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2069|回复: 0

[推荐]中国神学的出路—神学思想建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6-2006 18:29: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神学的出路,在于神学思想建设。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p>  <strong>一、进行神学思想建设的目的和意义</strong><br/><br/>  1、在中国教会存在着不少消极的神学思想,进行神学思想建设就是为了以引导的方式来消除这些消极的神学思想,建立积极的、更符合圣经整体信息的神学思想。现在有不少的传道人、信徒喜欢讲的一个话题是,现在社会上的罪恶好像挪亚时代的罪恶、罗得时代的罪恶一样,说明主马上就要再来了;有一首在各地教会流行的诗歌也表达这样的意思,其中的一句歌词这样说:空中的异象,时代的潮流显明主快要再来。我认为作为基督徒是要时刻警醒等候主的再来,但我们不能完全肯定主马上就来,若过分强调主马上再来,会使我们只注重“超世”的生活,而忽视了“入世”的生活。还有,有些传道人、基督徒只注重信心,却忽视了诚实、正义、爱心等。<br/><br/>  2、进行神学思想建设是为了回归到真正的基督教。或者说,是为了回归到基督教的本真。<br/><br/>  在基督教神学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希腊文化、罗马文化相当程度的影响。在神学方面,可以从圣经中明显看出,如约翰福音、路加福音、保罗书信等,就很清楚地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罗马文化对基督教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基督教在西方经过一千多年的时间,使很多抽象的神学观念落实成为一套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成为可供实践的具体宗教,顺利地完成它的神学思想建设的任务。逐渐地希伯来式的基督教与希腊、罗马以及以后的历史文化完整地整合在一起。<br/>在西方国家经过处境化后的基督教又由传教士传到中国,自然地他们将整套的信仰观念传过来,而没有区分何为基督教原形,何为西方文化成分,事实上也不容易区分;因此,西方传教士所传来的基督教是披上“西方文化外衣”的基督教。基督教被传到中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一直被认为是“洋教”,当然具有政治的因素,但是也不能排除有文化的因素。因此,中国教会提倡神学思想,就是为了让我们看清现在存在于中国教会中哪些是西方文化成分,哪些是基督教福音真理。我们只有剥去“西方文化外衣”,才能得到真正的基督教。现在的神学思想基本上是从解放前流传下来的,解放前的神学思想又是从外国宣教士传进来的,所以现在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基本上就是西方的神学思想,因此,就必须剥去“西方文化的外衣”,然后再与当代的中国思想、文化、时代精神等相结合、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在中国进行神学思想建设。<br/><br/>  3、进行神学思想建设是为了让中国人更理解基督教。<br/><br/>  因为基督教只有用中国人所懂的语言观念来表达,我们的同胞才能明白.在中国宣教的过程中,在这方面也已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以致使之成为沟通的媒介:如在译经方面用“道”来表达Logos。这就是用中国人所懂的词汇、观念来表达信仰中的意义。<br/><br/>  4、进行神学思想建设是国情、时代的需要。<br/><br/>  中国教会处在一个特别的国家——社会主义新中国,现在又处在一个特别的时代——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时代。我们国家的制度与西方国家不同,我们的国情也与他们不同。因此我们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神学思想。我们国家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教会也要建立与国情、时代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神学思想。<br/><br/>  5、进行神学思想建设才能使基督教在中国真正地处境化。<br/><br/>  拉丁美洲的教会为了使基督教与自己的处境相适应而创立了“解放神学”,非洲人创立了“黑人神学”,韩国教会创立了“民众神学”,菲律宾教会创立了“乡土神学”等等.中国是世界上的人口最多的国家,又具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现在我们又有独特的制度、独特的国情、独特的文化,因此我们当有自己的处境化神学。因现在中国教会还没有自己的处境化神学的名称,我暂且称之为“华夏神学”。