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22102|回复: 0

[随感] 美学心得(第二百二十三集) 罗国正 (2021年6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6-2021 17:22:4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学心得(第二百二十三集)
罗国正
(2021年6月)
2984、清朝画家、画论家布颜图,满洲镶白旗人,官绥远副都统,能画、善诗、好琴。他的主要美学观点如下:
1、绘画分“为人画”与“为己画”。
2、“为人画,绚然夺目以炫世,非智者不能”;“为己画,澹然天趣,以图自娱,虽愚者亦能”。
3、“山水始有专学”,始祖唐王维。
4、“王右丞与友人诗酒盘桓于辋川之别墅,思图辋川四面环山,其巉岩叠巘,密麓稠林,排窗倒户,非尺山片水所能尽,故右丞始用笔正锋,开山披水,解廊分轮,加以细点,名为芝麻皴,以充全体,遂成开基之祖。”
5、李思训开钩砍法,“其风神豪迈,玉笋琳琅,便与右丞鼎足互峙,媲美一时。”
6、“山水不出笔墨情景。情景者,境界也。古云:境能夺人。又云:笔能夺境。终不如笔境兼夺为止。”
7、“盖笔既精工, 墨既焕彩,而境界无情, 何以畅观者之怀?境界入情, 而笔墨庸弱, 何以供高雅之赏鉴?吾故谓笔墨情景, 缺一不可, 何分先后。”“盖因情景入笔,笔境兼夺,有感而通也”。“夫境界曲折,匠心可能,笔墨可形,然情景入妙,必俟天机所到,方能取之。”
8、“须待心怀怡悦,神气中融,入室盘礴,方能取之”,此谓“天机”。
9、“天机若到,笔墨空灵,笔外有笔,墨外有墨,随意采取,无不入妙,此谓天成也。”
10、“以笔使笔”,“笔笔取神”,“笔笔用意”,“日久其生灵活趣,在在而出”。
11、“气韵出于墨,生动出于笔”。
12、“无笔之笔,气也;无墨之墨,神也。”“山水画学,能入神妙者,只能一法,最为上上。”
13、“所谓无墨之墨,非全无墨也。干淡之馀也。干淡者,实墨也。无墨者,虚墨也。求染者,以实求虚也。虚虚实实,则墨之能事毕矣。”
……
当我读到布颜图谈及王维的部分,令我感动,思考很多,想到他是唐诗史上与李白、杜甫齐名的大诗人,世称他为诗佛,主要不是在他不少诗有禅意,而是指他在这方面树立了高峰。其实,从王维的作品中,尤其是他在官场的文章中,主要是表现儒家的理念,在交往中的诗作里,也有道家的思想,在他购置辋川别业、官场失意后,面对大自然的吟咏,他以恬淡的心境,描写和展示江山的美,使人进入充满禅意的境界。我还想到他十五岁离家到长安,以优秀的诗篇、画作、音乐、长艺,受到豪门权贵的青睐。王维屈已求进,借助歧王之力,获得公主保荐,当上京兆解头,又顺利登进士弟。这与他后来清高的风格不同。这也验证了,人到无求时,品易高。我又想到他曾任太乐丞,因所辖伶人违规被谪济州一呆五年。想到他献诗张九龄宰相,道出用世之心未泯,果然被任右拾遗,以监察史身份出使河西。我再想到张九龄被李林甫挤出朝廷,但王维并未逐出官场,反而稳步升迁,同时他购置辋川别业,这时已进入半官半隐状态。我继续想到安史之乱给多少人尝尽苦楚、屈辱,王维不幸成了乱军俘虏。还授予伪职,这件事全方位给他带来苦难,险些身家性命都不保。使到他身心全方位受损。平乱后,朝廷对附逆者分六等治罪,王维在其中。不幸中的大幸是,王维因一首哀伤唐室的诗,和因他弟弟已成高官力保,避免了很多灾祸,但毕竟是罪臣。此后,他人虽在朝,官职有所升,但虚与委蛇。想到他之所喜爱的辋川别业,因为只有这地方才是他的领地,回到这里,他才是真正的主人,同时又是他的精神王国所依赖的乐土。我更想到他十五岁之前,他有多么优秀的父母、导师把他精心培育,天赋过人的他多么的勤奋好学,从自己的家走向朝廷的道路,他的表现是多么的优秀,同时又有多么优秀和强而有力的引路人、支持者。我想到很多……。总之,唐朝能造就出一位诗佛和山水画基祖,里面包含太多太多因素和玄机!
