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楼主: 雨茜

[财经]林毅夫认为中国能更安然度过危机 10月14日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7-2008 20:50: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7-2008 20:10: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div class="nrti">
<h2 id="cont_title">次贷遗害到几时? </h2><span id="cont_riqi" _extended="true">《财经网》 <!--SumPeriods-->  [ 07-08 17:06 ]&nbsp;&nbsp;<a href="http://service.caijing.com.cn/comment/list/article_id/73674/article_title/%25E6%25AC%25A1%25E8%25B4%25B7%25E9%2581%2597%25E5%25AE%25B3%25E5%2588%25B0%25E5%2587%25A0%25E6%2597%25B6%25EF%25BC%259F/article_url/aHR0cDovL3d3dy5jYWlqaW5nLmNvbS5jbi9uZXdjbi8yMDA4MDcwOC83MzY3NC5zaHRtbA==">共有 3 条点评</a></span></div>
<div class="nrgn"><img onclick="zoom()"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1.gif"/> <img onclick="zoom_()"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2.gif"/></div>
<div class="the_content" id="the_content" style="FONT-SIZE: 14px">
<p><strong>麦克唐纳:次贷危机不会导致长期衰退;中国监管刚性已经足够,不应扼杀创新</strong></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trong>【背景】</strong>据新华社消息,7月7日,美国两大金融监管机构——美联储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双方达成一项信息共享协议,以期更好地监测美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nbsp; <br/>  据称,这一协议将加强两大机构的监管合作,使之能够更有效地履行监管职责。根据协议,两大机构将共享有关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现金状况、交易状况、资本负债率、金融资源和危机管理体系等信息。双方将在反洗钱、银行经纪活动、银行和投资公司金融交易结算等领域展开合作。<br/>  另据彭博新闻社7月7日报道,受次贷危机影响,在花旗、美林等美国金融企业的拖累下,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大企业的利润可能再度缩水,从而使这些企业的利润连续四个季度下滑。<br/>  2007年6月,Bear Stearns旗下的两个对冲基金因为投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损失惨重;7月,American HomeMortgage Investment关门大吉。次贷危机爆发已一年有余,它是否会演变为全球性的灾难,仍然是全球经济界关注的焦点。</font></p>
<p>  奥纬管理咨询公司金融服务部门管理合伙人<strong>斯科特?麦克唐纳</strong>(Scott McDonald)认为,尽管短期内金融业盈利会受到显著影响,但美国次贷危机不大可能导致长期衰退,各大投行将在6-8个季度内恢复盈利。他指出,中国应继续推动金融衍生品发展,目前的金融监管刚性相对风险而言,已经足够。<br/>  麦克唐纳表示,次贷危机作为单独事件,影响可能较为严重,但并非灾难性的。他说,今年对投行来说,将会是困难重重的一年。目前,各大投行的季报披露的业绩依然不乐观,此次危机将比过去几次危机持续更久。但是,在主权财富基金介入后,资产负债的修复将会比上一个经济周期要快。基于全球经济发展以及政策干预,投行盈利有望在6-8个季度后恢复到以往水平。<br/>  麦克唐纳认为,次贷危机并非衍生品造成,而是由于相关衍生品越来越复杂,导致购买者没有认识到这些产品真正的风险,就是说,衍生品本身并没有扩大风险,而是购买者没有认清其风险本质。<br/>  谈到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他说,中国在次贷危机中损失不大,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启示就是不能遏制金融创新,如衍生品的发展。中国政府应继续推动金融衍生品发展。衍生品在定价风险、分散转移风险以及增加市场流动性方面,都功不可没,基础衍生品也是建立完整的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工具。中国不应扼杀金融创新,不过,当金融新产品形成一定规模后,监管当局必须重点解决由此引发的风险问题。<br/>  麦克唐纳表示,目前,中国的金融监管强度相比市场创新程度来说,已经足够,没有必要再加强监管刚性。凡是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尽量不要采取过多的政策干预。<br/>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的贷款领域依然存在风险,政府应以股东身份督促国有金融机构,尽快完善风险管理体系。■</p>
<p><strong>《财经》记者 眭芳韫 王真 采写<br/>本栏目主持人信箱:zheyuyang#caijing.com.cn</strong></p></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7-2008 20:19: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nrti">
<h2 id="cont_title">兴业、深发展签下Shibor远期票据回购首单 </h2><span id="cont_riqi" _extended="true">《财经》记者 眭芳韫 《财经网》 <!--SumPeriods-->  [ 07-09 22:39 ]&nbsp;&nbsp;<a href="http://service.caijing.com.cn/comment/list/article_id/73910/article_title/%25E5%2585%25B4%25E4%25B8%259A%25E3%2580%2581%25E6%25B7%25B1%25E5%258F%2591%25E5%25B1%2595%25E7%25AD%25BE%25E4%25B8%258BShibor%25E8%25BF%259C%25E6%259C%259F%25E7%25A5%25A8%25E6%258D%25AE%25E5%259B%259E%25E8%25B4%25AD%25E9%25A6%2596%25E5%258D%2595/article_url/aHR0cDovL3d3dy5jYWlqaW5nLmNvbS5jbi9uZXdjbi8yMDA4MDcwOS83MzkxMC5zaHRtbA==">共有 0 条点评</a></span></div>
