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5510|回复: 0

AEIS小五考试成功分享+给孩子找学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3-12-2019 08:11:25|来自:广东广州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孩子二月底来新,九月份参加AEIS考小五,上上周公布顺利考上。有好些家长询问我了解孩子备考的情况,我找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总结,希望对大家,尤其是希望自己能辅导的家长,带来一些帮助。

我们的情况:
男孩,爸爸妈妈在国内工作很忙,没有管孩子,孩子从小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爱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作业马虎,老想打游戏和玩玩具。家长唯一做的就是周末了解一下孩子周一到周五的学习情况,然后周六日带孩子上学而思,期末考试前两周帮孩子临时抱佛脚的备考。
国内政府小学四年级读到今年一月份,成绩班上前10,幼儿园的时候有跟外教学口语,小学三年级开始在上学而思的英语班(学而思分基础班,提高班,尖子班,超常班,我们孩子开始是提高班,后来到了尖子班)打英语的基础和VIP Kid练习英语口语。
二月底因为妈妈外企工作调动一家人来到了新加坡,三月底上三育四年级,九月份第一次参加AEIS考试报考小五,三育上学年考试全班第一,两周前接到通知考上AEIS小五
来新加坡后学习由爸爸全职负责辅导,刚开始去了解或尝试了几家AEIS备考机构,前前后后上了不到15次课(六月份爸爸妈妈回国办事,没时间管孩子学习,丢到机构上了10次课)不满意,还是坚持自己辅导,然后请家教上门单独教作文 ,我们在老师的基础上再额外的引导(爸爸妈妈虽然都有英文基础,但是作文会容易中式英语)

经验总结:

不以备考AEIS为主要学习目的
(我们看重长远的目标而不是眼前的AEIS考试,那就是孩子要能融入坡国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没有让孩子去上语言学校,而是选择了三育。一方面孩子可以在进政府学校前有个过渡时期去适应坡国的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孩子还能享受正常的校园生活 – 除了英语和数学,还有科学和美术音乐体育,这个在我们看来,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我们的理念是,坚信底子打好了,东西学扎实了,不管是AEIS,还是其他的考试,都不会是问题。无非就是考前要针对不同的考试的题型做一下了解和熟悉)

好的计划+持之以恒
(没有运气也没有神话,机构所谓的备战几个月就考过,不是孩子本身天资聪颖,或者有一定基础,就是孩子很自觉的在那几个月付出了常人不能忍受的辛苦。我们孩子半年时间考AEIS成功,跟之前在学而思打下的基础密不可分。在过去半年,听到了好多不同家长的分享,我也好几次对爸爸的计划提出了怀疑,因为没有看到孩子明显的进步,但是很庆幸我们爸爸一直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分析孩子的情况,找出孩子的强项和弱项,给孩子计划好每天要完成的内容,逐一加强巩固。从一开始孩子抗拒到现在能主动完成,不但累积了知识,还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最近两个月更是培养了孩子自学的能力,爸爸辅导孩子的压力和时间都少了很多)

思想辅导必须和学习并行
(来新加坡,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以前的朋友都没有了,语言又不通。我们非常担心孩子在精神和思想上不能顺利过渡。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重要。这也是我们伟大的了不起的爸爸,牺牲自己,辞职过来帮助孩子的原因。孩子在三育的第一个月,每天放学回家发脾气。上课听不懂,问别人又被老师说上课讲话扣他操行分,有时候被老师批评了,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肚子委屈,回到家还要被爸爸盯着压着学习。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给孩子做思想工作,帮助孩子融入这边的新生活)

家长以身作则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99% 的孩子,学习是一个辛苦而烦闷的过程,我们也没有那么好的运气,遇到一个自己爱学习主动学习的孩子 – 准确的说是我们在孩子可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年纪,我们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在他身边帮助他。在过去的半年,跟孩子在学习上的拉锯战,也是一本血泪史。学习学到发脾气,闷声回房间不说话,跟我们争论要玩ipad和手机,各种情绪上线,这都是时常发生的事情。为了让孩子明白,他的学习,就像爸爸妈妈上班一样,是他的责任,让他明白他学习辛苦,爸爸妈妈上班也一样辛苦,我们家的日常就变成了孩子学习,爸爸学习,妈妈加班回邮件写报告。孩子跟我说他学习的辛苦,我就跟他分享我工作的辛苦,让他知道他不是孤军作战,还有其他队友跟他一样在“痛苦挣扎着”)

学习和放松(户外活动)并行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基础。周一到周五三育上课,还有下午和晚上的学习,如果孩子学习任务完成的早,就让孩子去游泳玩水。周六日,我们坚持带孩子出去徒步半天,一方面锻炼身体,一方面接触大自然,还可以让孩子可以在繁忙艰苦的学习生活中有喘气放松的机会)

爸爸将继续全职照顾辅导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因为孩子是独生,生活学习中未免孤单,我们想给孩子找一个同伴(10-12岁)一起学习加油,有寄宿需求的家长欢迎联系孩子的爸爸谭先生(微信号:13760621106)欢迎有相同教育理念的家长联系我们。谢谢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