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楼主: E-cube

[陪读话题] 看了让人心酸的报章报道---陪读:十六岁的两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11-2011 11:34:19|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看到这篇报道,本来要转载,不想有人比我还快转载上来,应该谢谢楼主!

在这里更应该谢谢帮助上位这篇文章的元芳!什么东西都是争取来的,虽然在这篇文章里也看到很多发稿者或别人的什么意图,但这的确是来了8年10年陪读的真实尴尬写照。很多东西不是吃苦就可以换回你想要的回报。

报道中的张秀华,真的没有抱怨和后悔吗?

这边很多厨师都是从中国请过来的,他们很多都持有中国红案或白案的厨师证书,有中级或高级的厨师等级证书,所以天天喜乐说,孩子要做厨师没有一点优势。如果孩子仅仅就成为一名厨师,连小学生都明白,需要出国走这么曲折的弯路来达成吗?还搭上母亲那么多的辛苦并且掏空一个家庭的储蓄,一个简单的收入和支出的帐都不会算吗?

报道还借张秀华的嘴来批评别的妈妈因为陪读一场空,怨恨是错误的等等。如果张秀华真的如此说过,那她自己到今天的地步可以说是自找的,自己盲信,盲从,不但毁了自己还赔上孩子的未来,只能说自己就是一个愚笨的母亲。花那么多的钱,如果用来做一点慈善或做一点希望工程,她哪怕挤出一点剩余就可以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园上学的梦。而她竭尽自己的·金钱和付出万般的辛苦做了一个卑贱的上帝,在新加坡换到了什么?

点评

SHUO DE ZHEN HAO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9-11-2011 13: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e0
发表于 15-11-2011 11:54:2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资深马甲 发表于 15-11-2011 11:34
昨天看到这篇报道,本来要转载,不想有人比我还快转载上来,应该谢谢楼主!

在这里更应该谢谢帮助上位这篇 ...

质疑有道理。哪个妈妈打扫一空陪孩子到新加坡来,都希望孩子成为栋梁。但其结果是在不合适的时候母子分离,任谁也不会有笑容,抱怨是可以理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1-2011 12:34:2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秀华解释说:“这几年新加坡的生活压力变得好大,不只学费涨了、交通费涨了、房租也涨了。2002年,一间组屋房间的房租是400元,如今已涨到800元,翻了一倍,而我老公的工资从2009年起就没有上调过,但为了儿子能至少完成O水准学业,只能咬着牙渡过。可是,以后我们就可能没能力供孩子上本地学校了。” "
对于靠工资生活的家庭,这是一个教训,孩子读的是快捷班,不算最差的一类,如果经济好,理工学院还是有可能的. 可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1-2011 12:42:19|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能说大家对海外的期望太高。。。总想每个孩子出来都能成龙凤。。殊不知到了哪里都是“生活”,只有活在哪里的区别,没有活成什么的样子的区别。。。。
在哪里国家都有优秀的不得了的人才,现在上海北京英文顶呱呱的孩子真不少,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留学生中比例最高的国家。。。并非新加坡。。。
在哪个国家也都有基层人才或劳力技术人才,这些是必需的。。。所以也没有必要认为出了国,辛苦了这么久,还干这些工作是不值得的事儿。。。工作只要有贡献,并无贵贱。。。
活成什么样是个人的问题,跟生活在哪里国家有何相干?。。。
我就认为孩子应该多去几个国家读书,最好高中,大学,硕士,博士都换换地方,不是为成龙凤,这世上龙凤不多,多数都是平凡人。。。出国留学纯属体验生活,增广见闻。。如此而已。。。
我总认为要成龙凤,不在乎生活之处,而在于个人能力。。。。

点评

非常赞赏以上观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3-12-2011 05:47
说得好,现在的人太急功近利,海外留学让孩子多长点的见识,让生活更多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7-11-2011 23:39
我赞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7-11-2011 00: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1-2011 14:36:43|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国留学纯属体验生活"
非常正确,问题是她的经济不够到处体验生活,纯粹误入歧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1-2011 15:16:54|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类陪读妈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找到合适的工作并取得了PR,孩子也很争气,学习努力,成绩优秀,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点评