<div class="nrgn"><img onclick="zoom()"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1.gif"/> <img onclick="zoom_()"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2.gif"/></div>
<div class="the_content" id="the_content" style="FONT-SIZE: 14px">
<p><strong>将参考三个月的Shibor,回购金额为5亿元人民币</strong> <br/><br/>  <strong>【《财经网》专稿/记者 眭芳韫】</strong>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1166,下称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近期与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交易所代码:000001,下称深发展)上海分行签订了第一份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Shibor)为参考利率的远期银行承兑汇票回购协议。 <br/>  据参与交易人士透露,根据协议兴业银行将于8月6日向深发展上海分行出售价值为5亿元人民币的银行承兑汇票,并于三个月后的11月6日对此进行回购。8月6日为起息日,回购参考利率为8月4日的三个月期限的Shibor。 <br/>  据上述人士透露,目前Shibor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些产品的定价标准,在即期票据业务中,目前三个月Shibor也常被作为基准利率确定交易价格,他认为Shibor应该会成为未来票据市场定价的基准利率。这次推出以Shibor为参考利率的票据远期回购协议主要是基于对Shibor的一个试点,并希望因此可以加强Shibor的基准利率的地位。 <br/>  该笔回购交易的主要风险为起息日时的Shibor与当时票据市场利率的差价。“如果8月4日的三个月Shibor高于8月6日起息日时的票据市场利率,融入资金的一方兴业银行就亏了,反之则是深发展亏。”该人士表示。 <br/>  对于这次签订以Shibor为参考利率的票据远期回购协议,业内人士表示意味着Shibor将逐渐树立基准利率的地位。 <br/>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市场部执行总经理高占军认为,这次远期回购协议的签订,扩大了Shibor的应用范围,将帮助树立Shibor的基准地位。他表示,要树立Shibor基准利率地位,继续增加挂钩产品的范围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br/>  据悉,今年1月4日正式启动的Shibor,已成为货币市场上利率掉期和其他衍生金融产品交易中广为使用的参照利率之一。 <br/>  Shibor以位于上海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为技术平台计算、发布并命名,是由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组成报价团,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的算术平均利率,是单利、无担保、批发性利率。 <br/>  目前,对社会公布的Shibor品种包括隔夜、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年。■</p></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7-2008 09:54: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nrti">
<h2 id="cont_title">美国会欲加强能源期货监管 </h2><span id="cont_riqi" _extended="true">《财经》驻华盛顿记者 陈竹 《财经网》 <!--SumPeriods-->  [ 07-11 19:00 ]&nbsp;&nbsp;<a href="http://service.caijing.com.cn/comment/list/article_id/74226/article_title/%25E7%25BE%258E%25E5%259B%25BD%25E4%25BC%259A%25E6%25AC%25B2%25E5%258A%25A0%25E5%25BC%25BA%25E8%2583%25BD%25E6%25BA%2590%25E6%259C%259F%25E8%25B4%25A7%25E7%259B%2591%25E7%25AE%25A1/article_url/aHR0cDovL3d3dy5jYWlqaW5nLmNvbS5jbi9uZXdjbi8yMDA4MDcxMS83NDIyNi5zaHRtbA==">共有 0 条点评</a></span></div>
<div class="nrgn"><img onclick="zoom()"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1.gif"/> <img onclick="zoom_()"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2.gif"/></div>
<div class="the_content" id="the_content" style="FONT-SIZE: 14px">
<p><strong>业界人士对此表示反对,认为加强监管不会对原油价格产生影响,但很可能将大量商品期货交易推向其他离岸市场</strong></p>
<p><strong>  【《财经网》专稿/驻华盛顿记者 陈竹】</strong>继5月通过新《农业法案》、6月通过《2008年能源市场紧急法案》之后,美国众议院计划在打击油价投机方面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本周,十几份旨在修正商品交易法案的议案摆到众议院的案头,要求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加强监管,严苛要求限制退休基金涉入能源交易市场,共同的诉求是尽快弥合所谓的“安然漏洞”(Enron Loophole)和“境外期货交易所漏洞”(FBOT Loophole)。<br/>  但在本周四(7月10日)的听证会上,立法者的雄心受到来自业界和学界的抵制。<br/>  洲际交易所(ICE)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查尔斯·外斯(Charles A. Vice)和国际掉期及衍生工具协会顾问泽赞(Greg Zerzan)几乎异口同声地警告立法者:尽管勒紧监管枷锁在政治上受欢迎,但弥补所谓漏洞不仅不会对原油价格产生影响,而且很可能将大量商品期货交易推向其他离岸市场。