千百年来,王维有很多崇拜者,他的作品意境和风格特别受到一方面的人群喜爱。例如,有的出家人,请我写一幅书法作品,就指明要写王维的诗。在崇拜者中的优秀者,布颜图可算是一个。布颜图的爱好和专长与王维非常相近,都是诗、画、音乐,都在朝为官。所以,布颜图的美学思想深受王维的影响显得自然、合理。这种隔多个朝代还产生强劲的文化传承和美学灵魂的感应,非常值得大家认真研究,特别是对艺术有强烈追求的人,可以从这类现象中感悟到很多东西。
虽然,在布颜图的美学观点,总体上是按中国传统的美学思路,但他能很灵活辩证地表述这方面的问题,不少是他的经验之谈,独特的见解。他将绘画分为“为人画”和“为己画”两类,并作出解释,见解很妙。他提出“山水画学”的概念,确认王维是山水画学的基祖。这在美学、美学史、艺术史和对从事山水画学习、创作的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理念,没有深厚的理解和功力,是提不出来的。他举例讲出很多绘山水画的技法,为达到创作时精工焕彩、情景交融,逐步由技进乎道的境界的过程中,明确其中重要的环节是:“盖因情境入妙,笔境兼夺,有感而通也”。这里有审美的心理学原理,使灵感孕育至爆发,则得他所说的“天机”,“天机若到,笔墨空灵,笔外有笔,墨外有墨,随意采取,无不入妙,此所谓天成也。”这是经验丰富的书画家,有机会体验到的情景。我认为,这也和人体的气场,遇到“气机”时容易得“天机”。布颜图继承传统美学强调的“意在笔先”,并有所发挥地说:“以意使笔”,“笔笔取神”,“笔笔用意”、“日久其生灵活趣,在在而出。”读这些句子时,令我击节鼓掌!他还进而论述笔墨技巧的关键:“气韵出于墨,生动出于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崇高境界的美:“无笔之笔,气也;无墨之墨,神也。”“山水画学,能入妙者,只此一法最为上上。”
布颜图在艺术上的思路和行动主线是这样:结合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情况,选准一个与自己爱好接近并可以学习、模仿的偶像为主,兼顾学习、模仿其他优秀艺术作为辅助,通过努力学习和艺术创作实践,从中产生很多感悟,确定相关的审美标准,分出类别,分出层次,努力实现艺术创作的崇高境界,将自己的画家心法传于世,教育后学。一方面通过艺术修炼提升自己的境界,确证自己,另一方面以悟道之身,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外化为艺术、美学的客体,影响他人,用美的精神滋养后世,以求实现永恒!其实,不少人一生都是按类似这样的模式发展,只是选择的专业有所不同,奋斗的目标不同而已。
2985、清朝印学家朱象贤认为:“古印良可重矣。可以考前朝之官制,窥古字之精微,岂如珍奇玩好,而涉丧志之讥哉?”他又说:“印为示信之物,所系非轻,故古今封拜之所及、命令之所出,非此莫凭。”他还说:“前人意旨不凡,言语动作,悉成韵事,故记载之所不废。印虽一物,而于用置取舍之间,或造作周旋之际,每有可传,殊足醒人耳目,助艺林之佳话也。”“制作印章,而为之详求古意”,“然而相副之具非精,制作之器失度,何能允称而助其美乎?”
