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易经基础知识 《易经》又名《周易》,古有三《易》,分别为《连山》、《归藏》、《易经》,又称三《易》为《三坟》。即《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典籍。八索之学乃八卦也。随朝代更迭,《易经》的名称各有不同,周朝为《周易》,之后有汉、唐易,宋易,明、清易等。上古伏羲氏之王天下,仰则观于天文,俯则察于地理,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因河图而画八卦,重之为六十四卦。 河图者象数也。(前二合七、后一合六、左三八合、右四九合、居中者五与十合,天数廿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自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彖辞、象辞、文言、糸辞、说卦、序卦、杂卦传为十翼。孔夫子知天命之年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十翼也。综观中国远古文化、河、洛是其根,自汉代由田何传古易,其特点是以象数为主,主要内容乃互卦、消息、爻辰、阴阳升降、卦变纳甲、卦气、十二禽辰等等,其内容与天文星象、历法皆有关。这正是古易精华之所在,同时亦是卜易之源头。其传承由伏羲-神农-禹王-文王-周公-孔子-子庸-子家-子乘-田何--丁宽--高相、田王孙--施仇、孟喜、梁丘贺--焦延寿--京房。费直--王瑛--马融、郑玄、荀爽。其中京房氏章句十二卷、费直四卷、马融十卷、荀爽注十卷、虞翻十卷、王弼注七卷……上述易学大家所遗留之典籍、虽门派林立,但各有所长。 吾国《易经》典籍之注解浩如烟海,种类繁多,但其本质终极目的,即是卜筮。上古历代圣人之心法,古易之精髓,得其精者可以参天量地,谙知其理亦可趋吉避凶,化煞呈祥。汉时延寿尝曰: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近代易学大家尚秉和先生云:未学易,先学筮。卜筮之意义在于人之智慧及正常逻辑思维无法解脱、决定、判断分析的同时,在错综复杂的疑难事理上提供可靠准确之答案。 任何事物之兴衰际遇,吉凶规律,皆离不开阴阳五行、生克制化、旺相休囚之法则。这一法则恰恰给人以智慧、启迪,而且起着极其重要的潜移默化之影响作用。近年来,在易学界这一汪洋大海中,能掌握这一法则的人多如牛毛,但能准确决策者亦寥寥无几,余多年精心研习古易,观象玩占,深悟大易术数之真谛,兴衰之定律。术者:方法技术也;数者:宇宙及人事之生灭规律。 了解易经基础知识内容根据张成老师易经应用智慧内容整理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