他们认为,5月通过的新《农业法案》已经大大增加了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对电子场外交易市场的监管权,立法者应该静观落实效果,而不是急于制订新法律。 <br/>  纽约商品交易所首席执行官詹姆斯·纽萨默(James Newsome)也强调,多种因素造成能源价格上涨,市场基本面因素不可低估。提高期货交易保证金的做法并不能解决基本面问题,还会不可避免地把业务从严格管制的透明市场吓走。<br/>  当天参加听证的三位能源期货交易方面的学者在“投机是否推动油价虚高”问题上各执一词。曾经在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交易市场部做过主管的马里兰大学法学院教授迈克尔·格林伯格(Michael Greenberger)呼吁监管强位。他以美国参议院常务调查委员会2006年的一份报告为证,说2005年至2006年期间大型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过度投机将石油价格每桶拉高20美元到25美元。而休斯顿大学金融学教授皮龙(Craig Pirrong)则指证说,根据他在商品市场领域22年的学术经验,“投机导致高油价”的说法既没有经济理论支撑,也没有数据支持。他说:“根据这一错误认识而制订的政策,不仅无法缓解能源价格压力,还会因为破坏了能源衍生品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和风险转移机制,而间接地伤害到美国的消费者和投资者。”<br/>  尽管ICE总部在美国,并且经营着30%的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合约(简称WTI, 该合约价格被很多投资者视为国际能源市场的基准价),但由于ICE全资所有的ICE欧洲交易所系英国企业,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将由此放弃对ICE的监管权。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同样通过发放交易许可的方式,将迪拜商品交易所(纽约商品交易所参股,同样经营部分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合约)的监管交给迪拜金融服务局。<br/>  在国内立法者压力下,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近日要求ICE欧洲交易所步调一致,对买卖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合约的交易者采取更加严格的持仓限制。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还将要求外国交易所与美国监管部门共享相关交易信息并披露交易违规行为。ICE同意了上述要求。英国下议院财政委员会也将于下周就油价操纵问题召开第一场听证会。<br/>  按计划,持续三天的众议院农业委员会修正商品交易法案的听证会将于周五(7月11日)告一段落。出席周五听证会的业界人士包括位于英国伦敦的ICE欧洲期货交易所总裁和首席运营官潘尼凯特(David Penikett)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执行主席达非(Terrence Duffy)。█</p></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7-2008 12:51: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付代价__股民不成熟、政府过度干预及市场分析趋同,是造成A股大起大落的主要原因

<div class="nrti">
<h2 id="cont_title">付代价 </h2><span id="cont_riqi" _extended="true">陈昌华/文 《财经》杂志 总第215期  [ 07-07 21:11 ]&nbsp;&nbsp;<a href="http://service.caijing.com.cn/comment/list/article_id/73166/article_title/%25E4%25BB%2598%25E4%25BB%25A3%25E4%25BB%25B7/article_url/aHR0cDovL3d3dy5jYWlqaW5nLmNvbS5jbi9uZXdjbi8yMDA4MDcwNS83MzE2Ni5zaHRtbA==">共有 18 条点评</a></span></div>
<div class="nrgn"><img onclick="zoom()"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1.gif"/> <img onclick="zoom_()"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2.gif"/></div>
<div class="the_content" id="the_content" style="FONT-SIZE: 14px">
<p><strong>股民不成熟、政府过度干预及市场分析趋同,是造成A股大起大落的主要原因<br/></strong><br/>  从年初至今,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以MSCI中国指数为代表)平均下跌了28%;同期,A股市场则跌去一半多。为何A股和H股表现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很大程度上,A股的大起大落反映了国内市场整体的不成熟。<br/>  <strong>——不成熟的投资者。</strong> <br/>  中国股市大起大落的一个主因,是股民的不成熟。即便政府在过去几年尝试以发展机构投资者、引进外资和加强投资者教育等多种手段来培育市场,但成果并不如预想的显著。<br/>  整个市场在去年下半年陷入一片亢奋,股民一窝蜂地追捧“整体上市”、“大股东注资”等各类概念股。他们无视A股整体市盈率已达到60倍的高水平,继续冒进,是造成后来股市大幅回落的主因。 <br/>  对政府角色的错误理解,是股民不成熟的另一个表现。一句“转轨加新兴”,就成为股民不断要求政府介入股市的借口。从股市大幅调整伊始,他们便不断要求政府在“大小非”解禁、印花税和IPO放行等问题上让步,寄望这些能令股市回升。但至今,即便政府一再出台利好,也没有让股市回暖。 <br/>  不成熟的股民还间接影响了政府努力培育机构投资者的良苦用心,导致基金很难扮演长期投资者的角色。不少基民抱着短炒一把的心态入市,对基金的短期表现患得患失。基民的短视,一定程度上致使基金公司的投资决定趋于“散户心理”。由于目前中国市场以开放式基金为主导,基民的短视行为放大了基金被动买入和卖出的压力,加剧了股市波动。 <br/>  <strong>——过度呵护股市的政府。</strong> <br/>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原罪”,在于股市被认为是政府达成某种政策目标的工具。从十多年前起,股市在不经意中成为国企改革或金融改革的工具。在股民看来,既然股市帮助政府解决了种种问题,政府自然有义务在大跌时出手救市。 <br/>  在政府和股民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下,股市自身价值的发掘功能便陷入迷失状态。