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5-1-2011 10:31:46|来自:美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报社论 2011年1月15日
注意最后一段
非常有针对性的降温措施 政府前天推出新的房地产降温措施,并于昨天立即生效。这是过去16个月来政府的第四次出手。虽然新措施的出台让一些业界人士感到意外,他们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但政府的进一步干预却是意料中事,因为前几次的行动虽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却无法真正勒住像脱缰之马的房市,尤其是私宅的短线投机炒卖活动。 去年,政府连续出台了两轮降温措施,但本地私宅价格和成交量还是创下了新高。价格不但在去年第二季突破1997年的巅峰水平,不久前的预估数据也显示,私宅价格在全年共上涨了17.6%。去年首11个月新私宅需求量也刷新2007年全年的纪录,突破1万5000个单位。这说明,进一步的干预是必要的。 新一轮的降温措施,很明显是针对炒家而发的。这包括:征收卖方印花税期限从三年延长至四年,最高税率也从原来的3%大幅调高到16%;手头上仍有至少一个未还清房贷的屋主,在买新房子时,可向金融机构贷款的顶限,从目前的70%,减少到60%;非个人投资者(例如公司、信托或集体投资计划)可借贷的房屋贷款顶限为50%。 根据新措施的规定,昨天开始,买下私宅的业主,若在四年内出售其房地产,都须缴纳卖方印花税,税率从持守期一年内的最高16%依次递减,到第四年的最低的4%。也就是说,想通过炒楼花在短期或12个月内赚一笔的炒家,肯定已没多大的炒作空间。即使有高达一两成的利润,也只能拱手交给国库,进不了自己的口袋。有市场人士认为16%的“惩罚性”太大,然而,如果“惩罚性”不足,也就难以产生预期的抑制投机的效果。那些能持守超过四年者,自然也就不受新措施的影响。 进一步限制贷款的措施的对象很明确是短期投机者。手头上已有房债的人,借钱买第二套房子,一般来说,意图在于短线炒卖是昭然若揭的。在房地产市场炽热的时候,一些炒家的春风得意,自然会引发越来越大的炒风,如果政府不加干预,很容易就会形成房地产泡沫,而在泡沫最后破裂的时候,遭殃的往往不是财力雄厚、最早入场的大炒家,而是闻风跟进的后来者,这些人往往也是小户。因此,对于在贪念驱使下想短期投机致富的人来说,新措施其实是一种消极的保护,至少有一部分人会因此而打退堂鼓,免除了被烧到手指的后患。 限制非个人投资者的房屋贷款顶限,显然也有一定的防范作用。当房地产成为有吸引力的投资工具时,一些非个人投资者自然也会被吸引进场。虽然机构投资所占的比例还很小,但有迹象显示,过去一年来,这类投资正在稳步上升。据报道,去年首季这类机构投资只占私宅买卖总数的2.8%,但到了最后一季则达到了6.2%。在低利率和国际游资充斥的环境里,热钱以各种形式涌入并注入房地产市场的可能性是不可不防的。 必须指出的是,首次购屋者和手头宽裕有能力买房作长期投资者,都不受新措施的影响。首次购屋者和没有未还清房贷者,借贷的顶限仍然是房子估价的80%。 一般预料,新措施将可把不少短线炒卖者排除出局,这一来我们也许就可以较清晰地看出房地产市场的真实供需情况,私宅价格节节上升以及越来越脱离经济基本面的不良发展势头,也能受到比较有效的抑制。在世界粮食价格和其他物价普遍腾涨的大背景下,有效控制通胀已成了各国政府的当务之急,新加坡也不例外。房地产正是刺激通胀的要害因素之一,从政府的连番出手,可见这个课题始终被紧紧的盯住,它也反映政府抑制通胀的决心是坚定的。新措施的实际成效还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证明不足,政府还会再次出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