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422|回复: 1

禅画禅话—人生哲理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9-2006 10:52:00|来自:山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月亮偷不去 <br/>良宽禅师除弘法外,平常就是居住在山脚下一间简陋的茅棚,生活过得非常简单。有 <br/>一天晚上,他从外面讲经回来,刚好撞上一个小偷正在光顾他的茅芦,小偷看到禅师回来 <br/>了,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br/>良宽和悦的对双手空空的小偷说:‘找不到可偷的东西吗?想你这一趟是白跑了,这 <br/>样吧!我身上的这件衣服,你就拿去吧!’ <br/>小偷抓着衣服就跑,良宽禅师赤着身子,在月光下看到小偷的背影,无限感慨的说: <br/>‘可惜我不能把这美丽的月亮送给他!’ <br/>  <br/>‘美丽的月亮’,象征着我们的自性,每一个人,自性中都有无限的宝藏,假如能识得 <br/>自家宝藏,何用偷窃他物?禅师的惋惜,不能将美丽的月亮送人,正是告诉天下众生,人人 <br/>都有佛性至宝,何必沦为窃盗? <br/><br/>不信是真谛 <br/>  有学僧请示慧忠国师道:‘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 <br/>若”;不信的人认为是邪说,有信仰者认为是不可思议,但不知如何才正确?’ <br/>  慧忠国师回答道:‘此是文殊普贤等之境界,非诸凡夫小乘们所能信受,故《华 <br/>经》云:佛身充满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翠竹 <br/>既不出于法界,岂非法身?又《般若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花既不越于 <br/>,岂非般若?故经本不定法,法本无多子。’ <br/>  学僧听后,仍不明白,再问道: <br/>  ‘此中消息,信者为是?不信者为是?’ <br/>  慧忠国师提示更高的意境,答道: <br/>  ‘信者为俗谛,不信者为真谛。’ <br/>  学僧大惊道: <br/>  ‘不信者讥为邪见,禅师怎可说为真谛?’ <br/>  ‘不信者自不信,真谛自真谛。因其真谛,故凡夫斥为邪见。邪见者,何能语真 <br/>谛?’慧忠国师作了总结。 <br/>  学僧方悟究竟真理,不易信也。 <br/>  <br/>佛陀初证悟,即慨叹所悟与众生相违,众生认为欲乐为真,佛陀则认为欲乐为 <br/>假;众生认为佛性真如为无,佛陀则认为是有。故世间之法,莫以信与不信为准,莫 <br/>不以说好说坏为准,实则是佛道的归于佛道,邪见的归于邪见。 <br/><br/>凡圣两忘 <br/>  南塔光涌禅师初参仰山禅师时,仰山问他:‘你来做什么?’ <br/>  光涌答:‘来拜见禅师。’ <br/>  仰山又问:‘见到了禅师吗?’ <br/>  光涌答:‘见到了!’ <br/>  仰山再问:‘禅师的样子像不像驴马?’ <br/>  光涌说:‘我看禅师也不像佛!’ <br/>  仰山不放松再追问:‘既不像佛,那么像什么?’ <br/>  光涌则不甘示弱地回答:‘若有所像,与驴马有何分别?’ <br/>  光涌大为惊叹,说道:‘凡圣两忘,情尽体露,二十年之中,再也无人优胜于 <br/>你,你好好保重。’ <br/>  事后仰山禅师一见到人就赞叹说: <br/>  ‘光涌为肉身佛也。’ <br/>  <br/>  这则公案究竟有何含意呢,譬如有人问人像什么?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假 <br/>如有所像,就有所不像。如果回答说人像鬼,鬼中也有人;如果说鬼像人,人中也有 <br/>鬼。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虚空像什 <br/>么?虚空无相无所不相,正因为虚空无相,才能包容万有;虚空无相,所以像一切的 <br/>样子。仰山禅师和光涌禅师议论不像驴,不像佛,那么究竟像什么?像自己。唯有见 <br/>到自己的自性,才能与虚空一个鼻孔出气,像什么?像虚空无相之相。能够凡圣两 <br/>忘,体用一如,那就是见到无相的真理了。 <br/><br/>到了龙潭 <br/>德山禅师本是北方讲经说法的大师,因不满南方禅门教外别传的说法,携带自着 <br/>的‘金刚经青龙疏钞’南来抗辩,才到南方就受到一位老婆婆的奚落,自此收敛起狂 <br/>傲的心。