股民眼中常盯着“政策顶”“政策底”,却忘记了如何独立评估一家上市公司的潜在价值。 <br/>  中国股市长期健康发展,最需要的是改变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令股民不再倚赖政府的指挥棒。要做到这点,首先需要改变整个股票上市的安排。这里有一个最简单的原则:若一家公司经营的业务是合法的,它所公布的会计报表是可信的,那么它能否上市、何时上市,以及以什么价格来上市,本身就是一个市场行为,无需政府来审批。至于企业是否符合政府产业政策的要求,或该企业是国有还有民营,不应成为衡量一企业上市的考虑因素。 <br/>  过去十余年,政府不断以叫停和放闸IPO来调控股市,本身就是一种不必要的干预。在牛市中,股民和基金从“打新股”上牟取暴利,更是整个IPO定价能力迷失的佐证。退出对IPO的干预,是政府改变与市场失常关系的重要一步。 <br/>  以过去两年的经验看,政策调控股市并没有取得成功。2007年5月上调印花税后,市场还是狂奔了几个月;今年4月印花税下降,却仍挽救不了股市的跌势。 <br/>  <strong>——市场分析缺乏“不同声音”。</strong> <br/>  去年10月股市飙升,上证指数超过6000点时,笔者看过国内颇负盛名的一家券商的研究报告。他们跟踪的332家公司中,被评为“减持”的仅有两家,被评为“买入”或“增持”的有230家。如今股市的表现,与他们的预测大相径庭。可以想象,这并非个案,而是整个行业都存在的问题。笔者年初时在本专栏中曾多次指出,盈利调低是A股市场一个很大的风险。 <br/>  2007年底根据综合盈利预测(Consensus Estimate),沪深300指数的总利润在2008年中将上升31%。但在当时,市场预期MSCI中国指数(主要包括H股和红筹股)的利润只上升22%。基于沪深300和MSCI中国的构成十分接近(因所有主要中国股票都已在A股、H股两地上市),这一差距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外分析师对同一批公司的不同看法。 <br/>  到今年6月底,据综合盈利预测,MSCI中国的利润增长从22%下调至16%,但沪深300的利润增长则从31%大幅调低到18%。从股市的长期经验来看,利润大幅调低往往会导致市场大跌。 <br/>  笔者与国内机构投资者和基金经理有过不少接触,发现他们通常与上市公司管理层颇为熟悉,对行业动向也甚为了解。但总体而言,他们不免囿于细节问题,对整个大局的判断缺乏一种抽离的态度。而要求他们对自己跟踪的行业或公司作出负面评价,更是难于登天。 <br/>  在股市一派繁荣之际,分析师的一个负面评价会被股民和上市公司视为“唱衰”市场的不和谐音。殊不知,正反意见的并存和相互制衡,才是一个市场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 <br/><strong>作者为瑞士信贷中国研究主管</strong></p></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7-2008 11:23: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nrti">
<h2 id="cont_title">瑞银证券看好中国经济 </h2><span id="cont_riqi">《财经》实习记者 王晶 《财经网》 <!--SumPeriods-->  [ 07-16 11:08 ]</span></div>
<div class="nrgn"><img onclick="zoom()"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1.gif"/> <img onclick="zoom_()"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2.gif"/></div>
<div class="the_content" id="the_content" style="FONT-SIZE: 14px">
<p><strong>认为中国经济可以扛过目前的通胀;在控制通胀的结果比较稳固之前,央行不会大幅度放松政策</strong></p>
<p><strong>  【《财经网》专稿/实习记者 王晶】</strong>7月15日,瑞银证券董事总经理、财富管理研究部亚太区主管浦永灏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什么大问题,下半年可能实现“软着陆”。他预测,今年中国GDP增长9.8%,明年9.0%。<br/>  浦永灏认为,上半年困扰中国经济的通货膨胀问题,主要表现是粮价和能源价格上涨较快。但今年夏天,中国粮食获得丰收,对缓解粮价上涨有很大帮助。至于能源价格,浦永灏认为,中国应加快能源价格改革,减少对石油的补贴。<br/>  “中国经济可以扛过眼前的通胀。”浦永灏说。<br/>  他分析道,中国的内需比较旺盛,这很大程度上是由工资上升引起的。于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需求还可以保持比较可观的增长。有困难的是收入较低的家庭,政府已经对其采取了一些补贴。而大部分中产阶级的消费需求并不会有大幅度的下降。浦永灏提出,最近的商品零售额在去掉通胀后还有12%的增长率,说明消费还是比较稳健的。<br/>  他认为,在投资方面,中国政府的财政实力比较雄厚,未来可以通过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相对来说,出口可能会遭遇损失,顺差会减少,特别是油价高企,增加了进口成本。但即便这样,中国每日贸易顺差仍然达到10亿美元,下半年可能会少一些。所以,中国能够承受进口成本的上扬。<br/>  瑞银证券财富管理研究部中国研究主管梁忠认为,通过估值的国际横向比较,A股估值已趋于相对合理。他同时表示,A股估值虽在底部区域,但限售股的存在成为最大变数。<br/>  对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浦永灏认为,下半年央行货币政策有望继续从紧。虽然央行在提高利率方面会比较谨慎,但不排除继续提高准备金率的可能。<br/>  “至少,在控制通货膨胀的结果比较稳固,特别是国际油价有所下降之前,央行没有胆量大幅度放松政策。”浦永灏说。■</p></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7-2008 11:09: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nrti">
<h2 id="cont_title">与次贷危机共存 </h2><span id="cont_riqi" _extended="true">胡舒立 <a href="http://www.caijing.com.cn/"><img src="http://www.caijing.com.cn/newtemplates/images/index/ico_logo.gif" align="absMiddle"/></a> 总第216期 出版日期:2008-07-21&nbsp;&nbsp;<a href="http://service.caijing.com.cn/comment/list/article_id/75418/article_title/%25E4%25B8%258E%25E6%25AC%25A1%25E8%25B4%25B7%25E5%258D%25B1%25E6%259C%25BA%25E5%2585%25B1%25E5%25AD%2598/article_url/aHR0cDovL3d3dy5jYWlqaW5nLmNvbS5jbi9uZXdjbi8yMDA4MDcxOS83NTQxOC5zaHRtbA==">共有 0 条点评</a></span> </div>
