政府正透过直接投资或是间接影响,「养育」出自己的独角兽(Unicorn,估值达10亿美金以上的新创公司)。 新加坡创业圈的特色国外创业家带来海外经验 新加坡2014 年的人口是550 万,但有接近40% 的人不是新加坡公民,这些人大多由国外工作人士和留学生所组成。新加坡的英语环境和移民友善政策,让很多海外的创业家选择在新加坡创业,他们把成熟市场(欧州、北美)的经验、知识和人脉带进新加坡,这无形中也帮助了新加坡本土Startup 的成长。 募资和金融环境Startup 的募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种子轮、A轮(及以后)和Late Stage (pre-IPO),台湾有种子轮和pre-IPO 的投资者(天使或VC) ,但极度缺乏中间的A、B 轮资金,很多Startup 的种子资金烧完了就走不下去。而新加坡的募资环境就比较健康,三个阶段的募资都有VC 在背后支持。像是来自美国的Sequoia 和Intel Capital,来自日本的Rakutan 和Gree Ventures,还有新加坡本地的SingTel Innov8 等等。 同时,新加坡的金融体制成熟开放,政治稳定,公司税率低,是企业与投资者非常喜爱的环境。所以大部份在东南亚的新创团队,在开始募比较大的资金时,都会在新加坡设公司,以准备下一轮集资。 关于人才新加坡人口少,但人民背景与文化多元。很多年轻人有跨国工作的经验。其中有些优秀的人才在东南亚的国家工作过,或具备欧美外商的经验。他们的英文素质很高,也很习惯与不同国家的人共事,如果你的Startup想朝东南亚或北美发展,正在寻找具备国际移动能力的人才,新加坡会是一个猎才的好地方。 另外,因为现有产业结构的关系,新加坡的商业人才多,但相较之下技术人才就比较缺乏。至少跟台湾比起来,资讯工程在新加坡并非热门科系,因为技术人才供不应求,很多的Startup 会倾向把产品外包给印度、越南或菲律宾的技术公司。能力好,对Startup 模式熟悉的开发人才,随着募到资金的新创团队增加,他们的身价也在快速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