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楼主: 乐陶陶

[小学] 2011 GEP成绩出炉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0-11-2011 12:29:5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亲爱宝贝  Jackie ying

对,这位年轻的教授就是Jackie Y. Ying。

以下摘自MIT的网站:



Professor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B.E., The Cooper Union, 1987
M.A., Princeton University, 1988
Ph.D., Princeton University, 1991

Room: 66-542
Phone: (617) 253-2899
Fax: (617) 452-3436
E-mail: jyying@mit.edu

Honors and Award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ATO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1991
Alexander von Humbolt Research Fellowship, 1992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1992
Ross C. Purdy Award,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1995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Office of Naval Research, 1995
David and Lucile Packard Fellowship for Science & Engineering, 1995
ICI Fellowship,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U.K.), 1995
Camille Dreyfus Teacher-Scholar Award, 1996
Faculty Fellowship Award in Solid-State Chemistry,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97
Ernest W. Thiele Lectureship,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1997
Union Carbide Innovation Recognition Award, 1998 & 1999
TR100 Young Innovator Award, Technology Review, 1999
Allan P. Colburn Award, 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2000
Editorial Advisory Panel of Materials Today
Advisory Editor of Molecular and Supramolecular Science
Editor of 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ssociate Editor of Acta Metallurgica and Scripta Metallurgica, 2000-01
Associate Editor of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1997-99
Editorial Board of 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Metastable and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Editorial Board of Nanopartic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Electroceramics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Porous Materials
Guest Editor of Chemistry of Materials, the AIChE Journal,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and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Sciences Division Director, 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Division of Colloid and Surface Chemistry Executive Committe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Board of Directors, Alexander von Humboldt Association of America, 1994-97
Council, International Mesostructured Material Association
Advisory Board, Leibniz-Institut für Festkörper- und Werkstoffforschung Dresden
International Advisory Board,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Nanomaterials Centre
Advisory Board,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Steacie Institute for Molecular Sciences
Honorary Professor of Chemistry, Jilin University (China)
Scientific Advisory Board, Institute of Materials Research & Engineering, Singapore

点评

眼镜王国中的一员,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1-11-2011 12:56
背景有baby的照片,他都有孩子啦?91年博士毕业,有孩子也不奇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0-11-2011 13: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1-2011 12:47:1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xianying 发表于 9-11-2011 18:57
儒廊进13个,培华进16个,南洋进34个,目前的统计

朋友家女儿进了, 圣希尔达小学,总共进了12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1-2011 12:59:49|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JanelleZ 发表于 9-11-2011 22:29
你家儿子真可爱!我的老二正好相反。星期六打电话去学校查问,那值班的老师竟然弄错了,说她没进。这下她 ...


看了些网上考过GEP的家长讨论和一些相关资料,个人认为录取上不存在主观的重男轻女,即不是分别按照男女生成绩排列,取男额多少,女额多少的做法.

有两种可能性:

1)采用了某种有偏向的录取标准,即各门各项试题的比重是不同的,普遍来说男生在比重大的题型上有优势,所以录取的男生多.

2)还有就是男生在心理上对压力的承受相对强些(神经大条),在经过2试两天中第一轮正规英文数学难题的狂轰滥炸后,在第2轮的GA测试上没有受到大的影响,所以总体成绩更好.





点评

分析的有道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0-11-2011 13: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1-2011 13:11:3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成功考入GPE的小朋友,相信这批孩子应该都是本地出生的吧?
有志的家长和小朋友们,PSLE之后仍旧可以凭高分进取GEP班,机会不止这一次!

继续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1-2011 13:16:5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yuebaby 发表于 10-11-2011 12:47
朋友家女儿进了, 圣希尔达小学,总共进了12个.

更新:

儒廊 - 13个
培华 -16个
南洋 - 34个
圣希尔达 - 12个
Henry Park - 11个
St Andrews junior - 6个
培群 - 11个



点评

南洋在gep上是越来越少了,从以前的50多个居然下降到30多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1-11-2011 18:45
J版真强悍,偷偷再施加点压力:乐赛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0-11-2011 15:48
仰望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0-11-2011 14:04
你真厉害,赞一个。。。 南华,道南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0-11-2011 13:33
南洋太牛了。怪不得都挤破头报名、做义工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0-11-2011 13: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1-2011 14:21:04|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孩子不是本地出生,三岁多来新。 看到有家长提出经验分享,略谈一点心得。

刚来新时担心孩子的英文跟不上,我去图书馆找来英文故事书每晚读给他听,从浅到深,也没提问什么的,只是读,他很enjoy,  渐渐可以自己读些简单的故事书,也喜欢看书了。 我觉得小时养成爱阅读,能坐得定的好习惯很重要 (但英文书读得太多的问题是华文不怎么样)。 小一小二我主要着重对他一些学习好习惯的培养,比如有时间观念,做事情不拖拉,有轻重缓急之分等。 另外,继续保持阅读习惯,增加阅读量和扩大知识面。