<div class="nrgn"><img onclick="zoom()"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1.gif"/> <img onclick="zoom_()"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2.gif"/></div>
<div class="the_content" id="the_content" style="FONT-SIZE: 14px">
<p><strong>不可寄望次贷危机在短期内结束;国内拖延已久的价格改革与结构调整应果决进行;不可轻言抄底<br/></strong><br/>  美国经济再呈水深火热之势。<br/>  从6月第二周雷曼兄弟公司股价雪崩,到两家联邦房贷机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突现危机,直至总资产逾320亿美元的房贷银行IndyMac被接管,引发洛杉矶地区多年来仅见的挤兑风潮,可谓危机频频,报警声急,足使华尔街信心加速下滑。<br/>  美国政府采取了一反常态的干预措施:美联储对房利美与房地美开放贴现窗口,财政部注资进入讨论范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7月15日宣布,将采取30天紧急行动,遏制针对部分大型金融企业的“不当做空”。然而,没有迹象表明这些措施可能改变既定颓势,市场法则仍在发生作用(参见本期“美国房贷救‘美’风波”)。<br/>  “天塌了!”——美国媒体大字标题。就在SEC作出决定的当日,美国所有主流报纸均在头版以接近整版的篇幅报道经济和金融动荡,承认“现在已经非常清楚,这不是普通的经济危机,不会在近期结束”。<br/>  新公布的经济数据,冷酷地强化了市场的危机感。数据显示,美国的通货膨胀指数在过去的一个月内上升了1.1%,为1982年以来的最大升幅;而较之去年同期升幅达5%,为1991年来的最高值。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为之惊呼:“美国的通胀太高了!”与高通胀相伴随,消费意愿下降。美国6月的零售价格上升了1.8%,零售总额仅上升了0.1%,如果除去加油站的销售则为负的0.5%。<br/>  <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99">虽然美联储在此前发表的货币政策报告中,将对2008年GDP增幅预期由此前的0.3%至1.2%,大幅修正为1.0%至1.6%,但次贷危机重创实体经济已经是现实。正如伯南克近日在国会听证会上所说,当前美国经济仍然面临诸多困难,经济增长前景仍不确定,能源价格居高不下、信贷紧缩、房屋市场进一步萎缩,都增加了经济的下行风险,通胀的上行风险也进一步增加。<br/></font>  对于中国人来说,此轮美国经济和金融危机的深化,格外值得关注和深思。<br/>  从去年7月算起,美国次贷危机持续已逾一年。因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牵一发动全身的地位,因中国深度融入世界,且从金融投资到贸易往来均与美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国对这场危机不再是单纯地隔岸观火,关注不可谓不甚,讨论不可谓不炽。然而,相当一部分人,包括分析人士和商业决策人士,长时间内简单地将之视为一场很快就会触底、冲击范围有限的短期危机,对其复杂性领悟不透,对其严重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甚至在贝尔斯登被关闭引发华尔街深幅震荡之后,这种“短期论”、“有限论”识见仍然大有市场。<br/>  不应否认,除了不可避免的认识局限,一厢情愿的侥幸心理也是误解萌生的重要原因。侥幸乃判断经济形势之大忌。面对无情的现实,已经到了必须清醒的时候。当然,美国此次危机的走势如何、影响多大仍待观察,过度悲观和惊惶失措亦大可不必,但是,只要承认这是一场长期的、深层次、震荡广泛、触及实体的危机,而且承认中国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我们至少应当看到:<br/>  其一,美国经济已经处于衰退之中,而且衰退还会继续深化,其结果就是美<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99">国以及欧洲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这必然对中国企业出口造成巨大影响,使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压力加剧。</font>人民币升值压力自2004年以来显性化,其实已经使企业获得了明确的调整信号,但这种压力毕竟是可控的,因为升值与否和升值节奏本身是可控的。相形之下,<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99">中国出口及高度依赖出口的中国经济,现在正面对外需不足持续加重的刚性压力。</font>很显然,这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时不我待,而且转型过程必然是优胜劣汰的过程,转型的痛苦可能是深重的,却也只能承受。<br/>  其二,美国金融和经济危机加深加重,<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99">分散风险是其必然选择,</font>故此,美元贬值和资源产品价格继续攀升,特别是国际油价长期在高位运行已经不可避免。中国目前对石油等资源产品实行低价管制,即便已被迫行政性提价,但仍远未纠正其对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的巨大扭曲。这种管制政策本来就难以为继,政策制定者心之所系,无非是期待国际市场很快出现相应的价格回落。现实表明这种期待已断无可能,忍受阵痛放开资源产品价格已成惟一选择。<br/>  其三,美国经济和金融危机还有一层显著后果,即其金融资产大幅缩水。不难看出,这场危机尚未见底,美国及欧洲国家受到波及的金融资产估值仍难合理。中国国有金融机构已经持有大量海外金融资产,其中包括美国国债,包括部分国有股份制银行所持房贷相关资产,也包括去年以来中国投资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购入的跨国金融机构股份。这些资产目前已经大幅贬值,故相关机构加强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尤其不宜以“趁低吸纳、摊薄损失”为由,继续增持高风险资产。中信证券2007年10月与美国投行贝尔斯登签约,计划以可转债形式换股,后来仅因两地监管机构循例审核拖延,终遇贝尔斯登倒闭,于中信证券可称大幸,于国内其他金融机构应为镜鉴。■<br/></p></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7-2008 15:14: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nrti">