他并请问老婆婆,近处有什么宗师可以前去参访?老婆婆告诉他在五里外, <br/>有一位龙潭禅师,非常了得。 <br/>德山禅师到了龙潭,一见龙潭禅师就迫不及待的问道:‘这是什么地方?’ <br/>  龙潭禅师回答道:‘龙潭!’ <br/>德山禅师逼问道:‘既名龙潭,我在此巡回既不见龙,又不见潭,这是何故?’ <br/>龙潭禅师就直截了当的告诉德山禅师道:‘你非常辛苦,你已到了龙潭!’ <br/>这天夜里,德山向龙潭禅师请益,站在龙潭禅师座前久久不去,龙潭禅师说道: <br/>‘夜已很深,你为何还不下去!’ <br/>德山道过晚安,告辞回去,走到门口,又再回来,说道:‘外面实在太黑,学生 <br/>初到,不知方向。’ <br/>龙潭禅师就点燃了一支蜡烛给他,正当德山伸手来接时,龙潭禅师就把烛吹灭, <br/>德山到此忽然大悟,立刻跪下来,向龙潭禅师顶礼,龙潭禅师问道:‘你见到了什 <br/>么?’ <br/>德山禅师回答道:‘从今以后,我对天下所有禅师的舌头,都不会再有所怀疑 <br/>了。’ <br/>第二天,德山禅师遂将疏钞取出焚烧,当火焰上升时,他道:‘穷诸玄辩,若一 <br/>毫致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br/>  <br/>经典,再究竟的讲说,仍是分别知识;禅门无言,终究是无分别心的证悟。夜 <br/>晚,是黑暗的,点了烛火又再吹灭,这意谓着外在的光亮熄灭以后,内心的禅光就会 <br/>亮起来了,这个禅光,看清楚了真我,所谓语言文字,分别意识都是大海一滴了。 <br/><br/><br/>我是侍者 <br/>  南阳慧忠国师感念侍者为他服务了三十年,想有所报答他,助他开悟,一天呼唤 <br/>道:‘侍者!’ <br/>  侍者一听国师叫他,立刻回答他道:‘国师!做什么?’ <br/>  国师无可奈何的道:‘不做什么!’ <br/>  过了一会,国师又叫道:‘侍者!’ <br/>  侍者立刻回答道:‘国师!做什么?’ <br/>  国师又无可奈可的道:‘不做什么!’ <br/>  如是多次,国师对侍者改口叫道:‘佛祖!佛祖!’ <br/>  侍者茫然不解的反问道:‘国师!您叫谁呀?’ <br/>  国师不得已,就明白的开示道:‘我在叫你!’ <br/>  侍者不明所以道:‘国师!我是侍者,不是佛祖呀!’ <br/>  慧忠国师此时只有对侍者慨叹道:‘你将来可不要怪我辜负你,其实是你辜负我 <br/>啊!’ <br/>  侍者仍强辩道:‘国师!不管如何,我都不会辜负你,你也不会辜负我呀!’ <br/>  慧忠国师道:‘事实上,你已经辜负我了。’ <br/>  <br/>慧忠国师与侍者谁负了谁,这不去论他,但侍者只承认自己是侍者,不敢承担佛 <br/>祖的称谓,这是非常遗憾的事,禅门讲究‘直下承担’,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 <br/>别,而众生只承认自己是众生,不承认自己是佛祖,沉沦生死,无法回家良可悲也。 <br/>无门禅师说:‘铁枷无孔要人担,累及儿孙不等闲,欲得撑门并拄户,更须赤脚 <br/>上刀山!’老国师年高心孤,对侍者用按牛头吃草的方法,使其觉悟,无如侍者只是 <br/>侍者,不是佛祖耳。 <br/><br/>一与十 <br/>  龙潭崇信禅师湖南人氏,未出家前非常穷困,在天皇道悟禅师寺旁,摆一个卖饼 <br/>的摊子,连一个住所也没有。道悟禅师怜他穷苦,就将寺中一间小屋给他居住。崇信 <br/>为了感恩,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道悟禅师收下以后,每次总叫侍者拿一个还给 <br/>崇信,有一天,崇信终于向道悟禅师抗议道:‘饼是我送给你的,你怎可每天还我一 <br/>个,这是什么意思?’ <br/>  天皇道悟禅师温和的解释道:‘你能每天送我十个,为什么我不能每天还你一 <br/>个?’ <br/>  崇信不服气的抗辩道:‘我既能送你十个,何在乎你还我一个?’ <br/>  道悟禅师哈哈笑道:‘一个你还嫌少吗?十个我都没有嫌多,一个你还嫌少?’ <br/>  崇信听后,似有所悟,便决心请求道悟禅师为其剃度,准他出家。 <br/>  道悟禅师说道:‘一生十,十生百,乃至能生千万,诸法皆从一而生。’ <br/>  崇信自信的应道:‘一生万法,万法皆一!’ <br/>  道悟禅师为其剃度,后在龙潭结庵居住,世称龙潭崇信禅师。 <br/>  <br/>  这一段公案,完全表现的是自他一体,能所不二的禅心。天皇道悟禅师的房子, <br/>要让给龙潭崇信禅师去住,这表示我的就是你的;龙潭崇信禅师的烧饼,天皇道悟禅 <br/>师收下以后,又再还一个给龙潭崇信禅师,这表示你的就是我的。