这样的妈妈也不少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8-11-2011 09: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1-2011 16:50:3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与她一起来新加坡陪读的母亲中,三分之一已回国、三分之一则嫁给新加坡男性成为永久居民,另外三分之一则像自己,仍然以陪读身份留在新加坡"
可见, 这一批人大多数(2/3以上)属于不该来的那一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e0
发表于 15-11-2011 19:02:44|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一。三个三分之一,和均匀。可这是新加坡人力资源的统计?还是猜测?如果是猜测,那么我认为嫁给新加坡人的是少数,还做陪读妈妈的是多数。因为有婚姻的陪读妈妈不可能嫁给新加坡人,只有单亲的才能嫁。如果单亲的为数三分之一,那么,除去没有嫁的,就是少数嫁了的。不管如何,当初来的多是贫苦妈妈。据官方2006年统计,只有四十分之一的陪读妈妈不需要外援生活在新加坡。而03年以前的就更少了。就算有一点积蓄,也使用完毕了。本主题反应的正是那些缺少经济基础的陪读妈妈后路问题,薄弱的经济基础,难以承受孩子独自留在新加坡打拼版地完成学业。至于独立自理问题,相信陪读妈妈的孩子都不是弱者,早就可以当家了,丝毫不会比那些有钱独自出国留学的孩子差。所以,不赞成某些有经济基础的人挖苦穷人的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1-2011 22:52:2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E-cube 发表于 15-11-2011 06:41
年龄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可以独立的就算是小学,也可以自己读。天天父母伺候大的, ...

如果28岁还不能自理,那就废啦。
我觉得18-21岁是可以撒手的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1-2011 23:12:0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Stable 发表于 15-11-2011 09:00
很吃惊你居然能说出这种话,不想评论什么了,你很伟大,那么你就去欣赏你自己的伟大吧,人生的路很长,慢慢 ...

“很吃惊你居然能说出这种话,不想评论什么了,你很伟大,那么你就去欣赏你自己的伟大吧,人生的路很长,慢慢走着看吧。。。。。   未来的路谁也预测不了,得意的时候不要太张狂,能赚到钱的时候,不要太锋芒必露。。。。妈妈对孩子的感情只有做了妈妈的人才能体会,不要太残忍地在理论上去评判妈妈对孩子的难舍之情, 15岁男孩妈妈态度很好,留不下就回,那个男孩一看就是个懂事的男孩,学习这个事情是因人而异的,在学业上不是非常优秀, 不一定以后就不成功,走到社会上就是另一番天地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情况,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不要用自己的武断去评价别人,有些事情是需要很多年后才明白的。。。。 妈妈对孩子的爱永远是最伟大的,孩子和妈妈想永远在一起的心愿永远是真理。。。    ”

我没有很伟大。
这样的决定,有我自己父母个性的原因。
我父母是属于这样的。即使我现在稳定了,他们也不喜欢过来新加坡。
他们觉得出国的决定是为了我,并不是因为新加坡有什么特别吸引他们自己的地方。
他们觉得国内的生活更好。在新加坡,住的挤,吃的贵,不太适合。

说真的,我也没有说什么特别想他们过来的想法,我的意思是居住。
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新加坡是个适合拼的地方,不太适合他们。

不得意,也没有张狂。以事伦事而已。

爱有很多种,不是陪在身边的就是爱唯一表达的方式。
同样的,父母老后,也不是我们把事业和生活放在一旁,天天只是陪在父母身边就是爱。没有那么简单,也不一定需要这样的方式。


父母的决定对孩子的人格塑造起着很大的因素。
我中学的时候,有一次放学,看到新加坡同学有父母接送,心里也很酸。
但我觉得,我学的比别人多的是自立。
有时候也觉得很不公平。有些孤儿没有父母的爱,是因为他们没有父母。而我是有父母,他们不愿意给我爱。
不过,那时候比较小。现在就不这么想了。

您说的对,将来的发展很难说,但是至少,我比别人领先了一步。或许在长辈的庇护下,我就会失去破釜沉舟的勇气。

现在觉得,其实现代父母的经济能力非常好。根本没有期望像旧时代的父母那样,希望孩子能反哺育他们,至少我父母这么觉得。
他们觉得孩子能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够了。毕竟中国现在存在是很大部分的肯老。
或许,没有让父母操心就已经很好了。但是,如果能做些什么,就更好。

点评

你说得很对,有时候父母把全部的爱和关注都给了孩子,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孩子终究会长大,成家立业,有些妈妈对儿子近乎病态的依恋,以后儿子怎么交女朋友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8-11-2011 14:53
支持晓铮,如果不来新加坡,孩子还上不上大学?离不离开爸爸妈妈?你能够在孩子成年以后天天守望在孩子旁边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6-11-2011 06:59
说得好。其实说撒手,不是说断掉经济来源啊,只是让孩子自己在这边。这个话不该理解有歧义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6-11-2011 00: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