<h2 id="cont_title">美国银行第二季财务数据超预期 </h2><span id="cont_riqi" _extended="true">《财经》记者 王真 《财经网》 <!--SumPeriods-->  [ 07-21 22:41 ]&nbsp;&nbsp;<a href="http://service.caijing.com.cn/comment/list/article_id/75711/article_title/%25E7%25BE%258E%25E5%259B%25BD%25E9%2593%25B6%25E8%25A1%258C%25E7%25AC%25AC%25E4%25BA%258C%25E5%25AD%25A3%25E8%25B4%25A2%25E5%258A%25A1%25E6%2595%25B0%25E6%258D%25AE%25E8%25B6%2585%25E9%25A2%2584%25E6%259C%259F/article_url/aHR0cDovL3d3dy5jYWlqaW5nLmNvbS5jbi9uZXdjbi8yMDA4MDcyMS83NTcxMS5zaHRtbA==">共有 0 条点评</a></span></div>
<div class="nrgn"><img onclick="zoom()"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1.gif"/> <img onclick="zoom_()"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2.gif"/></div>
<div class="the_content" id="the_content" style="FONT-SIZE: 14px">
<p><strong>相比此前两个季度,二季度次贷相关减记继续减少,报12.2亿美元;抵押贷款机构的收购将继续增加美国银行的利润</strong></p>
<p><strong>  【《财经网》专稿/记者 王真</strong>】刚刚出炉的美国银行二季度财务数据好于华尔街的预期。<br/>  美国第一大零售银行美国银行(纽约交易所代码:BAC)在7月21日发布报告,二季度净盈利34.1亿美元(或每股盈利0.72美元),虽然与去年同期57.6亿美元相比净盈利减少了整整41%,但这一结果被认为高出了华尔街的分析师的平均预计每股盈利0.54美元。<br/>  美国银行在纽约的股价在财报公布后的半小时内,场外交易中上涨了12.37%。相比一季度减记19亿美元,以及去年四季度的52.8亿美元,二季度次贷相关减记继续减少,报12.2亿美元。<br/>  在当天举行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刘易斯(Kenneth D. Lewis)表示,对于在目前困难的金融环境中取得这一成绩表示欣慰<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99">。“除了房地产相关的产品之外,各个业务的经营结果都是比较理想。”</font><br/>  今年1月,美国银行作出了收购在次贷中受到重创的抵押贷款机构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oration的决定,收购价为40亿美元。合并后,美国银行将成为美国国内最大的抵押贷款机构。<br/>  在美国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之外,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oration在二季度的净损失为23.3亿美元。美国银行在财报中称,这一收购将继续增加美国银行的利润,并估计在未来的两年将重组近400亿美元的房屋贷款。<br/>  Oppenheimer的投行分析师Meredith Whitney在电话会议中就信贷质量提问,刘易斯回答称:“我们目前的首要目标是让美国人都拥有自己的住宅,这将通过与Coutrywide的重组而进一步实现。”<br/>  美国银行的三大业务中的最大业务零售银行,二季度同比下滑66%。而另两大业务,即企业和投资银行以及财富管理,同比保持基本不变。<br/>  财务报告显示,美国银行不良资产占总借贷的1.13%,这比一季度的0.90%稍微提高。<br/>  去年7月爆发的美国次级债危机,其后续影响在一年之后已经在美国消费市场中进一步显现。从美国银行的第二季度财报中可以看出,信贷质量继续衰弱,这一问题在北美地区的房屋价格的大幅度下滑的市场尤其突出。<br/>  同时,随着美国经济的放缓,消费信贷、中小企业,以及房地产贷款方面,信贷质量继续变坏,主要表现在不良资产和销账。<br/>  二季度准备金为58.3亿美元,比一季度的60.1亿美元略微减少。其中36.2亿美元用来销账,其余的22.1亿美元用作与房屋市场有关的借贷损失的准备金。<br/>  上周五,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花旗银行,在公布二季度财报后与分析师的会议中,首席执行官Vikram Pandit表示谨慎乐观:“信用卡业务的危险仍然处于早期,负面影响将会持续更久。”<br/>  据彭博的信息,除美林的表现低于华尔街的预计,摩根大通、花旗、美国银行二季度财务均为华尔街注入了暂时的信心。最近三日美国的金融股涨了近20%。<br/>  美国银行拥有中国建设银行约8.5%的股份,并有可能增持到10%左右。■<br/></p></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7-2008 15:23: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个税,我应该交多少?

<div class="nrti">
<h2 id="cont_title">美国房市继续恶化 </h2><span id="cont_riqi" _extended="true">《财经》实习记者 王楠 《财经网》 <!--SumPeriods-->  [ 07-18 16:45 ]&nbsp;&nbsp;<a href="http://service.caijing.com.cn/comment/list/article_id/75256/article_title/%25E7%25BE%258E%25E5%259B%25BD%25E6%2588%25BF%25E5%25B8%2582%25E7%25BB%25A7%25E7%25BB%25AD%25E6%2581%25B6%25E5%258C%2596/article_url/aHR0cDovL3d3dy5jYWlqaW5nLmNvbS5jbi9uZXdjbi8yMDA4MDcxOC83NTI1Ni5zaHRtbA==">共有 0 条点评</a></span></div>
<div class="nrgn"><img onclick="zoom()"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1.gif"/> <img onclick="zoom_()"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2.gif"/></div>
<div class="the_content" id="the_content" style="FONT-SIZE: 14px">