当然,那时天皇道 <br/>悟禅师的苦心,不是一个卖饼的俗人所知,但经常如此,终于触动崇信的灵机,从参 <br/>究这个疑团,到直接的抗辩论争,龙潭崇信终于觉悟到多少不二,你我不二,心物不 <br/>二,有无不二,原来宇宙万有,千差万别,皆一禅心也。 <br/><br/>文殊现身 <br/>文喜禅师,朝拜五台山,到达前,晚宿一茅屋,内住一老翁,文喜就问老翁道: <br/>‘此间道场内容如何?’ <br/>  老翁回答道:‘龙蛇混杂,凡圣交参。’ <br/>  文喜问:‘住众多少?’ <br/>  老翁答:‘前三三、后三三。’ <br/>文喜第二天起来,茅屋不见了,而见文殊骑狮子住在空中,自悔有眼不识菩萨, <br/>空自错过。 <br/>文喜后来参访仰山禅师时开悟,因此就安心住下来担任典座(煮饭)的工作。一 <br/>天他从饭锅蒸气上又见文殊现身,便举饭铲打着,并说道: <br/>‘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今日惑乱我不得了。’ <br/>文殊说偈云:‘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却被这僧嫌。’ <br/>  <br/>吾人因不明白自己本性,终日心外求法,故患得患失,若能自悟自性,‘文殊自 <br/>文殊,文喜自文喜’,两者有差异,实则无差异,何必自悔自恼呢? <br/>文殊的偈语中,不是怕人嫌他,而是在说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今天才真正达到 <br/>知音,有人认识他了。 <br/>原来,文殊文喜,是自他不二啊!<br/></p>古镜未磨 <br/>有道禅师当初行脚时,路过一间卖茶的茶坊,因为口渴,就顺道进去想喝杯茶小 <br/>憩一下,店主一看是位云水僧就热忱招呼,并且问道:‘禅师!辛苦了吧?喝茶 <br/>吗?’ <br/>只见有道禅师用平淡眼光看了一下茶架,点一下头,其他一句话也不说。 <br/>店主似乎也是禅道高手,小心谨慎的说道:‘想必您是一位禅道高深的禅师!禅 <br/>师!小的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如果您告诉我,我就供养您!如何?’ <br/>  有道禅师:‘你问吧!’ <br/>  店主问道:‘古镜未磨时如何?’ <br/>  有道禅师很快的答道:‘黑如漆。’ <br/>  店主再问道:‘古镜既磨了以后如何?’ <br/>  有道禅师回答道:‘照天照地。’ <br/>店主不以为然,说道:‘对不起!恕我不供养。’说着转身就入店内去了。 <br/>有道禅师愣了一下,心想:‘我数十年参禅,现在连个店主我都不如,可见其禅 <br/>道之高了!’于是决下苦心闭门深修,以求开悟。 <br/>三年后,有道禅师又出现在茶坊的门口。店主仍亲切的招呼道:‘呵!三年不 <br/>见,仍想请教那句老话,“古镜未磨时如何”?’ <br/>  有道禅师顺口说道:‘此去汉阳不远。’ <br/>  店主再问道:‘古镜既磨后如何?’ <br/>  有道禅师再回答道:‘黄鹤楼前鹦鹉洲。’ <br/>店主听后,诚恳的说道:‘请禅师接受我的供养!’随即转身呼么道:‘伙计! <br/>泡茶,泡茶,泡好茶!’ <br/>  <br/>古镜有否磨过,有道禅师说未磨黑如漆,已磨照天照地。此古镜喻我们自性,自 <br/>性本自清净,本不生减,本自朗照,何能分别未磨已磨。自性者在圣不增,在凡不 <br/>减,故有道禅师未能认识如古镜之自性,难怪吃不到茶。第二次回答古镜未磨‘此去 <br/>汉阳不远’;古镜已磨,‘黄鹤楼前鹦鹉洲’;即能认识自性当下即是,故有好茶吃 <br/>也。<br/><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8 11:07:17编辑过]

禅画禅话—人生哲理

禅画禅话—人生哲理

禅画禅话—人生哲理

禅画禅话—人生哲理

禅画禅话—人生哲理

禅画禅话—人生哲理

禅画禅话—人生哲理

禅画禅话—人生哲理

禅画禅话—人生哲理

禅画禅话—人生哲理

禅画禅话—人生哲理

禅画禅话—人生哲理

禅画禅话—人生哲理

禅画禅话—人生哲理

禅画禅话—人生哲理

禅画禅话—人生哲理
发表于 17-9-2010 02:22:42|来自:山东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妙!他们之所以能成师作祖,确实是有真功夫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