从儿子自身来说,他从小喜欢science, history 及 Mechanical 方面的东西, 不爱看卡通,喜欢看 discovery, national geography, history 这些channel, 很多知识是从中得到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孩子适当看些有意义的节目是有好处的)。 他每天看30分钟-1个小时,有时看了节目,感兴趣的就会去图书馆找来相关的书看。  我曾经给他借来厚厚的 history & science encyclopedia, 他很喜欢读。  另外儿子非常喜欢 lego 和 折纸,在K1 K2时被小朋友称为 "Origami Master", 小一小二时会去图书馆找来专业的折纸书自己研究,有时会自己画立体图。 8-14岁左右的 lego set 他现在半个小时能拼好,拼完拆了再按自己的想法乱拼。  我想他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等是通过这些兴趣获得的。





点评

我家老大也是超级爱玩lego,而且也是装了拆,拆了装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4-11-2011 12:47
严重恭喜,谢过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2-11-2011 13:03
谢谢分享,果然不同凡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0-11-2011 22:32
谢谢您,分享您的成功和喜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0-11-2011 22:24
谢谢分享宝贵经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0-11-2011 14:43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1-2011 15:35:1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阳阳妈 发表于 10-11-2011 14:21
我的孩子不是本地出生,三岁多来新。 看到有家长提出经验分享,略谈一点心得。

刚来新时担心孩子的英文跟 ...

认同,基本出发点大致相同。

英文上,早期培养阅读习惯很重要。
先由兴趣入手,我的孩子一般每周去图书馆借读12本(薄厚深浅不计)。
阅读起来说她如饥似渴不为过,吃饭也要捧书不放手。
同时每周一次the learning lab英文学习,词汇量大增,经常性词汇小组竞赛,她都能领先抢答。假期玩 “I SKETCH"游戏也多数分数在前。 时常,the learning lab也能每周借4本书。再她的学校也有图书馆, 偶尔也会跑去看一小会儿。

数学则是小一学小二的内容, 小二学小三及小四的内容。。小三则已经进行完小五的全部, 小六的一部分。学习过程基本是一讲就过, 一说就通, 每天不紧张地做上几题就可以。

对于学校学习的内容以及作业基本上我忽略不看。
老大学习方式如此, 老二学习依然如此。学习之外,孩子们对各种事物也充满了好奇心,我想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性。利用这些好奇心和上进心,挖掘孩子的潜能是我们父母的责任。

所以,一般上所谓的“推”,“拔”,我更想形容其为“加油”,是我们家长在帮孩子使劲和加油,让他们发挥出自身的潜力和创造力。这种使劲加油并非建立在抽象的口号式的枯燥方式,而是学习过程兼顾孩子的兴趣,针对具体情况去鼓励他们,让孩子自动自发循序渐进学习。因此“推拔” 与强制性和压迫性的教育方式并不是划等号的。

点评

哈。。。和我的做法一样,不过我比你在学习上进行的更快,更深。欣赏你的推,拔之说。看家长就能看出孩子能否考上gep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4-11-2011 12:50
再次恭喜谢过好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2-11-2011 13:02
和我所说的“拔苗助长不是一件坏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1-11-2011 18:47
妈妈棒孩子更棒,名至实归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0-11-2011 22:34
好棒的妈妈,好棒的宝宝。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0-11-2011 22:26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1-2011 15:35:2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儿子在本地出生,语言能力不是很好,讲话很晚,小时候经常让他张大嘴,检查是不是舌系带短,四岁之前只会讲简单的句子,上了N1突飞猛进,现在顶嘴,狡辩是一流的。上学前,喜欢lego,自己看图纸,自己拼。还喜欢看地图,已经翻破了3本新加坡地图了。上学后,喜欢读书,不过都是简单的流行的儿童读物。上了小3喜欢读horrible science和murderous maths,我觉得这两套书对他影响很大,培养了他学习兴趣,尤其是murderous maths,看了以后就让我教他代数,方程,简单的几何知识,还经常背圆周率。所以我很担心他的英文能不能跟上gep的程度。

点评

严重恭喜谢过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2-11-2011 13:02
哇,学习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0-11-2011 22:36
关于杂志, 从孩子小一到现在, 一直订阅"Young Scientists" L1,L2,L3全level, 直到现在。还有“Highlights"。 小三订阅”Mathmania",这杂志算是学习中途的消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0-11-2011 17:02
每本magic tree story 都有对应的 research guide, 他尤其喜欢 research guide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0-11-2011 16:14
对,我家儿子也是很喜欢看Horrible science和murderous maths; 小二SA1读完整套 magic tree house 和它的 research guide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0-11-2011 16:13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1-2011 15:52:04|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楼上几位家长献花,我们高年级的也来听课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1-2011 15:55:3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上面家长的分享,果然孩子的自制力和对知识的渴求还是最重要的.

点评

我个人认为这些特质也是早期培养出来的。 曾经向一个表现突出的孩子家长取经,一个多钟头聊天概括出来的意思只有一个: 鼓励鼓励再鼓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0-11-2011 16:32
天才!这正是天才的特质啊!我看小儿没戏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0-11-2011 16: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