<p><strong>同时,失业人数增加,制造业持续低迷<br/></strong><br/>&nbsp;&nbsp; <strong>【《财经网》专稿/实习记者 王楠】</strong>受纽约建筑法规变化影响,美国6月新屋开工和建筑许可数意外上涨,但剔除该因素影响后,房屋市场进一步恶化趋势明显。</p>
<p><strong>房市同比增幅大降</strong><br/>  美国商务部7月17日发布数据显示,经过季节调整后,6月建筑许可的年化数字为109.1万套,环比增加11.6%,同比降幅为23.9%。新屋开工的年化数字为106.6万套,环比增加9.1%,但同比下降了26.9%。<br/>  环比出现较大增幅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东北部地区多户型房屋开工和建筑许可数的大幅增加造成。<br/>  此前,因安全和环保考虑,纽约市针对多户型房屋出台了更为严格的建筑标准,新标准自7月1日起实施。受此影响,6月多户型房屋建筑许可发放量大幅增加。<br/>  近期美国房地产市场动荡加剧。上周,美抵押贷款巨头IndyMac银行因不堪储户大规模挤兑,被联邦监管机构接管;美国最大的两家联邦房贷机构房利美(Fannie Mae)与房地美(Freddie Mac),因面临严重流动性不足问题面临倒闭风险。为此,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缓解房屋市场冲击的举措。<br/>  预计房屋市场未来会继续面临调整。商务部报告显示,剔除房屋新规对东北部地区多户型住房的影响因素,6月的建筑许可数与5月相比仅有0.7%的增幅,新屋开工则下降了4%。在美国房屋建筑市场所占比重最大的单户型房屋数据下滑尤为明显。新屋开工环比下降5.3%,建筑许可环比下降3.5%,为一年内的最大降幅。<br/>  可以预见,因6月环比增幅过大,7月新屋开工和建筑许可环比可能有较大幅度的下跌。更高的按揭贷款利率、违约率上升以及投资者信心的减弱,将进一步推动下跌走势。<br/>  美国全国房屋建筑商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ome Builders, NAHB)7月17日发布的报告显示,7月美国房屋建筑商信心指数降至16,为1985年该指数创立以来的最低点。&nbsp;&nbsp;&nbsp;&nbsp;&nbsp;</p>
<p align="center">&nbsp;</p>
<p align="center"></embed></p>
<p><br/>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美国房价调整还未见底,仍有10%-15%的下跌空间,房价下跌会进一步挤压美国消费,同时也会导致金融市场继续动荡。<br/>  哈继铭指出,近期伦敦同业拆借率和隔夜互换指数利率之间的利差继续扩大,彰显信用危机风险上升,对金融市场更是雪上加霜,表明金融市场危机并未随贝尔斯登事件而告终。</p>
<p><strong>衰退向制造业蔓延<br/></strong>  美国费城联储7月17日也发布报告,其辖区内(大西洋沿岸中部地区)制造业活动连续八个月出现萎缩。7月费城联储商业活动指标为-16.3,而该指标低于零,即表示制造业处于萎缩状态。<br/>  包括新增订单、发货、库存和就业等在内的其他分项指标在7月均为负值,与6月相比未有明显改善。<br/>  但投入价格指数(Prices paid)由前月的69.3上升至75.6,达到自1980年以来的最高值,收费价格指数(Prices received)由6月的29.7下降至7月的28.8。<br/>  此前公布的美国6月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价格指数(PPI)同比增幅分别达5.0%和9.2%,受通胀日益加剧影响,企业利润不断被挤压。尽管二季度制造业表现相对稳健,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制造业前景仍令人担忧。</p>
<p align="center"></embed></p>
<p><br/>&nbsp;&nbsp; <br/><strong>就业压力凸显</strong><br/>  7月12日当周,经过季节因素调整后,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为36.6万,比前一周增加了1.8万;截止到7月5日当周,持续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为312.2万,比前周减少了8.1万,已连续12周高于300万人。<br/>  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增加,显示美国当前劳动力市场在未来仍面临不小压力,其中以建筑业和制造业部门情况尤为严重。</p>
<p align="center"></embed></p>
<p><br/>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分析师沈建光认为,就业市场持续恶化,意味着退税对消费者支出的影响在四季度消失后,消费支出将面临下行风险。而在基本面因素欠佳如房价下跌和信贷紧缩等的情况下,整体经济增长将回复疲弱。■</p></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7-2008 11:28: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nrti">
<h2 id="cont_title">
<div class="nrti">
<h2 id="cont_title">巴西升息“有恃无恐” </h2><span id="cont_riqi" _extended="true">《财经》实习记者 张翃 《财经网》 <!--SumPeriods-->  [ 07-24 18:43 ]&nbsp;&nbsp;<a href="http://service.caijing.com.cn/comment/list/article_id/76258/article_title/%25E5%25B7%25B4%25E8%25A5%25BF%25E5%258D%2587%25E6%2581%25AF%25E2%2580%259C%25E6%259C%2589%25E6%2581%2583%25E6%2597%25A0%25E6%2581%2590%25E2%2580%259D/article_url/aHR0cDovL3d3dy5jYWlqaW5nLmNvbS5jbi9uZXdjbi8yMDA4MDcyNC83NjI1OC5zaHRtbA==">共有 4 条点评</a></span></div>
<div class="nrgn"><img onclick="zoom()"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1.gif"/> <img onclick="zoom_()" src="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newstemplates/img/v2.gif"/></div>
<div class="the_content" id="the_content" style="FONT-SIZE: 14px">
