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8-2-2011 17:25:25|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漫谈高才班教育 by 潘国驹 (联合早报 , 2009-08-26)
今年是高才班创办25周年。据《联合早报》报道,教育部长黄永宏医生表示:“推行高才计划25年,已经开始看见成果,许多从高才教育计划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只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有出色表现,在科学与科技、人道主义工作、体育等不同领域的杰出成就也获得许多国际及本地奖项肯定。”这是值得欣慰的。世界很多国家都有高才班,中国合肥的科大少年班、以色列等国也有各自的高才班的教育实践,笔者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因此在这篇文章中,只以宏观及学术的角度谈谈高才班的一些问题。
大略说来,在专业成就上可分三大类:首先是成功的政治家以及高级行政人员;其次是企业家,尤其是大企业家;最后是学术上有贡献的学者。我们在这里只谈与学术有关的成功人士。高才班的目的,我想无非是为了造就有成就的人才,在学术上讲,最有成就的当然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或者有“数学诺贝尔奖”、“人文诺贝尔奖”之称的这一类奖项获得者,接下来应该是那些成为有名学术机构的院士们,比如美国的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的院士,在亚洲也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等等,再其次是著名大学的教授、著名文人等。
高才班的学生有没有成为以上有卓越成就的著名学者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从获得诺贝尔奖的大师中,好像从所谓天才班培养出来的不多,有些甚至是很迟才体现他们的才华,最有名的例子当然是大天才爱因斯坦。记得十多年前有一位马来西亚的家长专程从马国来新加坡见杨振宁教授,因为他的13岁天才儿子已念完中学的课程,并取得最优越的成绩,想立即送他去美国最顶尖的大学读物理。
---- 按“正常”程序发展才华 ----
当时杨振宁教授并不赞成,杨教授认为年纪小的高智商的学生,不合适去MIT(麻省理工)或加州理工大学,道理是在那个环境下他并不一定有成就,会造成少年心理太大的压力,倒是应该在新加坡的大学按部就班地求学,按照“正常”的程序发展他的才华。也许杨教授这个看法,有他在西南联大做学生的经验。西南联大的学生在烽火连天的条件下学习,但就在他的同学中,却培养了不少世界级的大科学家,比如李政道、黄昆、杨振宁等。
我想高才班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让智商高的学生有机会学习更多的东西,也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才华,这个动机是非常良好的,我相信在这个教育政策下,已经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学生,不过,在这里我们也从另一个角度探讨如何栽培杰出的学者。
一、所有的大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谦虚,不耻下问。我们没有碰到这些大师就自己的成就表示骄傲、自满,大部分都会抱着好学的态度,继续追求真理。
二、每一个大学问家都有最扎实的基础训练,都是很勤奋在打好自己的基础,只有稳固的专业基础才能带出具有创造性的新思维、新发明。
三、应该具有应变的能力,所谓应变就是勇于改变自己的研究范围。举一个例子,笔者认识了一位科学家,他叫Stephen Wolfram,他在15岁时就修完了英国牛津大学本科所有科目并取得最优秀的成绩。他立志要做物理学大师,前去加州理工大学师从诺贝尔奖获得 R. Feynman(费曼)教授,他聪明过人,很快取得博士学位,并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继续研究理论物理,两年后他觉得自己的才华不在理论物理上,而是在电脑计算,他立即转去研究电脑,并成立了一家很成功的电脑公司,这就是“应变”的好例子。
高才班的学生很有潜力,不过,不是高才班的学生也同样可 以创造出学术上卓越的成就,有一个叫 E.Witten(威顿)的教授是目前学术物理奇才,得到数学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他的本科是念历史哲学的,也是在普通大学毕业,不是出身在哈佛、MIT,他只在研究院才展示他的过人才华,目前他是数一数二的顶尖年轻大师。
我们回顾高才班25年的成果的同时,也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成为成功人士。
作者是南洋理工大学高等研究所所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