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在《20年前上海人过着狼狈不堪的日子》的博文发表后,网友评论之热烈程度,出乎我的意料。有人说“狼狈不堪”这个词用得过火了。其实作为一个上海人,我很清楚当年的上海人到底狼狈不堪在哪里,主要的还不是在物质上的普遍贫乏,而是上海人失去了几十年来形成的精神贵族的心理优势,上海人曾经很偏执地排外,但是到了80年代,几乎所有和上海相关的城市都普遍地奚落上海人,看不起上海人。狼狈不堪就在其中。 <br/>20年后的今天,上海似乎就是中国天堂的代名词,是时尚的风向标,是物质生活的金字塔。对,这一切都在上海,但是,我要说的是,这不是上海的全部,有些上海人,直至2006年刚刚摆脱狼狈不堪的生活。我的朋友、摄影家陈海汶2005年-2006年之间,就在上海的中心城区黄浦区南外滩一带,拍下了一组即将动迁的民生照片,因为世博会,这里的矮平房将消失。在动迁前的年年月月,他们就这样狼狈不堪地生活着。这难道是今天的上海吗?这与最贫穷的城镇还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上海,而且在他们的一两公里之外,就是最著名的外滩景区。 <br/>我还要说的是,如此的狼狈不堪在上海也不是最后的镜头。一个城市是立体的,也唯有立体,才是它的真实与生动。也是我们热爱它的理由。 <br/><br/><b>第一组:居住时难别亦难</b>
<br/>住了一辈子的破房子,曾经住得没有颜面头都抬不起来,曾经四代同堂于一室,曾经女孩子连内衣都无处可换,曾经巴不得遭遇天火烧;但是离别前,恭恭敬敬地站在破房子前,就像恭恭敬敬地站立在一座圣像前,立此存照。多少年后给后辈痛说家史的时候,这破房子,不,这旧居,简直就是刘禹锡的《陋室铭》翻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可以和这旧居留影照相提并论、也是曾经双手捧过的,是毛主席的像、自己的奖状和父母亲的遗像。 <br/><img src="http://album.sina.com.cn/pic/49c64630020006sg" border="0" alt=""/></p><p> </p><p><img src="http://album.sina.com.cn/pic/49c64630020006p5" border="0" alt=""/></p><p>就比如在老屋里再一次捧起奖状的老人,解放战争扛过枪,抗美援朝渡过江,复员分配去造船,一生住在“角廊厢”,50年前的部队立功喜报是老人最珍贵的文物收藏,或许这一分收藏将在老人新居客厅和旧居留影照举案齐眉。如果说,毛主席的像、自己的奖状和父母的遗像,是要让未来记住历史,那么旧居留影的标准像,是要让历史告诉未来。 <br/><b><br/>第二组:看上去像艺术,住起来是狼狈</b>
<br/>王安忆曾经写道,不要看那个女人在弄堂里倒痰盂,晾衣裳,穿睡衣,一出弄堂,转个弯,就是一个象模象样的上海女人,抹了点口红,乘上轻轨去上班,胸口还别了三朵栀子花。女人拎了痰盂出门,当然不会开心,但是她不可能意识到,当她这个“行为艺术”一旦成为被摄入镜头,她已经不经意地成为了这一段市井文化的形象大使,一如剃头师傅三块钱剃只头,十块钱烫只头,一套剃头工具虽然老式,但是与老房子、老头子搭配,还真般配。这样的场景,10年过后,可能就绝迹了;但是这样的场景,哪怕是对于100年后的上海,都是极其重要的市井文化实录。 <br/></p><p><img src="http://album.sina.com.cn/pic/49c64630020006p7" border="0" alt=""/></p><p> </p><p><img src="http://album.sina.com.cn/pic/49c64630020006p6" border="0" alt=""/></p><p> </p><p><img src="http://album.sina.com.cn/pic/49c64630020006p4" border="0" alt=""/></p><p><strong>第三组:离外滩很近很近</strong>
<br/>老房子是狭小的,局促的,紧迫的,但是与此相悖论的,是这里特有的市井式的闲哉悠哉。六点过后,就在斜对面的小饭店来点炒螺蛳、冰啤酒。吃在小马路,买菜在小马路,洗澡在小马路,睡在小马路;天当房,地当床,一切都近在咫尺,唾手可得。白天没有熙熙攘攘,晚上没有霓虹眩目,毫无精神上的压迫和生活节奏的逼迫,连宠物狗都显得安分。这样的闲适,这样的松弛,一旦离开了狭小和局促的空间,一旦进入新居,就象《人证》中的那顶旧草帽,再也找不到了,因为闲适的市井磁场没有了。 </p><p> </p><p><img src="http://album.sina.com.cn/pic/49c64630020006sh" border="0" alt=""/></p><p> </p><p><img src="http://album.sina.com.cn/pic/49c64630020006p1" border="0" alt=""/></p><p> </p><p><img src="http://album.sina.com.cn/pic/49c64630020006p9" border="0" alt=""/></p><p><strong>第四组:狼狈在里头,怀旧在外头</strong>
<br/>哪怕就是一堆拆卸下来的门窗。它们曾经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如今当它们杂乱地堆砌在一起的时候,它们是一段历史;最终当它们被拾破烂的拣去之后,它们就是一堆烂木头。趁它们还在以老房子的名义注解历史的时候,用得上略经篡改的余光中的《乡愁》:狼狈在里头,怀旧在外头。</p><p> </p><p><img src="http://album.sina.com.cn/pic/49c64630020006p8" border="0" alt=""/></p><p> </p><p> </p><p> </p><p> </p><br/> |
-
[转帖]20年后的今天,还有上海人刚刚摆脱狼狈不堪(组图) 马尚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