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9-4-2016 00:50:44|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多说两句。
学钢琴,除非孩子有天分而且有很浓的兴趣,就像Joey Alexander那样。可以全家投入去好好培养。
对大部分孩子来说,学钢琴是一个基本的素质教育,目的是让孩子能培养一些兴趣,以后可以自己更好地享受音乐。如果把学钢琴变成很功利化得事情,对孩子的培养很有可能适得其反。
新加坡很多的家长让孩子学琴的目的很明确,就是DSA进好的中学,这是非常功利的一个目的。在实际操作上,真正能通过DSA进名校的机会非常少,除非你能过Diploma,或者8级优秀加有表演经验和比赛奖牌,这样的孩子每年在新加坡没有几个。因为学校招DSA孩子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给学校拿奖争光,而不是为了培养孩子,或者为了什么多样性。
退一步,即使你努力把孩子推到了这个高度,很多孩子在进了DSA名校后,很快就失去了压力,动力和时间。大部分继续学习MEP的孩子都对音乐失去了兴趣。整个学习基本上是混下去的。只有极少数的人真的有兴趣的人能坚持下去,或者在环境的逼迫下拿到Diploma后就放弃了。这里面的孩子,很多是有音乐天赋的人,可最终对音乐失去了兴趣。
这个结果和家长的最初想法或者要求完全南辕北辙。
相反很多孩子,家长没怎么追孩子,但创造条件让孩子一直继续弹,到了中学,很多孩子兴趣逐步被培养起来,真能去享受音乐。进而能继续学习和考级。最终水平会追上上面说的孩子,而且还保持了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这里的分析是基于孩子能够忍受练琴的压力而且最终能够达到家长的要求,没有偷懒和抱怨。而且这个分析有实际的例子支撑,不只是逻辑上的分析。
对大部分家长来说,完全不必用培养有天分孩子的方法,去要求自己的孩子把一个基本素质教育的科目,学得和有天分孩子一样好。
回到这个主题,我的观点是,孩子开始学琴,培养兴趣最重要,级别不用去刻意的追。当孩子有足够的兴趣后,再给孩子一定的要求。至于DSA完全不去考虑,除非老师发现孩子很有天分,再花功夫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