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639|回复: 0

[口水贴,骂得很过瘾] 当股市遇见政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6-10-2008 13:01: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class="nrti">
<h2 id="cont_title">当股市遇见政治 </h2><span id="cont_riqi" _extended="true">&nbsp;&nbsp;张志雄/文 <a href="http://magazine.caijing.com.cn/"><img src="http://www.caijing.com.cn/newtemplates/images/index/ico_logo.gif" align="absMiddle"/></a> 总第221期 出版日期:2008-09-29   &nbsp;&nbsp;<a href="http://service.caijing.com.cn/comment/list/article_id/77680/?mod=0.6858420803184587" target="_blank">共有4条点评</a></span></div>
<div class="nrgn"><img onclick="zoom()" src="http://magazine.caijing.com.cn/viewer/v1.gif"/> <img onclick="zoom_()" src="http://magazine.caijing.com.cn/viewer/v2.gif"/></div>
<div class="the_content" id="the_content" style="FONT-SIZE: 14px">
<p><strong>让政客来摆平金融市场,恐怕是勉为其难</strong><br/><br/>  1929年的某一天,美国大投机家伯纳德巴鲁克带着好友英国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走进纽约的证券交易场所。丘吉尔被场内气氛所感染,忙让巴鲁克为他开个户头,当场操作。丘吉尔买的第一只股票下跌了,他立马斩仓,又买入一家英国公司的股票,他认为自己很熟悉这家公司的基本面。没想到,这只股票又跌了,丘吉尔只得再次割肉。一阵折腾后,丘吉尔大败,觉得很没面子。<br/>  这时,巴鲁克走了过来,递给老友一个账户,上面也写着丘吉尔的名字。原来,巴鲁克同时又为丘吉尔开了个账户,并命令手下与丘吉尔对着干,即丘吉尔买进多少,手下就卖出多少;丘吉尔卖出多少,手下就买进多少。巴鲁克的“对冲”终于让丘吉尔挽回了点面子。<br/>  我很早就读过这段故事,当初也没细想什么。去年我重读后,琢磨了良久,结合这一年多的华尔街乃至全球的金融风波,有些想法了。<br/>  丘吉尔算是20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了,否则,他也没能耐在“二战”时让英伦三岛免遭沦陷,还让英国在“联合国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过,政治与金融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让政治家来摆平金融市场,恐怕是勉为其难。反之亦然,精明过人的巴鲁克后来也从政,尽管也有说得过去的业绩,终究在官场也不是很如意。<br/>  投资家对政客的面目和能力是很清楚的。早在2005年,美国投资家吉姆罗杰斯与同行史蒂文卓布尼聊天时,就痛斥央行人士“几乎每次都是错的,别忘了他们是官僚!如果可以找到真正的工作,他们就不会在公家机关做事。你看格林斯潘,他就是官僚,他做的决定都没有成功过,这是他一直从事公职的原因。你看看他的职场生涯、央行的生涯,简直是一团糟”。<br/>  “格林斯潘一再对日本放话:‘你们为何不整顿一下你们的体制?为什么不让公司破产?为什么不停止支持这些银行?’但是,他自己还不是在做同样的事情?他把利率降到1%来解救大家,也帮助他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朋友脱困。历史上有很多例子显示,想用政府的力量解决问题,反倒会让问题更加恶化。你必须断尾求生,否则,整体都会受到牵累。”<br/>  当时认为罗杰斯有些偏激,现在觉得他非常正确。<br/>  自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事件以来,美联储一直试图援助每一个金融落难者,这只会火上浇油,让接下来的每一次动荡都比它的“前辈”来得更严重。<br/>  罗杰斯对伯南克的抨击也不留情面。他认为,伯南克虽然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但是,经济学被划分成200个不同的小学科,他学的只是货币发行。也就是说,伯南克的知识面非常狭窄,他的职业生涯仅涉及印钱和研究大萧条,所以,他只会印更多的钱来拯救危机。<br/>  当然,罗杰斯还是承认,美国历史上有两位真正的央行行长——沃尔克与麦克切斯尼马丁。后者说过一句有名且切中要害的话,作为一名好的央行行长,他的职责就是在晚会进入高潮时将酒杯端走,“现在的美联储却在晚会渐渐失控的时候,又端来了更多的私酿威士忌。”<br/>  另一个政客做投资的例子就是主权财富基金。<br/>  2008年8月22日,沃伦巴菲特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采访时,将“主权基金”等同于“无知资金”,颇有见地地解释道:“我认为,他们正在买入别人推销给他们的东西。在证券行业中,你不应购买别人推荐给你的股票,你应该基于你的分析,并找到最便宜的股票之后才买入。当有人在电话跟你说,‘你知道的,买吧,它价值20亿美元,这是全球最好的股票了。’事实上,这不可能是全球最好的股票。全世界可以买入的最好的股票是你自己挖掘出来的、别人没有提及的股票。别人不会无缘无故地将股票卖给你。在通常情况下,他们会获得佣金,或者其他各种各样的费用。”<br/>  2008年初,中国平安想去抄海外金融股的底,竟计划融资1600亿元左右。我当时颇为激愤,写了文章痛斥之,有朋友来电话,说我太偏激。大半年过去了,如果当时中国平安顺利融资“抄底”,今天不破产,也到了破产的边缘吧?中国平安犯了什么错误?我看就是巴菲特说的买华尔街人士推销的东西。中国平安向来以国际化管理团队傲视群雄,现在看来,也就是华尔街推销员的水平。<br/>  我的一位朋友在博客上的评论更为精彩:“就像现在的中投公司,被一帮华尔街的销售人员围着转,吹捧一下,就真的以为自己是投资管理大师,洋洋得意地去‘抄底’了。殊不知华尔街的水那么深,哪容得你这根外拨秧来扑腾?人家是在把你当‘冤大头’,不宰你宰谁?”■<br/>  <strong>作者为《科学与财富(Value)》(</strong><a href="http://www.valuegood.com/"><strong>www.valuegood.com</strong></a><strong>)主编</strong></p></div>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