<p align="center"><embed src="/image/20080725/1216954644956.swf" width="400" height="35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menu="true" loop="true" play="true"></embed></p>
<p><strong>升75基点至13%,为4月以来第三次加息。资源丰富的巴西通胀压力小于很多国家,但态度最为坚决</strong></p>
<p><strong>  【《财经网》专稿/实习记者 张翃</strong>】加不加息?这个令许多央行踌躇的问题,对巴西央行却不成问题。<br/>  7月23日,巴西央行自4月以来第三次提高基准利率(央行的隔夜借贷利率),且一提就是75个基点,高出大多数分析人士的预料。经过共计175基点的三次提息,巴西的基准利率现在是13%。且巴西央行调查的100家金融机构大多都认为,2008年底前,这一利率将提高到14.25%。<br/>  巴西央行如此强硬的举措,是因为消费物价指数(IPCA)6月升至6.06%,逼近巴西央行6.5%的目标上限。虽然这个通胀水平足以令许多发展中国家称羡,但也许是因为对上世纪90年代刚刚经历过的超通货膨胀的痛苦记忆犹新,巴西央行对反通胀毫不手软。</p>
<p><strong>担子最轻<br/></strong>  在这场反通胀的全球斗争中,巴西的担子可能是比较轻的。<br/>  与大部分国家一样,食品涨价对巴西的总体物价上涨起了主要推动作用。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16个州首府的主食篮子价格一年内平均上涨了23.47%。<br/>  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是,巴西的能源价格实际在下降。<br/>  一个原因是巴西货币雷亚尔的升值。由于巴西的名义和实际利率都在全球名列前茅,大量资金逐利而至。汇率自由浮动的雷亚尔,今年来兑美元已升值13%,达九年来的高点。因此,进口石油的美元计价换算为本币后能打一定折扣。<br/>  巴西国内汽油价格亦低于国际,但并非依靠政府补贴,而是因为巴西人是最“不稀罕”汽油的——他们已经发展了大规模的替代能源。<br/>  一度要进口消费石油的80%的巴西,从1975年开始在全国实施以甘蔗为主要原料的乙醇能源计划。如今,巴西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国和出口国,2007年的乙醇产量达到了230亿升。<br/>  今年4月,巴西对于石油衍生品的日消费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不到10%,而乙醇燃料的日消费量增加了40%以上。<br/>  巴西政府1977年就规定,必须使用含乙醇至少20%的混合燃料,并要求机动车马达作出相应调整。巴西的汽车工业也顺势革新,大力发展“灵活燃料”引擎,能够使用任意比例的乙醇与汽油混合燃料。2007年巴西新生产的汽车中有将近四分之三都是这种“灵活燃料”车。<br/>  巴西以甘蔗为原料生产乙醇,比起美国以玉米为原料更为经济,效率也更高。因此,巴西乙醇价格更有竞争力,使得其最大的乙醇进口国美国不得不通过征收关税来保护国内的乙醇制造业。因为发展玉米乙醇而被指为应对世界粮食危机负责的美国,也一直存在是否应取消针对巴西的甘蔗乙醇关税的争议。上周,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国会听证会上亦提到,取消该关税将会对抑制通胀“有所助益”。<br/>  巴西的乙醇计划,不仅助其摆脱了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并且创造了大量就业。2003年,这项计划创造了大约70万个工作岗位。</p>
<p><strong>天时地利<br/></strong>  在今天这样一个俨然“资源为王”的全球贸易格局里,资源丰富的巴西有资本“笑傲江湖”。<br/>  今年早些时候,巴西宣布在里约热内卢海岸以外发现了图皮(Tupi)和卡里奥卡(Carioca)油田,其石油储备可能达到400亿桶。加上巴西现有的坎普斯盆地(Campos Basin)的产出,再过七八年,巴西很可能跻身世界最重要的石油出口国行列。巴西早已于2006年成为了石油的净出口国。<br/>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占巴西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咖啡、热带水果、冷冻浓缩橙汁的出产国,并且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商品牲畜。巴西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大豆、玉米、棉花、可可、烟草和林产品的产地。中国就是巴西大豆的最大进口国。<br/>  巴西还盛产矿产资源。铝、锰、铌、钽、金等,都成为今天世界贸易中的“抢手货”。目前,中国已经是巴西第三大出口市场,2007年中国从巴西进口铁矿石达到9763万吨,比2005年时增加了78.5%。中国也从巴西大量进口钢铁。<br/>  世界对于初级产品的需求,使得巴西的贸易条件大为改善,也就是说,巴西能够以更少的出口量换取更多的进口产品。也正因如此,巴西能够允许自己的货币如此快地升值,而不必担心因为价格上涨而丧失竞争力。<br/>  虽然美国经济放缓,并很可能扩散至其他发达国家,但有来自中国、印度这些发展中国家对大宗商品的强劲需求,巴西短期内也不愁没有市场。<br/>  虽然巴西近12个月的贸易盈余比上一年减少了41.8%,但怀揣相当于16个月进口额的外汇储备(截至今年6月),它也免于国际收支失衡的担忧。<br/>  即便外贸对本国经济拉动作用有所弱化,巴西还可依托于强劲的本国需求。今年5月,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10.5%,显示出巴西人的购买力正在增强。<br/>  巴西政府也出台措施,包括在2007年-2010年三年内,投资5040亿雷亚尔(相当于 3020亿美元)用于公路、港口、电力和房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减税上百亿美元以刺激国内投资。<br/>  巴西也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重视。2007年,巴西股市Bovespa指数上涨了60%。2008年1月至5月,巴西吸收了14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p>
<p><strong>风险在劳动力成本<br/></strong>  目前,巴西经济目前最大的风险,可能在于劳动力成本方面的压力。<br/>  巴西的失业率已经降到了十几年来的最低,由2003年12.3%的最高峰降到了目前的8.2%左右。今年5月,真实工资水平比一年前上涨了3.4%。一个与工会有联系的研究机构DIEESE研究结果显示,去年90%的集体工资谈判最终都得到了超过通胀率的名义工资上涨幅度。工资上涨后,很可能导致物价的第二轮上涨。<br/>  6月的批发价格指数(IGP-DI)也比一年前上涨了17.9%,是近五年来的最大涨幅。价格压力不久内料将传导至消费环节。因此,虽然巴西可以说是“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中通胀压力最小的国家,通胀问题仍不容掉以轻心。■</p></div></h2></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