朱象贤把中国印章的严肃作用和意义基本上概括出来了,同时对后学者如何进行刻章都具有美学上的指导意义。但印章发展到当代,内容、作用、意义已更为广泛了。
2986、金农是清朝画家,是“扬州八怪”之一,他是浙人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乾隆元年,他被荐举博学鸿词科,入京未就而还。如果他就了,可能世间已不知有金农这人了。他五十岁侨居扬州,开始学画,以卖画为业,名噪江南。他的主要美学观点如下:
1、他反对南北宗的美学成见,提出画家要“浩荡,无机日往还,不摹董、巨仿荆、关、驱毫别具分云力,幻出云边雨后山”;“先脱南宗与北宗”;“游戏通神,自我作古”。
2、强调独创,“不求同于人”,“同于人,则有瓦砾在后之机。”
3、对艺术传统,他主张:“不求同其同,而相契合于同”,“幽渺间小有合”;“仿其意,不求形似”,契合意趣、神韵。
4、“画竹以竹为师”,表现出“幽姿”,“平生高岸之气尚在”,“于画竹满幅时,一寓己意”,“幽笪一枝”乃“出之灵府”。他的意思是以自然为师,道法自然的同时,寓己之意。
5、画水仙,得“薄冰残雪之态”;画梅“须有风格”,“风格宜瘦”,“如鹭立寒汀,不欲为人作近玩也”。他借审美对象的形态,将创作主体的神情、意态、理念移情入去,追求恰如其分地外化为客体,变成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
6、他认为审美对象对于众多的接受者,并非固定在某一种意识和感情,因各人的感受有所不同,“不从尘坋中求我则得之矣”。
金农对“金陵画派”影响很大。虽然他五十岁才学画,也能取得这么大成就,确实不简单。这也使我想到齐白石六十多岁才学画,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为什么当今很多学画的人做不到这一步呢?尤其是超过五十岁的人学画,更难做到这一步呢?像金农、齐白石这类人,包括很多古代的文人墨客,他们一旦绘画就有神韵,画味十足,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毛笔字功底好,临摹能力很强,文化素养好。因为国画的笔法多用书法行笔。如果没有书法作为基础,就不够国画味。没有足够的文化基础,作品的意境就薄弱。而当今很多绘国画的人,书法还未过关,国学基础较差,缺少了书卷气。
金农的美学理念可贵之处在于强调独创性,并在自己的作品上反映出来。中国古代很多艺术家都有这样的理念,同样在作品上有所反应。但是,由于传统的中国画基本上有这样的特点,大家都是用毛笔作为工具,都是以练书法作为基本功,创作主体的精神世界都走不出儒、释、道的框框,用的创作材料也是差不多,因此,独创性对绘画的突破都不大,都是处在量的渐变过程为主,难得一见有质的飞跃。到了出现岭南画派,第一批开山奠基的画家们,给我的印象就有了较多的清新、重大突破的感觉。为了在艺术上有大的突破,我和一批书画家创顿悟书画派,主要用当代、现代的理念与传统理念相结合,并有所创造的新理念——感悟主义理念。在使用工具和材料方面,主要有传统毛笔与孔雀毛笔、椰棕笔、各种排笔、水瓜壳等等,墨、丙烯颜料、其他颜料,宣纸、木板、油画布等等。并有一套顿悟创作的技法,结合传统的中西方各种技法。大量的创作实践证明,非常可行,常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常言道:功夫在诗外。顿悟书画艺术,还可以做到“书画在功夫外有诗。”当然,这是新生事物,还须众多书画家们谦虚谨慎,勤奋创作、探索,以求有更大的发展。道路肯定是曲折的,前途也肯定是光辉灿烂的。凡是能进美学史、艺术史的人物,很多都有他们的美学金句,金农当然也不例外,有自己的金句。如:“不求同其同,而相契合于同”,“画竹以竹为师”,“画梅“须有风格”,“风格宜瘦”,“如鹭立寒汀,不欲为人作近玩也”,等等。金农宁愿不为官,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他通过道法自然,感悟、掌握绘画技法,将自己的理念,通过绘画外化为艺术品,一方面以自己的作品特有的魅力留芳百世,另一方面以卖画为业,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他这种生存、发展的方式,其实很多书画家、其他的艺术家也类似这样。难就难在金农能成为“扬州八怪”之一,一般的书画家、或艺术家很难成“怪”。所以,在艺术方面,人们应该“见怪莫怪”。可惜的是,难得见到真“怪”!常见到的是: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整蛊作怪,根本与艺术无关。“真怪”,是经受得起学理推敲的,遗憾的是,太少人知道艺术方面的学理了!(待续)
                          (本集责任编辑:严建中  詹邓)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