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新加坡或因新一轮新冠疫情再度“封国”,卫生部长一脸忧愁
小狮儿提示:阅读本文约5分钟!
昨天,新加坡单日新增新冠例9087起,距离200万起累计病例水平线已不到3000起。再有两人病逝,每周病例传播率微降至1.64。 新增病例当中有723起是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发现的,8364起是由通过抗原快速检测(ART)发现的病例。 本土病例共有8763起,输入型病例则有324起。 过去七天平均每日新增7716起本土病例。 仍在住院:533 需要氧气供给:50 加护病房:11 确诊病例总数:197万9259起 死亡病例总数:1636 完成疫苗接种:92%人口 已接种追加剂:79%人口 疾病爆发应对系统(DORSCON)警戒级别:黄色
(图:来源自网络)
必要时会重新启动一些安全管理措施 今天,卫生部长王乙康表示,鉴于新加坡出现新一波由XBB毒株引发的新冠疫情,七天移动平均病例可能达到1万5000起,因此不排除在必要时会重新启动一些安全管理措施。 新加坡目前已经解除几乎所有的安全管理措施,假使疫情不受控制,不排除在必要时,重启一些不会影响日常生活的管理措施。 这些措施例如重新规定在室内戴口罩,和疫苗接种差异化安全管理措施等。 他提醒大家要履行个人责任,如果感染新冠就自我隔离,就算没有染病,跟年长者接触时,也戴上口罩以保护他们 。 在必要的时候,也会限制医院和疗养院的访客人数,而民众也应该接种疫苗,确保疫苗接种状态不失效。 XBB毒株引发的重症率相对较低,新加坡目前没有感染XBB毒株的病患住进加护病房或需要氧气供给,但接下来几个星期必须继续关注情况。
(图:来源自网络)
XBB毒株疫情料下月中达高峰 尽管新加坡出现新一波由奥密克戎亚变异毒株XBB引发的疫情,但重症患者人数仍偏低,预计这波疫情会在下个月中达到高峰。 尽管按七天平均计算的本土病例,从一个星期前的4700多起,增加到截至14日的7700多起,但目前的住院人数、需要氧气供给和入住加护病房的病例,按比例来看都比一个星期前少。 卫生部以BA.5变异毒株引发的疫情为指标进行推算,当时的住院病例在7月份时达到800起的峰值。尽管当时医院负荷能力紧张,但仍能够应对。而新加坡能够迅速提高医院的应对能力,显示新加坡的加护病房、医院和新冠治疗设施有足够床位来应对新一波疫情。 为应对过去两个星期病例激增的情况,新加坡公共医院迅速启动各种措施,增加了约200个床位,以照顾住院的新冠患者。 这些措施包括:推迟非紧急入院个案;让病情稳定的病人出院或入住养老院;把正在康复的患者转到过渡护理设施和社区医院等。 接下来两个星期,医院将为新冠患者提供超过800个床位,同时逐步提高新冠治疗设施的能力,目标是在下个月初,把所提供的床位增加到800个以上。
(图:来源自网络)
XBB毒株现为主要病毒株或引发更多重复感染 目前XBB毒株是新加坡社区传播的主要病毒株,而且有证据显示,这种毒株可能引发更多重复感染的病例。 ,截至10月3日到9日的星期内,XBB毒株占了本土病例的54%,比前一个星期的22%高出许多。而之前主要的变异毒株BA.5,以及BA2.75的病例,只分别占21%和24%的本土病例。 有证据显示,XBB毒株可能会导致更多重复感染病例。过去一个月,重复感染新冠的病例不断增加,目前占了新病例的17%。 由于感染后的自然免疫会逐渐减弱,因此接种疫苗,确保人体获得最低限度的免疫保护是重要的。
(图:来源自网络)
莫德纳二价疫苗接种首日超4000人自愿接种 新加坡开始为50岁及以上的公众接种莫德纳二价疫苗的第一天,已有超过4000人自愿接种这款疫苗。 14日起,这个年龄层的人士只要在5个月前接种上一剂疫苗,就可以接种二价疫苗作为追加剂。 接种疫苗是抵抗新冠的主要防线。 随着人群的免疫力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当局促请符合条件的公众接种新冠疫苗或追加剂。公众可到任何一所提供莫德纳二价疫苗的联合检测与疫苗接种中心接种疫苗。
(图:来源自网络)
不到一岁孩童和36周以下孕妇确诊后将在第二级方案下进行康复 本月25日起,感染新冠的婴儿和孕妇可以自行进行检测和隔离、或者在家庭医生照料下进行康复。 目前,三个月大至不到一岁的婴儿和怀孕不到36周的孕妇在感染新冠后,都属于高风险群体,必须在第一级医疗方案下进行康复,并接受居家康复计划。 第一级医疗方案下,病患必须接受抗原快速检测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出现严重症状者则必须转介到医院进行进一步观察。 根据新加坡目前的疫情趋势,婴儿和孕妇这两个群体出现重症的风险偏低,因此他们将可在第二级医疗方案下康复。 病患如果发现自己出现呼吸急促、胸口疼痛、持续高烧等症状,而且这些症状越来越严重时,应该求医。
(图:来源自网络)
我是小狮儿,每天记录和分享新加坡有温度、有高度、有时度的趣谈,关注我,随时了解当地靠谱干货! 如果您对内容喜欢,期待您的转发,也请您在评论区内留言互动!谢谢!
本文素材,观点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络我们及时删除和修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