我们有了自己的处境化神学后,既丰富了整个基督教神学的内涵,又有利于引导中国基督徒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p><p>  <strong>二、进行神学思想建设的依据和基础</strong><br/><br/>  进行神学思想建设要以圣经为依据,圣经是基督教最重要的经典,也是唯一的经典,任何的神学思想都要有圣经根据,否则它就得不到广大传道人的支持,也得不到广大信徒领袖的支持,更得不到广大基督徒的支持,没有充足的圣经根据的神学思想也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在中国基督徒的心目中,圣经的地位特别高,所以在进行神学思想建设中所提出的神学思想必须要有充足的圣经根据为基础。<br/><br/>  进行神学思想建设要以“两经”为基础。这两经就是“使徒信经”和“尼西亚信经”,使徒信经是基督教信仰的根本,而尼西亚信经就是神学思想建设的产物,在使徒信经的基础上,用希腊,罗马文化对基督教基本信仰进行的解释。“济南会议”提出“以圣经为依据,以两经为基础”是非常正确,最终会得到广大同工、同道的支持的。</p><p>  <strong>三、进行神学思想建设的四个平衡</strong><br/><br/>  我认为进行神学思想建设需要把握四个平衡。<br/><br/>  第一,把握信仰传统与时代亮光的平衡(张力)。信仰传统并不等于基本信仰.可是现在有不少的传道人把它当作基本信仰,因此,这些传道人就有一种信念:自己以前所相信的是绝对不能变的。他们也从来不去反思,如果有人提醒他们去反思时,他就会指责你是没有信心的。其实我们反思信仰传统,并不是对我们的信仰提出质疑,更不是否定我们的信仰,而是让我们的信仰更合乎圣经,使我们的信仰的表达更有时代的亮光。有些信仰传统是文化的产物,或时代的产物,更确切地说,有些信仰传统是基督教信仰在希腊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有些是罗马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或者是后来欧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正因为信仰传统是某一种文化背景下、某一个时代的产物,所以很多宗派的信仰传统不—样,就如长老会传统和卫理公会的传统就不一样,天主教的传统和东正教的传统的不同与文化、时代因素也密切相关。<br/><br/>  第二,把握宗教经验和宗教经典的平衡(张力)。很多神学家的宗教经验是不同的,有的有特殊的宗教经验,有的只有普通的宗教经验,就好像保罗在大马色路上、彼得在约帕的屋顶、约翰在拔摩海岛都有特殊的宗教经验,还有奥古斯丁和马丁路德也都有特殊的宗教经验,但他们的宗教经验都是不同的,正因为宗教经验的不同,所以他们的某些神学思想是不同的。所以说,宗教经验是影响神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神学家的宗教经验必须在圣经可以诠释的范围内,它(宗教经验)才是正统的,才能被广大同工同道所接受;如果一个传道人的宗教经验无法用圣经来诠释,那么这种经验是应该受到质疑,如果某传道人的宗教经验与圣经真理相违背,那么这种经验是很危险的。当我们在进行神学思想建设的时候,我们也当把握住宗教经验和圣经的平衡;只有把握住这两者的平衡,神学思想才能真正地被推广到基层教会,真正地造福中国教会。<br/><br/>  第三,把握信心和行为的平衡(张力)。雅各说:“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所以说把握这两者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从神学角度这个“平衡”涉及两大神学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怎样看待信和不信的差异;以前我们受到保守的神学思想的影响,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信心上,所以,很多信徒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两大类:信主的和不信的。很多信徒把不信主的人称作是外邦人,这种观点有意无意地扩大了信徒和其他同胞的距离,有的信徒甚至把信的和不信的对立起来.我们应该先看到我们基督徒和我们的同胞的共同点,就如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中华儿女),都是中国公民,民族和国家利益同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我们还有很多的共同点。认识了这些共同点之后,我们就应当求同存异,共同为祖国的繁荣作出贡献。第二个问题是:怎样来看待教外的真善美。真善美是世上最美好的,所以必定是有价值的,所以我们基督徒不能完全抹杀它的价值,我们应当承认它的价值。<br/><br/>  第四,把握爱神与爱人的平衡(张力)。丁主教说,神最重要的属性不是他的无所不能,也不是他的无所不知,而是他的爱,我们基督徒最重要的责任也是爱,就如主耶稣所说的,“要尽心,尽性、尽力爱神,又要爱人如己”。我们不但要爱信的人,也要爱不信的人,就是彼得所说的“爱众人”。</p>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